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影新发展的表现
台湾电影曾经一直以来的低迷知道08年才有所好转,我认为这是台湾本土电影有了新的变革才导致的。我认为,台湾本土电影要具备这几个要素:1、台湾导演执导,编剧的电影;2、反映台湾环境和文化的电影;3、具备台湾人文风格的电影。因此,我主要以《赛德克巴莱》《海角七号》和《艋舺》为例,结合其他的台湾电影来分析台湾本土电影的新发展。
中孝介《赛德克巴莱》这部电影是一部让我感到震撼的电影,台湾小小的身躯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去拍摄一部投资在7亿以上,坚持了十几年的拍摄过程史诗巨作电影,它的力量不容小觑。导演魏德圣是一位非常有个性,能坚持的导演,即使没有资金,不被看好,困难重重,他也坚持了下来,让我们欣赏到这样一部出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名字《赛德克巴莱》是原住民的原音翻译,意思为“真正的人”,这就直接反映出导演拍摄这部电影想要反映的中心思想了。
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85年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在险恶的日据时代,赛德克
族被迫失去自己的文化与信仰,男人必须服劳役不得狩猎、女人派遣帮佣不能编织彩衣,骁勇善战的赛德克族马赫坡社头目莫那鲁道,见证这三十五年来的压迫统治,看着族人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日本侵略者占据他们的领土后莫那鲁道内心一直没有屈服,因一场误会种下日警和赛德克族的紧张关系,自此族人便活在恐遭日警报复的阴霾中,忍辱负重的莫那鲁道在深思后,虽知这场战役将面临灭族危机,但他明白唯有挺身为民族尊严反击,才能成为真正的赛德克人,于是决心带领族人循着祖灵之训示,夺回属于他们的猎场。这就是雾社事件的一个真实缩影,影片对史实的改动极少,显然导演的本意就是将这个历史事件完全展现在观众面前。
《赛德克巴莱》以抗日为主线,叙事节奏非常紧凑。首先,情节上看似血腥,但是每一次的杀戮都是有合理性的原因的。我们不能以自己现在的生活环境去评判台湾原住民当时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信仰是保护族人,保护猎场,按照祖先的方式生活下去,他们的杀戮是为了和平,这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思想。一个个白花花的骷髅头的确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是我们应该对他们的这种出草方式感到理解。当时的台湾原住民生活的环境充满着危险,有毒的虫子、凶猛的野兽都随时可能伤及他们的性命,所以他们为了生存学习在森林里奔跑狩猎,出草这种行为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一种成人礼,是祖先对族人立下的规矩,也是他们的信仰,
只有通过猎人首级获得图腾,才能死后走到彩虹桥的另一端,与祖先汇合,成为朋友。对待日本人也一样,祖先赐予的森林资源是原住民生存的环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是日本人要让他们去砍伐,建造城市邮局,公路,住房等等,这本身就是对祖先的亵渎,是不能容忍的。就像狮子永远不了解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熊猫也不能明白狮子为什么爱吃肉,日本人认为城市生活的文明和便捷在台湾原住民族眼里就是破坏和侵略,所以影片里所有的杀戮其实都是有原因,可以被观众理解的。其次,人物性格的改变和坚持是电影叙事过程的另一种体现,莫那鲁道在年轻的时候脾气暴躁,即使伤及自己的族人都没有任何的愧疚之心,完全的首领态度。人到中年后却沉稳了许多,但是心中对日本人的怨怼是不可能磨灭的,所以依然保持这原住民族的尊严和身份在生活着,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和信仰,使得他一直都知道反抗是必然的,所以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积累,直到认为可以反抗为止。这就让我们看到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抗日电影的地方了,别的抗日电影好像是一种即时性的反抗,别人打你你就反击,直到打败为止。但是《赛德克巴莱》对日本人的反击是循序渐进的,是积累了35年的漫长的经历,是莫那鲁道的坚持和信仰让他很早就决定了自己的行为,这是这部电影最出的地方。最后,文化上的冲击是这部电影最厚重最深入的表现。一个是飞机大炮的武装部队,一个是刀剑戟的冷兵器居民;一个是坐在汽车上追杀居民的侵略者,一
个是徒步奔走在森林里逃命的原住民。这样丰富的视觉画面是别的抗日电影所不具备的,这就是非常明显的文化冲突。在日本人看来,为原住民建造房屋,邮局是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但是原住民只想在祖先的庇佑下好好自由自在的生活。影片中花冈一郎说过“头目,被日本人统治不好吗?我们现在文明地生活,有学校,有邮局,不必再像从前一样依靠野蛮的猎杀而生存……被日本人统治难道不好吗?”莫那鲁道回答“被日本人统治难道好吗!男人被迫弯下腰来搬运木头,女人被迫跪下膝来帮佣,该领的钱全进了日本警察的口袋……我这个当头目的除了每天喝醉了假装看不见听不见,还能怎么样!邮局、商店、学校,什么时候让族人的生活变得更好过?反倒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有多贫穷了!”这就充分体现了两种文化相互交织下人们的思考,从而使得电影的内容更为厚重。
而这部电影与以往的台湾本土电影所不同的是在制作上,场景的布置可谓费尽心思,不论是地点的选择、建筑物的搭建还是灯光的摆设等等,都非常的精致,让我们能够真正的感觉到台湾在上个世纪时原始的样子,美丽的自然风光,茂盛的森林,原住民自由自在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剧中气势磅礴的音乐也可圈可点,低沉厚重的声音在合适的地方响起,让观众的心情随着剧情起伏,不论是狂野的战斗还是欢乐的舞蹈,都能让人进入情景。这两个方面都鲜明的反映出了台湾当地的本土环境和人文文化特点,制作上很明显是商业大片的级
别。《赛德克·巴莱》不仅仅是讲了一个故事,更值得去进行一场严肃的讨论。固然影片也有不可避免的取舍缺陷和漏洞,然而它却表明了果敢的创作态度。就像赛德克人一样,一部真正的电影该怎样去做,它值得引起人们的思考。
与《赛德克巴莱》相比,同出自魏德圣导演之手的《海角七号》相对就是典型的台湾本土电影中的低成本,小制作的代表作。
《海角七号》讲述的是一个台湾小镇恒春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开海滩演唱会,需要立刻组织一个当地乐团作为暖场嘉宾而展开的一系列努力,过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断坚持而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本来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因为导演独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爱情,通过七封迟到的情书的传递表现出来,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现出一种迥异于一般青春片的厚重与隽永气质。这个故事尽管貌似在讲述一个海滨小镇如何举办近月结的生活味道浓郁的清新小喜剧,但庞杂的人物图表和多线索的叙事结构已经注定这是一部“大电影”,更何况这个发生在当下的故事还与浩荡的历史风云紧密练习在一起。
电影开始之时,导演好像并不急于讲述整个故事,情节仿佛并没有进展,但片中人物却在一个戏剧感极强同时又充分紧张的叙事当中接连出现。尽管你不知道这些连串出现的人物会被
整合到一个怎样的故事当中,但你显然已经相信,那一定会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海角七号》令人惊讶的还有它纯熟的电影语言,导演能够用一种准确的方式,讲一个复杂的多线性的叙事处理的很清晰,他的影响语言将庞大的剧本结构,多线发展的情节和令人烟花缭乱的叙事方式游刃有余的编织,理顺各种线索,使整部影片呈现出脉络清晰的面貌和严谨有效的结构。《海角七号》艺术之美,除了来源于它的严谨精密的结构之外,它更能打动台湾观众乃至所有观众的一点是它有一种独特的深深根植于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怀。
这部影片的拍摄手法与日本的爱情电影很类似。众所周知,科幻是好莱坞的拿手好戏,但是爱情片却是日本最佳的题材手法。纵观这部电影,它的确可以成为台湾本土电影中的经典。片子拍摄手法十分唯美,银幕上的台湾本土风情丰富的展现出来:日出日落,潮涨潮落,彩虹与海。
这部影片最为吸引人的就是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描写与刻画。影片的主角阿嘉,是一个在繁华都市中怀才不遇,冲撞得遍体鳞伤而不得不返回家乡小镇的年轻人,内心的愤懑与怨气无法宣泄,形生了自闭与忧郁的性格,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甚至拒绝与他们沟通,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现代都市年轻人。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底层人物的投射:除了阿嘉,
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交警劳马外表刚强但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的一面;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从事销售工作的马拉桑那种敬业与热血得到所有业内人士的认可与赞同;茂伯固执到可爱的程度也让人重新认识到老年人的魅力。这些都很容易引起大众观影人的共鸣。而且,导演功力更深的是将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只是点到为止,绝不啰嗦,这样每个人物都有留白,给观众留下的想象空间就更巨大。这部电影的魅力也就在这里了,它会吸引你去看第二遍,只有再看第二遍你才有可能注意到很多这样导演用心的细节,通过观看这些细节,分析这些细节,你才会更为深入的了解到这部电影的深意。
这部电影最推陈出新的特点就是日本的后殖民对台湾文化的影响。我们只能客观的去评价台湾与日本的微妙关系。台湾是中国最先有街灯的城市,就连台湾的第一条铁路,第一条公路,都是日本人在殖民过程中建造的,包括对台湾进行城市化的建设和文明的传播,相对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可能台湾本土人对日本有着更为亲密的关系,这部电影就充分的表现出了台湾人与日本人之间的文化关系与情感关系。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承认,现在的台湾本土文化里有着许多日本文化的影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