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质量调研(一)
一、古诗文(35分)
(一) 默写与运用(13分)
1.古今多少事,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2.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 ,不可知其源。(柳宗元《小石潭记》)
4. 小语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看到两军激战的场面时,不禁想起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诗句:“ , ”。
(二) 阅读下面选文, 完成第5-10题。(22分)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丙】
景公信用谗佞,赏无功,罚不辜。晏子谏曰:“臣闻明君望圣人而信其教,不闻听谗佞以诛赏。今与左右相说颂①也,曰:‘比死者勉②为乐乎!吾安能为仁而愈黥民③耳矣!’故内宠之
-- 1 --
1
妾,迫夺于国,外宠之臣,矫夺于鄙,执法之吏,并荷百姓。民愁苦约病④,而奸驱尤佚⑥,隐情奄恶,蔽谄其上,故虽有至圣大贤,岂能胜若谗哉!是以忠臣之常有灾伤也。臣闻古者之士,可与得之,不可与失之; 可与进之,不可与退之。臣请逃之矣。”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说颂:指逢迎取媚。②勉:尽力。③愈黥民:指过得连罪犯都不如。④约病:贫困。⑤佚: 放纵。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比死者勉为乐乎 ( ) (2)故内宠之妾 (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8.下列对【甲】、 【乙】两文作者的劝勉意图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甲】文中作者多次提及先帝,意在激励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实现先帝遗愿。
B.【甲】文称“陛下”时,是作者言辞恳切地提出建议,期望后主能励精图治。
C.【乙】文中作者讲述自己求学的经历,目的是提醒马生要努力克服求学之难。
D.【乙】文中作者列举了当下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勉励马生珍惜学习机会。
9.【丙】文中景公做出“ ”的行为,是受到 (用自己的话概括)想法的影响。造成的后果是:(1) ;(2) 。晏子所言之意,即【甲】文中诸葛亮所谏: 。(6
分)
10.三篇选文在写作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任选一处文中的划线句,具体分析该写作手法的作用。(4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 阅读下文, 完成第11-13题。(15分)
优秀文学翻译的诞生需要什么?
孙璐
①在众多文艺活动中,文学翻译大概是被吐槽最多的事。凡是牵涉其中的人,似乎都有一肚子苦水——作者期待自己的作品能插上不同语言的翅膀飞往世界各地,却同时担心译本变
味;译者自嘲“用爱发电”,高技术要求、高精力投入与低经济回报、低学界认可形成巨大的反差;读者抱怨尽管译本的每个字都认识,但不符合汉语习惯的拗口长句犹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读到句号已是气喘吁吁;出版商也满腹委屈,在高额的版权费和惨淡的市场销量面前,
他们同样举步维艰。
②优质的译本是打破僵局、实现共赢的关键。那么,优质的译本从何而来呢?
③在译本诞生的过程中,译者的“硬实力”至关重要。正如不是每个文学爱好者的提笔写作都称得上是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也远非两种语言的切换转码那么简单。
A.然而,越是文学性强的部分越难被异语传导、甚至无法被翻译。这就需要译者常常做出“补偿性创作”。所以,优秀的译者不仅是掌握外语的专家,还得是熟操母语的文体家①,更得是深谙作者心、合称读者意的优秀创作者。
B.对难度堪称翻译天花板级别的文学翻译来说,更是如此。文风、语调、情感、意境……处处彰显着“两个主人”的挑剔。不但原著字里行间的意义要不多不少地传递给读者,原著的弦外之音也要从译作的弦上传出,欲说还休的含蕴也同样要附着于译作的文字——译者须极尽异语之能,赋予译作充盈的文学感。
C.杨绛先生曾用“一仆二主”形容译者“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翻译) 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
的读者。”这意味着译文不能对原文生搬硬套,却又能足够贴合,做到文通句顺,避免带给读者“翻译腔”般的不适体验。
⑦除了译者,出版方、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成全也很重要。然而,现实并不尽如人意。
⑧在现有的学术评价体系中,译作通常被简单粗暴地认为是基于模仿而非原创的次等作品,有时甚至完全被排除在职称评审、科研考核的体系之外。更不要说平均80元/千字的业界稿酬标准多年未变,让不少译者自我调侃:“烧了数月甚至数年的脑细胞,扣完税也只够买台手机”。另一方面,为了追求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和最大市场,出版商对译者表现出“饥不择食”的渴求,对译作的质量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评测,如此一来,鱼龙混杂的译者产出良莠不齐的译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⑨在低价和时间的双重压力下, “完成比完美重要”成为默认的新行规,从而导致错译、漏译、甚至照搬机翻的现象屡见不鲜。 “你不做,总有别人来做”,翻译体的“内卷”使真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译者遭受了“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
竹石古诗翻译⑩我们常说,是文学翻译成就了文学的世界“旅行”。那么毫无疑问,唯有良好的翻译生态才能创造高品质的文学“旅行”,进而让参与这场“旅行”的每个人都能拥有熠熠生辉的收获。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注释】①文体家:指那些注重和讲究文章风格的作家。
11.第⑩段“旅行”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12.优秀文学翻译的诞生需要什么? 作者认为: 。具体来说,包括:
(1) 译者要 ;
(2)出版方要 ;
(3)学术界和全社会要认可并重视翻译劳动,同时加以能与之匹配的经济支持。(6分)
13.选文方框内A、B、C三段的顺序需作调整:(7分)
(1) 正确的顺序应是: - - 。
(2)请简述理由。
(二)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
一次动人的“解说”
蒋殊
①那天上午,我们走进了山西平陆的傅相祠。
②还在大门外时,便听到锣鼓喧天,进去才发现是一些村民在偏殿门前演练锣鼓,为即将到来的庙会做准备。直奔大殿,遇到两人正往外走。加上我们一行4人,就是当时傅相祠的所有来客。
③一组塑像,两墙壁画,就是大殿的全部。正当我们 时,一个男子走向我们。他的一只手急急指向壁画中我们眼神停留之处,开了口。
④然而,他却不能说话,他说不了话。
⑤细看,他正是刚刚出门的两人之一。此刻我才明白,他是看管殿堂的人,刚送别了一位客人。
⑥他主动来到我们面前,连比带划,然后热切又激情地当起了“解说员”。确实,这里没有其
他解说员。很快反应过来的我们,跟着他进入了角。他比划着,我们应和着。他用手势,我们用声音。在他的引领下,我们从左墙到右墙,一一解读了壁画上的故事:从傅说出生,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