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中国历史上,土地问题历来是一个影响全局的重要问题,回答16—19题
16.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D.一直延续到北宋
1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行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A.禁止地主收租 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18.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四川高考是全国几卷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9.下列关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民主与法制对中国革命与建设至关重要。回答20—23题。
20.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B.实行“三三制”原则
C.开展整风运动 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
22.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为()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立
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23.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20世纪亚洲国家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主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回答24—26题
24.在19世纪的亚洲风暴中,民族解放运动比较常见的特点是()
A.同时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 B.军队中的士兵是运动中的主要力量
C.由最高统治者担当运动领袖 D.建立起民族独立国家
25.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起领导作用的是() A.朝鲜义兵运动 B.中国义和团运动 C.1905年印度人民反英斗争 D.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26.20世纪40、50年代,亚洲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获得独立,这些方式是()
①依据宗主国制订的方案②通过长期战争③依照亚非会议决议④按照联合国大会有关决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7.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
学第Ⅱ卷(共160分)37.(34分)长城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赠给联合国的礼品之一便是一幅以长城为图案的挂毯。
材料一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据《汉书》记载:“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利遂,……(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材料二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
材料三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数台三千,起居庸(关)至山海(关),控守要害。……边备大劫,故不敢入犯”,长城沿线“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围,田野日辟,商赏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举出汉武帝时期西汉除修筑长城之外,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
(2)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繁荣与西汉以来对西北的长期开拓有密切关系,参照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汉长城如何促进了西北地区的发展。
(3)参照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在处理汉蒙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产生了什么影响。
(4)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心声。1933年,中国军民在长城一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请举出其中的一个事例。
(5)参照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要回答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40.(24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读图5回答下列问题:
1943年,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转变。1944年,苏军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向国境线以西推进。这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但也引起某些西方政治家的
担忧。同年6月,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3)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了第二战场?
41.(45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
(1)在历史上,美国出现过多种形式的人口迁移,既有大量欧亚移民,也有血腥的奴隶贸易,还有西进运动中的国内移民。
回答:
①19世纪欧亚移民对美国经济发展起到哪些促进作用?
②简要分析《宅地法》对西进运动的影响,并指出西进运动的后果。
③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美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现象。
(2)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6并分析:
①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B.从城市流向乡村
C.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D.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
②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和直接结果:
(3)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即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4)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并对工程移民工作做出原则规定。此后国务院及地方政府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
行。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历史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40分)
C 16.B 17.
D 18.A 19.A 20.C 21.B 22.A 23.D 24.A 25.C 26.C 27.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37.答案要点:
(1)对匈奴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张骞通西域。
(2)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抵御匈奴侵扰;实施军事、政治管理;保护商旅往来;有利于民族交往和经济发展。
(3)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与蒙古议和互市。边塞,互通贸易,长城南北经济共同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4)中国守军在山海关、长城各口抗击日军(或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5)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或爱国精神);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40.(3)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战争。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41.(1)①为美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了必要的技术和经验。②促进了人口从东部向西部迁移;印地安人遭到屠杀或驱赶,西部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③人口迁移是一种复杂的历史现象,对其后果的分析应持一分为二的态度;每一次人口迁移都要做具体分析,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2)②主要原因: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收入要高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要多于人口流出地区;人口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要优于人口流出地区。直接结果:弥补了人口流入地区劳动力的不足;提高了人口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缓解了人口流出地区的就业压力;促进了人口流入地区与人口流出地区的经济社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