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竹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竹石》教学设计
题目《竹石》
时间2021年3月31日
节次五节
来源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型古诗
授课对象六年级
教材分析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
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古诗。本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诗句语言质朴、通俗易懂、诗意极浓,与六年级学生感性化思维方式相契合,易于被他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确立
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掌握“劲”的两种读音,理解“立、千磨万击、坚劲、任、尓”等词语的意思。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
评价
标准1.背诵古诗《竹石》。
2.能根据“劲”在词语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3.理解“立、千磨万击、坚劲、任、尓”等词语的意思。
4.能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学习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
竹石古诗翻译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环节一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上的植物吗?(竹子)清朝有个人特别喜欢竹子,他画了许多关于竹子的画,也写了几首关于竹子的诗。这个人就是郑夑。
2、作者简介:
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以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环节二
初读古诗。
环节三
感悟品质。
环节四
拓展环节。
环节五
拓展训练。擅画兰竹。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7年,最大的政绩是救济灾民。他处处关心百姓,千方百计拯民于水火,因此触犯了豪绅巨贾利益,遭诬告罢官。
二、初读古诗: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停顿。(区分多音字:劲、还)再读古诗,划分停顿。
三、感悟品质:
(一)思考:出每句中能体现竹子的品质的字或词语?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
从“咬定”和“不放松”体会竹子意志的坚定。
2、“立根原在破岩中”: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从“立”和“破岩”体会竹子生存环境的恶劣。“千磨万击还坚劲”: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从“千磨万击”和“坚劲”体会到竹子经历打击之后,仍然坚强有力。
4、“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毫不动摇。
从“任”体会到竹子的乐观和豪迈,“尓”字透出对东西南北风的蔑视。诗歌翻译:抽学生翻译整首诗。
四、拓展环节:
1、思考:读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要像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勇敢,要学习它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无数困难和挫折,也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努力克服困难。
2、小组讨论: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在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诗事物志向《马诗》马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石灰吟》石灰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竹石》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3、唱一唱:播放视频,学生学唱《竹石》。
四、课堂小结:
《竹石》这首诗借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说明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波逐流。
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通过读诗句,抓关键词来体会竹子的品质。
训练学生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采用表格的方式降低难度。
通过演唱的方式,达到背诵的目的。
板书设计
竹石
清.郑夑
坚韧顽强
竹如人
托物言志
教学
反思在诗歌教学中,我讲得过多,学生自己思考得过少。我没有很好地设置情景把学生带入其中,所以学生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所要表达的精神。再者学生的体验太少,还无法对诗人的境遇感同身受,所以不能很好地体会诗歌意思。
《竹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这篇文章共594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