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天才手》看泰国青春片的故事内核
作者:李娟
来源:《电影评介》2017年第22
        《天才手》是年度口碑炸裂的泰国青春片,本片根据2014年真实的亚洲考场作弊案改编,由泰国GDH559影视公司出品,纳塔吾·彭皮里亚执导,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查侬·散顶腾古等主演。1013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后,这部没有知名卡司阵容与强大宣发团队支持的小成本电影,以黑马之资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豆瓣评分高达8.3分。影片讲述了出身平凡的天才少女琳在进入贵族学校后,以帮助同学考场作弊赚钱,并成功策反另一位家境窘迫的天才学霸班克,进行了一场横跨两大洲的国际作弊案。影片叙述节奏快而流畅,在高强度的配乐下,一场校园里的作弊案被拍得惊心动魄,甚至达到了悬疑犯罪片的审美高度。但在感官刺激的外衣下,包裹的仍然是青春片的内核。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内心成长,泰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漏洞,谁在绝望中迅速成熟,谁在困境中回内心的缺失,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从电影《天才手》看泰国青春片的故事内核,值得探讨的还有很多。
        一、 元素融合:类型片的创新
        校园、考试、作弊。这三个关键词可以组合成怎样的类型片?《天才手》给出了一个创新性的回答,考试题材的青春片也可以拍出悬疑、动作、谍战片的感觉,让人耳目一新,导演十分善于利用节奏、拍摄手法、剪辑技术等技巧来营造高度紧张的氛围,轻松将观众带入剧情。首先,导演赋予了本片在青春片中少见的高强度节奏,且贯穿整部影片,完全不给观众喘息的机会。配乐、大特写、镜头快速切换……这些在谍战悬疑片中被频繁使用的拍摄技巧第一次创新性地出现在考场之上。当琳第一次作弊时,是为了帮助富家女朋友格蕾丝。将答案写在橡皮上、把橡皮扔在鞋里、换鞋,仅仅是简单的三个步骤,被导演处理得曲折起伏。对琳、格蕾丝、监考老师三者眼神大特写的频繁切换,琳额头上不断冒出的冷汗、急促的喘息,这些小细节不断渲染着紧张的气氛,让观众不禁跟着作弊的两个女孩一起屏息凝气。而最后格蕾丝不慎将鞋踢出座位,更是在影片开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将剧情带入第一波高潮。如此序列有致的节奏安排,已经达到了一部动作片的水准。而偏偏环境是观众所熟悉的校园,如此有落差的心理预设与期待,正是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
        其次,影片在剪辑上运用了碎片剪辑的手法,在时空处理、因果逻辑的省略、快速剪辑等方面做出了创新,与传统青春片的无缝剪辑手法有着很大不同。有学者将碎片剪辑中的碎片下了定义:其一,镜头的时间度量,指一个时间很短的镜头;其二,在镜头组接时对时
空的处理方式,以及碎片剪辑的本质是攫取完整动作过程的一小部分或一个碎片……这一个单独的碎片镜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只有通过组接,把某个碎片或镜头置于一个序列中才能凸显它的意义……当众多时空断裂的碎片或镜头组接在一起时,这个系统就会传达出一种整体的视觉风格和影像冲击力”[1],并选用系列谍战片《谍影重重》举例说明。通过详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才手》成功实现了不输于前者的镜头组接,完成了具有极强的情感调动性的叙事。例如,在影片叙事的高潮——澳洲考场作弊中,影片通过时空的自由转换、对因果逻辑的省略性交待与快速剪辑,实现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大冒险。琳与班克所在的澳洲考场、格蕾丝与男友所在的泰国某印刷厂、多名考生焦急等待出发的泰国考场外,这三个时空共同构成了三组矛盾交织的叙事线索。而在澳洲考场上,又有班克被抓、琳出逃后与考官在地铁站的追逐两条线索……看似简单的情节设定下,其实有着重重矛盾交织。而在这些复杂矛盾下所展现的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缺失与成长,则是影片的另一大闪光点所在。
        二、 人物设定:对内心世界的探讨
        泰国演员bee影片的主要人物是琳与班克这一对家境窘迫、天资聪颖的天才学霸,琳的好友格蕾丝与男友家境优越却不学无术,这种较为平面化、处于两极对立的人物设定容易出现形式化的弊
端,而影片却用主人公自身横向的内心成长很好的中和了这一点,让影片除了节奏上的激动人心外,还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的。
        主人公琳以全免学费的资格进入到当地的贵族学校念书后,却发现了学校背地里向家长收取不菲的赞助费,于是琳决定开设钢琴班,利用敲击钢琴曲旋律帮助同学作弊,收取费用。班克是拥有超强记忆力的天才少年,母亲洗衣赚钱驼了背。家庭的贫寒让班克早早地成熟,却依然有着内心固守的原则。当发现同学在考场上作弊后,班克义无反顾地向老师举报了。而在联手经历了“STIC”考试作弊后,如此纯良的少年,却成长为我们再干一票老江湖。班克的黑化让许多观众扼腕叹息,而影片在看似不经意间暴露出的社会的贫富差距、机会的不平等、教育体制的缺失则是让人无力的根源所在。影片为两位主人公所安排的结局也不尽相同,主动作弊的琳坦诚了错误,被迫加入的班克执迷不悟,十分耐人寻味。而事实上,琳与班克也是不同的人,尽管都出身贫寒,来自单亲家庭(影片并未直接点明,但琳的母亲、班克的父亲在影片中始终没有出现),但琳在骨子里是一个像父亲一样正直的人。她每一次作弊的起因都是为了反抗某种不平等。第一次,是因为发现了学校的老师以课外辅导为由泄露试题,为自己谋取利益;第二次,是发现了学校在背地里向家长收取高昂的赞助费;第三次,则是学校对待作弊双方的处罚存在不合理之处……正是这些不合理,让琳想要
去反抗,也有勇气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琳与班克都急于去卫生间传输答案,班克选择了插队,而琳选择了等待,正是这一细节导致了他们最后的不同结局。相比于班克,琳的价值观更加成熟,内心世界也更加规整而富有秩序。琳的作弊是对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不是为了金钱与欲望,她在乎的是自由与实现自由的途径。所以,当她最终认识到正是自己束缚住了自我内心的自由时,她便果断选择了放弃捷径,回归到自己内心的秩序中去。相比而言,班克更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而当我们回归到对少年少女内心世界的关注时,班克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三、 青春片之外
        影片最后,琳改过自新,班克黑化到底,让影片戏剧化的冲击达到了极点,也在影片之外留下了更多可供探讨之处。隐藏在类型片叙事背后的动机,依然是对青春片之外的社会与人性的深刻剖析。青春里的痛楚往往是通过扩张而来,越想要什么,就是会越放大什么,也越会被什么所束缚,故事中的主人公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冲击之下完成了飞速的转变。
        琳与班克之间的感情从互相关心到联手作案,再到最后的分崩离析,经历了一段无奈与
选择,而在这种无奈命运的背后,则是资本与阶级的固有差距。正如潇湘晨报评论道,《天才手》本身青春气息与犯罪氛围的另类杂糅,几乎是国产同题材电影无法企及的深度。影片同时探讨了变相高额学费、考试模式僵化、贫富差异、机会不均等泰国社会话题[2]影片中有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台词:你不作弊,世界照样欺骗你。摆在穷人面前的机会总是少得可怜,正如申请到奖学金、出国留学的机会,对琳和班克来说犹如救命稻草,可他们还是失去了它。班克的这条线索更加戏剧化,他的失去甚至是因为格蕾丝富二代男友的戏弄。垃圾场被打的一场戏被导演有意使用夸张化、戏剧化的效果处理,正是为了呈现出这样一种两极对比的贫富差距——有人在放肆挥霍时间,有人连犯错都需要成本。空旷无人的巨大垃圾场上,班克的身影孤单无助,前路未知。在此,为他的彻底黑化埋下了伏笔。
        影片为了满足故事的合理性,将大环境设定在一个畸形的教育体制下。贵族学校中,补课老师私下透题、高昂的学校维护费,资本进入校园这一本该纯洁的环境后,学校的规定成为了黑暗面,在这种背离道德与秩序的环境中被损害了个人利益的天才优等生们,甚至比无脑富二代们更加束手无策,因为后者早已深谙社会之道,甚至已经早早地成为了消费者,在资本与权力面前用金钱换取自己所需。有观众认为班克最后的结局未免过于黑暗,笔者却以为,这正是影片的用心所在,琳与班克所做出的不同选择,分别代表着弱势体在面
对既定规则时的两种价值观念。不合理的规定到底是不是规定?恶法非法吗?琳的选择显然是否定的,她否定了环境的正义性,故而始终不认为自己是有错的。影片正是想要借此表达畸形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心里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失去了大环境约束的青少年往往无法掌控内心世界的平和与稳健,如若不像琳一样早日回头,便只能像班克一样,成为社会的对立面。
        影片美中不足的是,忽略了对作弊这一事情本质的探讨,即诚信问题。即使是教育制度的腐败所催生出的作弊行为,依然违反了诚信这一社会基本原则。尽管琳最后金盆洗手,也不是以此为出发点,这是影片在价值取向上的不可不说的缺失之处;另外,对于问题的本质,即社会大环境的讽刺,影片还显得后劲不足,亦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班克的彻底黑化奠定了影片的灰暗基调,如若没有琳一样强大的内心世界与自我反省能力,在畸形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体依旧面对着人生道路上丛生的荆棘。但总体来说,《天才手》同时满足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与深刻内敛的故事内核,在青春片市场中异军突起,让我们看到了类型片创新性的更多可能。
        参考文献:
        [1]郑汉民.碎片剪辑,动作剪辑的另一种可能——以《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为例[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3):83.
        [2]赶超摔跤的电影来了?[N].潇湘晨报,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