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那个星期天》的笔记
一、《那个星期天》的笔记之作者简介
课文《那个星期天》的作者是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年),中国作家、散文家。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著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短篇小说《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那个星期天》的笔记之中心思想
《那个星期天》写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通过动作、环境等描写了“我”等候时的情景,表现了“我”从满怀希望到失望透顶,直至彻底“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三、《那个星期天》的笔记之分段与段意
《那个星期天》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作者还记得那个星期天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写作者从满怀希望到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自然段):写作者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和母亲的安慰。
四、《那个星期天》的笔记之写作特:
《那个星期天》的写作特如下:
1、运用“繁笔”表现心理。“繁笔”是相对于“简笔”而言,如“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昏暗下去”,换成“简笔”可以是“从早晨到天黑”几个字,但这样一来,文章中“我”等待的焦急以及母亲马不停蹄的劳碌情形又如何能深深烙进读者心里?
2、借助行动表现心理。“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写的是“我”的急切:“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 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等待的落寞、孤寂。
3、通过景物描写映衬心理。“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这不仅仅是为了交代一天的结束,更是表现了希望眼看就要破灭的绝望。
4、通过人物语言传达心理。文中“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 “怎么还不走呀?走吧”等等,俨然就是“我”等待中的心理轨迹图。
5、运用细节描写凸显心理。“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 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这无疑是在表现种无聊、孤独。“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恐,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人感同身受。
五、《那个星期天》的笔记之课文知识点
《那个星期天》的第1自然段:
1、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昏暗下去
以时间为线索,写出一天的漫长过程。“昏暗”一方面是说作者焦急等待一天,天昏暗下去;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作者失望、委屈的心理。
《那个星期天》的第2自然段:
1、总之她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一个日子,都不会错
“这不会错”“都不会错”写出了作者肯定的心理。
2、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兴奋的心理。
《那个星期天》的第3自然段:
1、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起床、刷牙、吃饭”三个连贯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做这些事情时是多么的欢快和迅速。“阳光明媚”不单单指天气,也暗示着作者此刻欢乐和期盼的状态。
2、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
又兴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蚊穴爬着去更多的蚁穴。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坐在草从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母亲出去买菜,剩“我”一个人在家苦苦等待,只好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看画报来打发时间。反映了“我”孤独、寂寞、无奈的心理。
吭多音字组词3、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想象……想象……想象……想象……”4个“想象”构想成排比,写出了“我”对画报上女孩子的好奇和此刻百无聊赖的心情。环境描写对表达情感起到烘托作用,表现了作者此刻等待的孤独、落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