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风发饰的软文
【古风美人那些奇姿异态的发髻,若无饰物,岂不是有姿无、有态无妍媚?这里就带大家一起领略古代常见发饰的迷人风采及其应用!】文:安静的橘子
相信很多人都对古人名目众多、千变万化的发髻惊叹不已,心里可能还忍不住揣测: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秘密就在于古人发间那些精美华丽的发饰。假如没有这些复杂多样的发饰,真是难以想象古人如何才能将头上的这三千发丝玩出许多花样来。不过,除了绾发的实用性,发饰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增加姿。
在古风插画的绘制中,我们自然也不会忘了给画中的美人添上这一笔。虽说发饰的绘制属于细节,但确实能为美人增不少。奇姿异态的发式若无饰物,岂不是有姿无、有态无妍媚?下面就带大家一起领略下古代常见发饰的迷人风采及其应用吧。
▲项维仁工笔美人图之西施:图中美人衣着素雅,头上一朵红花显得格外醒目,将其颔首娇羞之态衬托得恰如其分。
梳篦】满头行小梳
在古人众多的发饰中,梳篦(bi,读音同“毕”)估计是最早出现的,而且是先有梳再有篦。没错,梳和篦是不同的,梳的齿部粗而稀,主要用于梳理头发,而篦齿因为细而密,可以很好地剔除头发上的脏东西。
现在很多姑娘出门,都爱在包包里带上一把梳子,而梳篦在古时也几乎是人手必备之物。古今不同的是,古人之所以爱梳,还有一层“礼”的含义在内。相传孔子的一位弟子与寇搏击而酣时,为束带正冠而身亡。可见古人对仪容的在乎早已超出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美的范畴,更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
言归正传,话说这梳子原本只是理发的工具,没曾想在魏晋时期竟成了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到了唐代,插梳之风更是蔚然成风。起初,人们只在髻前单插一梳,后逐渐增加,常以两把梳子为一组,上下相对而插。元稹在《恨妆成》中所言“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即是描绘了当时插梳之风的盛行。
▲梳篦的插戴方法有:斜插法;髻前横插一把梳或篦;髻前后插两把梳,梳齿上下相对。
▲日本和服女子装扮中,梳篦也是常用的发饰,这应该源自唐文化的影响
到了宋代,插梳的风尚尤盛于唐代。据记载,北宋时期,京都妇女头上所戴的白角大梳,长宽皆逾尺,竟到了妨碍人们乘轿走路的地步。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宋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和经济的繁荣。不管任何一个时代,女子的穿着打扮往往是一个社会经济、文明水平的风向标。
▲梳篦在古风插画中的应用(左:插画师阿舍|中:插画师mandarava|右:猫君大白)
在历史的变迁中,梳篦的样子也经历了几多变化。从春秋时期的直竖形、战国时期的马蹄形,再到隋唐五代的梯形、宋代的半月形,梳背的装饰也日益精细富丽。
现在,你用的梳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还记得儿时奶奶对着镜子梳辫用的木梳,齿部有两排,中间贯之以横梁,横梁上缀有花朵纹样…
【梳篦欣赏】
▲(左:战国时期;右:汉朝)
▲(左:元;右:宋)▲清朝▲后期工艺愈加精湛的梳篦▲后期工艺愈加精湛的梳篦▲后期工艺愈加精湛的梳篦
【簪钗类】簪就三千繁华
说到簪,这里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笄”(ji,读音同“基”),是古代女子用来固定发髻的一种工具。笄也是古代女子成年礼的一种代称,即女子15岁成年则要梳髻贯笄。若已许嫁,则宴宾客举行婚礼。若未婚嫁,则礼毕,再取下发笄,仍恢复原来的发型。
爱戴图片
早期的笄,材料多为石、骨、竹等质地,样子比较原始粗糙,但也不失为一种质朴之美。商周时期,笄的头部开始呈现伞形、几何形、飞鸟走兽形、夔龙形等多种样式。
▲殷商时期骨笄:左:鱼形骨笄;中:竹节骨笄;右:夔龙纹骨笄
秦汉之后,笄才被称为“簪”,样式和工艺也更趋精美,相比之前骨头、石头一些的普通材质,人们开始越来越青睐金、玉、翠羽等制作而成的簪。历代发簪千变万化,比较常见的有球体或半球体、花顶形、如意形、耳挖性、飞禽走兽游鱼等等,不一而足。
▲发簪在古风插画中的应用(作品来自画师德珍老师)▲图中女子所用的发簪,应为扁银簪(来自画师棉花圃)
在形态各异的发簪之中,又以翠羽簪为最为出。这里,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的一种金银制作工艺——点翠。所谓翠羽,即翠鸟之羽。这种工艺就是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清蝴蝶耳挖簪(右);清·鎏金点翠蝴蝶簪(左)
你也许会惊叹这些清代点翠簪子的鲜艳华丽,但如果你知道点翠所用的翠羽必须要一根根地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能保证这等颜,又会生出怎样的感叹?
在古代女子的发饰中,还有一种作用和簪非常相似的饰物,名曰发钗。不同的是,发簪通常为一股,发钗则作成双股似树枝丫叉,故而得名。发钗多成双插于发髻,发簪一般为单数。发钗的安插方法,常见有横插法(即两鬓对插)、斜插法和倒插法(即从下往上反插)。而且,一般发髻越高,插的发钗就越多。
▲项维仁工笔美人图:图中女子应为横插法,即发钗两鬓对▲项维仁工笔美人图:图中女子
应为斜插法,即发钗插于发鬓一侧
除了插发之用,发钗还是古代男女离别之时的定情信物——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
【笄·簪·钗欣赏】
▲无帽形骨笄
▲活帽伞形骨笄▲鸟体形骨笄▲明·嵌玉镶宝发▲清·白玉嵌翠碧玺花簪▲明·金镶玉螃蟹簪▲清·银钗
▲清·点翠发簪
【步摇】摇曳生姿
步摇,顾名思义,随着女子款款移动而摇曳生姿,着实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这种发饰是在簪、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底座通常为钗,钗上一般缀有活动的花枝、蝴蝶鸟雀的翅膀、垂珠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著名T型帛画:图中贵妇头上插有一支缀有许多
晶莹玉珠的步摇
要说对步摇的钟爱,非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两个时期莫属了。魏晋时期的步摇比较纤细,由弯曲的金银细丝组成花枝状。这样的步摇戴于女子头上,稍有动静,花枝便会震颤不已,配以那个时期特有的博衣广袖,让魏晋女子颇有弱柳扶风、秀骨清相的脱俗风姿。
▲魏晋南北朝女子高髻插步摇发式(左);金冠花(右)
到了唐代,步摇的使用则更加普遍,而且无论贵族与平民,都可戴之。唐代的步摇多为金玉制成的凤鸟状,鸟雀的口中挂衔着珠串,随着人体的走动,珠串便会摇颤。
▲敦煌供养人旁插凤步摇簪,头顶步摇风冠(常沙娜临摹)▲张大千·仕女图(左);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图中女子的步摇插于发髻两侧(右)▲王熙凤头上绾着的朝阳五凤挂珠钗,其实就是凤形步摇钗▲步摇在古风插画中的应用:画师槿木(左);画师ruby可可(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