“真正的宝剑,它的锋芒在历经磨砺后愈显闪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以下简称8511所)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孙建东认为成功没有坦途,每个人都要在困境中提升自我。
应急攻关的尖兵
2007年,孙建东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怀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理想,迈入了航天军工的大门。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他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历经十余年的打磨,成长为电磁蓝军专业领域的技术尖兵。
孙建东敢于挑担子,在实际工作中勇于迎难而上。在一次大型任务攻关期间,孙建东的孩子刚刚出生,母亲生病住院。他结束一天的工作,先驱车赶到医院照顾母亲,然后再回家抱抱还未满月的孩子。那段时间,孙建东的邮箱被各种技术报告塞满,整个人也满负荷运转。他顶住压力,沉下心,与同事密切配合,解决了应急难题,为团队最终攻关成功守住了节点。
对孙建东来说,应急攻关是常常要面对的情况。有一年元旦刚过,孙建东便接到用户单位的招
孙建东:
枕戈待旦砺长缨
文/张博
26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标任务,当时团队还在同时开展两个项目的招标工作。在收到用户确定的具体技术要求指标时,距离正式投标只剩下十天,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悄然打响。“不能因为时间紧迫而省略步骤,更不能因为项目繁重而忽视细节。”孙建东带领团队成立了专业技术论证组和市场用户对接组,将标书解读、方案编制、技术审核、用户沟通等环节一一分解,多路并行。
“我们是‘天砺’团队,‘砺’是磨刀石,要成为别人的磨刀石,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航天人勇于拼搏的精神支撑着孙建东熬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他秉持严慎细实的工作态度,钻研技术难点。整整十天,孙建东只在投标正式开始前回家休息了一次。最终,他带领团队以大比分领先对手中标,获得了现场评审专家的高度认可。
迎风斗沙的闯将
扛得住应急攻关的苦,还要能经得起外场试验的累。作为团队外场试验队临时党小组的主要联系人,孙建东参与了多次边疆无人区的重大试验保障任务。
因为型号任务多,外场试验频繁,孙建东经常从试验基地外场赶回单位处理完紧急事务后,当天晚上又
要乘火车返回。他在办公室常年备着一套洗漱用品,随时做好通宵加班、紧急出差的准备。
随着队伍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团队。孙建东将多年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团队新人。“统一目标,体系协同,党员带头,各尽其责,是团队圆满完成历次重大任务的铁律。”面对试验任务重、用户标准高、协调事项多的复杂情况,孙建东带领团队成员坚持开展出发前监督审核,途中规范记录的“军规”。“有建东,准成功”成为团队中人人相传的“口头禅”,更是对他本人的认可。
张东健个人资料
近年来,面对外场沙尘暴的多次侵袭,孙建东带领团队在戈壁滩完成了50余次设备部署,克服了周期短、要求高、任务重、条件差等多重不利因素,保障完成了多项重点试验任务,按期完成设备
交付,多次得到用户好评。
从外场试验归来,孙建东这名出没于外场风沙
的闯将,回想起之前的艰辛难以言语。无数个日日
夜夜的拼搏,为研制装备任务的一次次坚守,其中
的努力无以数计,但对他来说,一切都值得。
团队攻坚的核心
在一线项目比拼中磨砺,在外场风沙中成长,
如今,孙建东已成为电磁蓝军领域技术带头人,负
责牵头组织电磁蓝军系统级解决方案的总体论证、
技术研究和系统集成工作。
近年来,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孙建东主
持完成了多项试训装备总体论证和建设工作,通过
创新和技术攻关,为单位带来经济效益近6亿元。
期间,他获得军队科技成果一等奖和国防科技进步
三等奖;发表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学术论文
10余篇;申请国防专利7项,其中4项获得授权。
孙建东勇于挑担子,乐于想点子,善于解难题。
他带领团队攻克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成功研制
了我国最大功率干扰系统,进一步巩固了8511所
在电磁蓝军领域的地位。同时,该项技术也为单位
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近3亿元。
“作为党员,肩上要有责任,要能时刻准备冲在
前面。作为航天人,内心要甘于寂寞,要能沉下心
来做好项目。”作为专业副总师,孙建东依然忙碌
在一线,不仅要带领团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产品
研制,还要负责协调技术指标工作等事宜。
十余年来,孙建东先后获得江苏省青年岗位能
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入选
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青年
创新型拔尖后备人才。孙建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他为核心的“天砺”团队在电磁
蓝军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充分践行着“科技强军,
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王冬艳****************
27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