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
1、电源和负载的本质区别是:电源是把 其它形式的 能量转换成 能的设备,负载是把 能转换成 其它形式 能量的设备。
2、对电阻负载而言,当电压一定时,负载电阻越小,则负载 越大 ,通过负载的电流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越大 ;反之,负载电阻越大,说明负载 越小
3、实际电路中的元器件,其电特性往往 多元 复杂 ,而理想电路元件的电特性则是 单一 确切 的。
4、电力系统中构成的强电电路,其特点是 大电流 大功率;电子技术中构成的弱电电路的特点则是 小电流 小功率
5、常见的无源电路元件有 电阻元件 电感元件 电容元件 ;常见的有源电路元件是 电压源元件 电流源元件
6、元件上电压和电流关系成正比变化的电路称为 线性 电路。此类电路中各支路上的 电压 电流 均具有叠加性,但电路中的 功率 不具有叠加性。
7、电流参考方向沿电压参考方向降低的方向取向称为  关联参考 方向,电流参考方向沿电压参考方向升高的方向取向称为  非关联参考 方向;若计算的功率为正值时,说明元件  吸收 电能,若计算的功率为负值时,说明元件  发出 电能。
8、电源向负载提供最大功率的条件是 电源内阻 负载电阻 的数值相等,这种情况称为电源与负载相 匹配 ,此时负载上获得的最大功率为 US2/4RS
9、 电压 是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电位的差值等于这两点间 电压 。电路中某点到参考点间的 电压 称为该点的电位,电位具有 相对 性。
10、线性电阻元件上的电压、电流关系,任意瞬间都受 欧姆 定律的约束;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任意时刻均遵循 KCL 定律;回路上各电压之间的关系则受  KVL 定律的约束。这三大定律是电路分析中应牢固掌握的 三大基本 规律。
11、电力系统中一般以大地为参考点,参考点的电位为    电位。
12、串联电路中,流过各电阻的电流  相等  ,总电压等于各电阻电压  之和  ,各电阻上电压与其阻值成  正比 
13、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是 最大值 角频率 初相 有效 值可用来确切反映交流电的作功能力,其值等于与交流电 热效应 相同的直流电的数值。
14、已知正弦交流电压,则它的最大值是 380 V,有效值是380 V,频率为50 Hz,周期是0.02 s,角频率是 314 rad/s,相位为 314t-60°,初相是 60 度,合 π/3 弧度。
15、实际电气设备大多为 性设备,功率因数往往 较低 。若要提高感性电路的功率因数,常采用人工补偿法进行调整,即在 感性负载(或设备)两端并联适当电容
16、电阻元件正弦电路的复阻抗是 R ;电感元件正弦电路的复阻抗是 jXL ;电容元件正弦电路的复阻抗是 jXC ;多参数串联电路的复阻抗是 R+j(XL-XC)
17、串联各元件上 电流 相同,因此画串联电路相量图时,通常选择 电流 作为参考相量;并联各元件上 电压 相同,所以画并联电路相量图时,一般选择 电压 作为参考相量。
18、电阻元件上的伏安关系瞬时值表达式为 i=u/R ,因之称其为 即时 元件;电感元件上伏安关系瞬时值表达式为,电容元件上伏安关系瞬时值表达式为,因此把它们称之为 动态 元件。
19、能量转换过程不可逆的电路功率常称为 有功 功率;能量转换过程可逆的电路功率叫做 无功 功率;这两部分功率的总和称为 视在 功率。
20、电网的功率因数越高,电源的利用率就越 越充分 ,无功功率就越 越小
21、只有电阻和电感元件相串联的电路,电路性质呈 性;只有电阻和电容元件相串联的电路,电路性质呈 性。
22、当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 阻抗 最小且等于 电阻R ;电路中电压一定时 电流 最大,且与电路总电压 同相
23、为了能将电能输送远些,并减少损耗,需通过升压变压器将电压  升高 
24、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负载可从电源获取 线电压 相电压 两种不同的电压值。其中 线电压 相电压 倍,且相位上超前与其相对应的 相电压
25、由发电机绕组首端引出的输电线称为 火线 ,由电源绕组尾端中性点引出的输电线称为 零线 火线 火线 之间的电压是线电压, 火线 零线 之间的电压是相电压。电源绕组作 Y 电工最常见电路接时,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倍;电源绕组作 Δ 接时,线电压是相电压的 1 倍。对称三相Y接电路中,中线电流通常为
二、选择题:
1、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元件的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A)功率;当元件两端电压与通过电流取非关联参考方向时,假设该元件(B)功率。
A、吸收;            B、发出。
2一个输出电压几乎不变的设备有载运行,当负载增大时,是指(C
A、负载电阻增大;  B、负载电阻减小;  C、电源输出的电流增大。
3电流源开路时,该电流源内部(B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 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 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
4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40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C
A40mA          B20mA        C200mA
5、有“220V100W”“220V25W白炽灯两盏,串联后接入220V交流电源,其亮度情况是(B
A100W灯泡最亮;  B25W灯泡最亮;  C、两只灯泡一样亮。
6、已知电路中A点的对地电位是65V,B点的对地电位是35V,则UAB=( C
A100V  B、-30V  C30V
7、图1-31中安培表内阻极低,伏特表电压极高,电池内阻不计,如果伏特表被短接,则(C
A、灯D将被烧毁; B、灯D特别亮C、安培表被烧。
8、图1-31中如果安培表被短接,则(C
A电灯不亮 B、电灯将被烧 C、不发生任何事故。
9、如果图1-31电路中电灯灯丝被烧断,则(B
A安培表读数不变,伏特表读数为零
B、伏特表读数不变,安培表读数为零
C、安培表和伏特表的读数都不变。
10、如果图1-31电路中伏特表内部线圈烧断,则(D
A安培表烧毁 B、电灯不亮 C、电灯特别亮; D、以上情况都不发生。
11、某直流电路的电压为220伏,电阻为40欧,其电流为(  A  )。
A、5.5安      B、4.4安      C、1.8安      D、8.8安
12、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R,两个并联后与另两个串联,其总电阻等于(  A
A、2.5R      B、(1/3)R      C、(1/2)R      D、1.5R
13、6欧与3欧的两个电阻并联,它的等效电阻值应为(  B  )。
A、3欧      B、2欧      C、0.5欧      D、9欧
14、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泡接在110V电源上,灯泡的功率是原来的(  D  )。
      A. 2          B. 4            C. 1/2            D. 1/4 
15、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来表示,其数值等于单位时间内穿过导体横截面的(  B  )代数和。
      A. 电流        B. 电量(电荷)    C. 电流强度    D. 功率
16、已知工频正弦电压有效值和初始值均为380V,则该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B
AV   BV
CV
17、一个电热器,接在10V的直流电源上,产生的功率为P。把它改接在正弦交流电源上,使其产生的功率为P/4,则正弦交流电源电压的最大值为(A
A7.07V        B5V        C14V        D10V
18、提高供电线路的功率因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减少了用电设备中无用的无功功率;      B、可以节省电能;
C、减少了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提高了电源设备的容量;
D、可提高电源设备的利用率并减小输电线路中的功率损耗。
19已知AA,则(C
Ai1超前i260°    Bi1滞后i260°    C、相位差无法判断。
20、纯电容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21RL串联电路中,UR=4VUL=3V,则总电压为(A
A5V            B7V          C1V
22RLC串联电路在f0时发生谐振,当频率降低到到0.5f0时,电路性质呈(C
A、电阻性;          B、电感性;        C、电容性。
23、串联正弦交流电路的视在功率表征了该电路的(A
A、电路中总电压有效值与电流有效值的乘积;
B、平均功率;              C、瞬时功率最大值。
24、实验室中的功率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中的(A)。
A、有功功率;  B、无功功率;  C、视在功率;    D、瞬时功率。
25、串联谐振是指电路呈纯(  A  )性。
      A.电阻        B. 电容          C. 电感        D. 电抗 
26、 一电容接到f=50Hz 的交流电路中, 容抗Xc=240Ω, 若改接到f=25Hz的电源时,则容抗Xc为( D )Ω。
      A. 80        B.120            C. 160                  D. 480
27对称三相电路是指(C
A、三相电源对称的电路;    B、三相负载对称的电路;
C、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都是对称的电路。
28、三相四线制中,中线的作用是(C)。
A、保证三相负载对称;    B、保证三相功率对称;
C、保证三相电压对称;    D、保证三相电流对称。
29、在变电所三相母线应分别涂以( B ),以表示正相序
          A.  红、黄、绿        B. 黄、绿、红        C. 绿、黄 、红
    30、三相电动势的相序为U-V-W称为( B
          A.  负序           B.  正序        C.  零序            D. 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