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奋力奔腾的“骏马”
作者:***
来源:《同舟共进》2021年第10期
        世人皆知,徐悲鸿画马功夫天下一流。殊不知,徐悲鸿自身就是恣意奋力奔腾的“骏马”,奔腾在艺术、教育、爱情等领域,无怨无悔,不休不懈,尝尽风雨,终见彩虹。
        青少年时期的徐悲鸿,如其名所言,宛如一只悲苦的鸿雁,风餐露宿,漂泊四乡。他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书画,并一起在外串镇走巷卖画为生。17岁时,父亲重病卧床,徐悲鸿挑起七八口之家的重担,在家乡宜兴三所学校任图画教员,常路过家门而不入。两年后,父亲去世,徐百感交集,将自己的名字“寿康”改成“悲鸿”,开始独闯上海滩。
        徐悲鸿在上海只身闯荡了四年,在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吃尽苦头,曾每天穷得只吃一个糍饭团,但也认识了黄震之、黄警顽、康有为等贵人。黄震之、黄警顽为衣食无着的徐悲鸿提供住所和救济,徐悲鸿为感谢他们,一度改名为“黄扶”。而康有为对徐悲鸿的才华极为赏识,破例收他为徒,在国文、金石、书法、绘画等多方面给予徐悲鸿大力指导,并帮助徐悲鸿争取到了官费留学法国的机会。
        1919年,24岁的徐悲鸿来到欧洲。在法国,徐悲鸿深知留学机会不易,如饥似渴地跑博物馆、画室、书店、画廊和图书馆,研究西方绘画艺术,最后成为唯一一位通过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各史论考核被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他废寝忘食地钻研、苦练各种绘画技法,省
吃俭用地购买各种艺术作品,游历欧洲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并得到了法国绘画大师达仰的精心指导。徐悲鸿在国外游学了整整八年,将画笔磨炼得炉火纯青,康有为在1925年徐悲鸿的汇报展览上评价道:“精神华妙,隐秀雄奇;独步中国,无以为偶。”马徐骏个人资料
        1927年,徐悲鸿带着一身才华和报国之志回到中国,先是担任田汉创办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次年应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主任,开始在美术界大放光彩。直到1946年,北上接掌北平艺专,徐悲鸿在中央大学任教近20年,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自身绘画创作也达到顶峰。
        除了分给徐悲鸿四间房子外,中央大学还给了两个房间作为画室,开出三百元月薪,这让徐悲鸿朝不保夕的生活终于下来,他立志从教育入手振兴中国美术事业。“回国后,徐老师全心全意扑在教学上。他一大早便到教室,不是挥毫作画示范,便是个别指导,讲解滔滔不绝。他住在磐溪的时期,与艺术系教室隔着滚滚嘉陵江。每次到校上课,来回都要上下石阶数以千级的陡坡,再经颠簸的小舟过渡。徐老师日日如是,不辞劳苦。他生活简朴,中午往往到离教室不远的渡口吃碗炸酱面,或啃两个烤红薯,再回教室继续工作。学生如能努力用功,定受他的赞赏。”
        徐悲鸿有感于自己身世,深知许多人才被埋没,于是创造了以九方皋不拘一格相马为题材的大型彩墨画《九方皋》,倾吐渴望挖掘人才的意愿。徐悲鸿一生以发现人才、爱惜人才为己任,关爱学生,器重人才。画家、美术教育家杨建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还是个失学的沦落人,在同学引荐下,得到徐悲鸿再三鼓励,得以第二年考进中央大学。有一次,徐悲鸿带着杨建侯等学生一起去天目山写生。第二天一大早,杨建侯自己出门见朋友去了,害得整个队伍等了他一个多小时,回来时徐悲鸿严厉地批评他:“要你当兵,江山必失。”看杨不悦,徐悲鸿过了一会给杨建侯画了一幅《睡猫图》,“这张《睡猫》既为我所喜爱且富有潜移默化的涵义,使人深深感谢先生对我的教育。以后多年来我把它挂在我的床边,作为‘处事三思而行’的座右铭”。后来,杨建侯失业,徐悲鸿还致信中央大学,申请辞职,由杨建侯来补缺。不媚权贵的徐悲鸿为给学生争取出国名额,答应了福建省教育厅厅长黄孟圭的邀请,创作油画《蔡公时》,借此出国的吕斯百后来成为著名的油画家,王临乙成为著名的雕塑家。著名画家、曾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吴作人也是徐悲鸿的得意门生,他原先是徐悲鸿在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的学生,后跟随徐悲鸿来到中央大学旁听,并在徐悲鸿资助下出国留学。1935年,吴作人受聘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成为徐悲鸿的得力助手和传人,后来成为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
        不只是中央大学学生,徐悲鸿对所有的人才都求贤若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美术界的著名“南北二石”——齐白石、傅抱石都因徐悲鸿的发现和推举而成名。在北京的一个国画展览上,徐悲鸿看到齐白石定价8元的小虾图,断定这是位值得发掘的人才。于是,他发出聘书,聘请齐白石担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却迟迟未获得回音,于是他亲自坐着马车到齐白石家拜访。一进门,徐悲鸿就向齐白石作揖行礼,表示因多日未收到回聘而不安,深恐有所失礼。齐白石见鼎鼎大名的徐悲鴻亲临邀请,连忙解释说,因为自忖自己乃木匠出身,没有资格当教授,所以不敢接受聘书。徐悲鸿“三顾茅庐”再三表示邀请诚意后,齐白石才感到盛情难却而应允。齐白石任教后,徐悲鸿派车接送,并亲自陪齐上课,还编辑、作序出版《齐白石画集》,使得齐白石声名大噪。两人友谊保持终身,书信不断,齐白石每有佳作必寄徐悲鸿,徐悲鸿则必寄回稿费。徐悲鸿先齐白石去世后,其他人怕齐白石伤心便瞒着他,齐白石知道真相后长吁短叹、闷闷不乐,随后不久仙逝。
《九方皋》
        傅抱石则对人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没有徐悲鸿就没有我傅抱石”。1930年,徐悲鸿带学生去江西庐山写生,归来时途经南昌。正在失业的傅抱石带着几张图章和画作来徐悲鸿请教。徐悲鸿对之赞声不绝,并推荐傅抱石出国留学深造。为筹措出国经费,徐悲鸿去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拿出自己的一张画,徐悲鸿说:“我的这张画留下来,就算你们买了我的一张画吧。”熊式辉勉强同意出了一笔钱,傅抱石得以去日本留学。两年后回国,傅抱石由徐悲鸿推荐,到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后来成为一代画家。
        应徐悲鸿盛情邀请,在中央大学任教的还有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女画家潘玉良、青年画家蒋兆和等。一时间,徐悲鸿任系主任的中央大学艺术系名师云集,形成了当时中国艺术教育最完备最强大的师资队伍。以留法教授为主的西画教学、以留日教授为主的中国画教学体系日趋形成,以绘画为主、音乐为辅的教学结构日渐完备,培养了大批美术中坚,“1946—1966年先后被北平艺专、中央美院聘任的中央大学艺术系旁听生、毕业生共计22人”。可以不夸张地说,徐悲鸿以自己的九方皋之慧眼和伯乐之功劳,撑起了民国时期中国美术界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