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作者简介:
庐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福建省闽侯县南屿乡人。笔名庐隐,有隐去庐山真面目的意思。五四时期著名的作家,与冰心、林徽因齐名并被称为"福州三大才女"。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女作家在现代中国》(Writing Women in Modern China)之中,与萧红、苏雪林和石评梅等人并列为18个重要的现代中国女作家之一。
3、《海滨故人》中的主人公讲:露沙、玲玉、莲裳、云青、宗莹
露沙:幼时家中轻待,爱在图书馆看人写文,面庞清瘦,体格刚强,“短小精悍”,脾气爽快,心思极深,活泼诙谐。
玲玉:富有情感,体格瘦弱,爱笑爱哭,喜爱人们的赞美和温存,认为世界的伟大和神秘只是爱的作用。
云青:理智,整天理讲义,记日记,性情圆和,拘谨,级友会和爱国运动,都只肯出点子或帮忙,从来不留名,“薛宝钗”
莲裳:为人周到,学音乐,似乎总是不解人间烦恼
黄淑仪
宗莹:娇艳,爱艳妆,爱听夸耀之词,常说些过分的话。“人生的乐趣,就是情”,“情迷”
4、主要内容: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同时也是她作为“苦恼的夜莺”歌唱的结晶。它清晰地勾勒出一批“五四”知识青年从追求到幻灭的心灵历程、作品的主人公露莎和她的同窗好友玲玉、莲裳、云青、宗莹,这在女高师范读书的青年本来“都是很有抱负的人,和那醉生梦死的人不同”。她们天真活泼,假期住在海边,“对着白浪低吟,对着激越高歌”,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她们产生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妇女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强烈的愿望。她们以“探索人生”为己任,但“人生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她们并不清楚。她们抱着美妙的幻想走向生活,希望做一个“社会的人”,可是年青的心灵同旧的习俗观念又难以割断。于是,当她们接触爱恋,踏入社会时,便“不幸接二连三都卷入愁海了”。露莎为着思考“人生到底是作什么…”而犯了哲学病,不由得产生了究竟是知识误我,我误知识?”心理,“弄得精神衰颓”,陷入了苦闷的深渊。她在于梓青的交往中与其结为知己,但梓青却是使君有妇的青年,因而他们的恋爱受到世俗的非议。于是露莎转而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可精神恋爱的道路依旧行不通,于是露莎最终与梓青结合,飘零而去。但他们不知所往的结局,
任旧只会是悲剧。“原想作一个完美的教育家”的云青,为了家庭割舍了自己的爱情,最后走上了一条归隐之路。宗莹、玲玉、莲裳也都经受了爱情上的烦恼痛苦,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使得这些觉醒的知识女性个个笼罩在“生的苦闷”和“爱的苦闷”之中,这同时也是“苦恼的夜莺”歌唱的内容。庐隐的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不同的遭遇、经历和命运,写出了她们共同的不幸,真实而深刻地表现出“五四”时代一部分知识女青年的苦闷、彷徨。
5、经典语句:
人多么傻呵!因为不相干什么知识——甚至于一张破纸文凭,把精神的快活完全牺牲了。
  她们四个人先后走到成人世界去了。从前的无忧无愁的环境,一天一天消失。感情的花,已如火如荼的开着,灿烂温馨的香,使她们迷恋,使她们尝到甜蜜的爱的滋味,同时使她们了解苦恼的意义。
  杂乱无章的生活里,只有沉闷烦纡。
6、独特的时代印记
《海滨故人》是庐隐的成名作, 写了五个女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的失意苦闷。作为知识
女性, “ 她们都是很有抱负的人, 和那醉生梦死的不同。” 她们是抱着美丽的幻想, 踏着轻松的步子走向生活的。她们大多刚从狭小守旧的家庭的侄桔中挣扎出来, 热情带有过敏, 空想而怯于行动, 好强而其实脆弱。她们是半觉醒者— 既受到五四反封建新思潮的启蒙, 又同
旧的习俗观念有着藕断丝连的联系; 既有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 又不敢对强
大的社会黑暗力量作决绝的叛逆和勇敢的抗争。用庐隐的话说, 她们是“ 怯弱者” , 她们自身的弱点使她们“ 经不起撩拨” — 经不住新思潮对她们的启发, 而且因为精神上的觉醒使她们对挣脱不了现实的命运更加感到痛苦, 即皮她们冲出了家庭的小牢笼, 也冲不出社会这个大牢笼, 最后终于怀着不能自拔的矛盾而屈从于不幸的命运— 有的嫁给了业无感情的丈夫, 有的在家庭的压力下埋葬了自己的爱, 有的在社会的风浪中挣扎着, 寻真正的爱情,有的为了平庸的婚姻抛弃了事业… … 她们的悲剧命运具有普遍的意义, 她们的心理代表了。
7、露莎性格分析
露沙有着清瘦的面庞和体格, 但却十分坚强, 伙伴给她的赞语是“ 短小精悍” , “ 她的脾气很爽快, 但心思极深, 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 对人的交接, 总是诙谐的. ” 这便是露沙的轮廓。
这种“ 清瘦” 的外形特征、刚强的性格特征, 以及脾气爽快与心思极深的矛盾,是同她自幼缺少家庭的温存, 很早就在教会学校过严格的独立生活分不开的。
她的性格最主要的特征有两个, 第一是执着地强烈地追求自由的精神生活. 她说: ` 我平生是讲精神生活的,形迹的关系有无都不成问题” 。这种主张发展到了极端, 被人认为有“ 精神病” 。她认为为一切实际的利益而牺牲精神的愉快是最愚蠢的, 不能容忍的, 甚至在恋爱观上也主张精神第一。这种狂热追求精神生活的思想是五四青年的一个普遍性的精神特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在五四运动的召唤下, 青年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 他们普遍以献身社会的精神为最高尚, 鄙视“ 重物质” 的庸俗生活观。二是几千年来封建的儒教思想和封建礼教道德习俗, 无视和摧残人们健康自由的精神生活和正当的欲望, 造成可悲的奴隶的灵魂, 使人成为工具。五四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主张, 是青年们争取自由的精神生活的纲领, 鼓舞青年一代同封建势力和礼教斗争, 这无疑有着进步的意义。三是由于黑暗反动的社会力量还很强大, 由于种种非人力所能克服的障碍, 青年的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往往不可能实现, 因而只能在自己的主观世界里保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露沙和梓青, 相互都有恋慕之心, 但梓青已有妻子, 露沙不忍因自己使别人遭到离异, 同时也受不了周围谣言的攻击, 所以只能把爱恋深藏于心, 实行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这也是当时青年看重精神生活的一个原因。
露沙性格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她的悲观厌世。这当然是因为她的孤苦的身世铸成的。她不满现实又无力反抗多她憧憬理想, 又无法实现。正如她给梓青的信中所说: “ 沙履世未久, 而怀惧深,觉人心险恶, 甚于蛇蝎! 地球虽大, 竟无我辈容身之地, 欲求自全, 只有去此浊世, 同归于极乐世界耳! ” 露沙的浓郁的悲观厌世的思想, 也是那个时代一部分敏感而软弱的觉醒的知识青年普遍的一种精神状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露沙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她的性格中无论是积极的一面还是消极的一面, 是优点还是弱点, 都刻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的印
记, 都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现实的产物。
8、自叙传性质
在《海滨故人》中,开篇就交代了露莎的身世:这时她正好出世……但同时意外发了…… 她的祖母死了……  露莎的母亲感到露莎的身世有些不祥,把思量母亲的热情变成憎恶露莎的心了!…… 露莎已不在她母亲的怀抱,那个新奶妈,是乡下来的……露莎住在奶妈家里……露莎回家时已经四岁了……后来在露莎外地读书期间,接到来自家里的电报,说母病危,于是露莎回家,结果母已经死了。
庐隐出生于一个封建的官宦家庭,因为她降生的这一天,正是她的外祖母去世的日子,迷信的母亲便很不喜欢她,使这个富裕人家的女儿从小得不到爱,她是在以为贫苦农家的善良奶妈的哺育下长大的。由于在家里备遭冷漠与歧视,所以性情抑郁。从记事开始,幼小的心灵就带着创伤。在稍微长大了之后,又独行千里,寄居异乡,过早的尝尽了世态炎凉的苦,随着母亲的离世,夫亡、友逝的重击,这崎岖坎坷的命运,“使她总拿一声叹息,一颗眼泪,去笼罩宇宙,去理解一切”。
在文本中露莎的身世与庐隐本人的身世是如此的相似 。
同样在外貌和性情方面,《海滨故人》也确切地勾勒出了她自己的外貌和性情“露莎有一个很清瘦的面庞和体格,却十分刚烈。朋友们给她的赞语是短小精悍。她的脾气很爽快,但心思又极深,对于世界的谜,仿佛已经识破,对人们交流总是诙谐的”。“《海滨故人》是庐隐前半生的自传,露莎就是庐隐自己。”
不足:忽视了文学创作应该源于生活的原则, 过分拘泥于个人的真情实事, 甚至有时把作品主人公作为自己渲泄感情的工具, 这就限制了作品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对生活的概括, 特别是作者在作品中大量地、自然主义地渲泄出来的消极悲观情绪, 显然是有害无益的, 是作品的明显不
足。此外《海滨故人》从艺术上看也还不很成熟, 叙述平直, 结构松散
9、庐隐作品中的悲伤、哀婉。其产生原因无非有两点。
其一, 作者笔下的主人公, 都是从自我出发去认识社会, 反抗社会的, 所以这种认识是不深刻的, 这种个人的反抗是极其软弱的, 当然失败与绝望、避世的情绪也是不可免的。
其二, 也与作者个人的生活经无有着密切的联系。庐隐本人是不幸的,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庐隐生于1899年,这时,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惨遭失败。中国的大地在帝国主义列强的铁蹄下呻吟悲哭。这是一个被诅咒的时代,一个有着浓厚的悲剧彩的时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一次次的失败和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使社会形成一种普遍的悲观心理。庐隐就是在这样内忧外患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个充满着屈辱和忧伤的时代,在庐隐的心灵上投下了一片浓郁的阴影,而她的不幸的童年经历更使她心灵蒙上了忧郁彩。庐隐自幼缺少家庭温暖, 成年以后, 又母丧夫亡, 兄凋友逝, 苦浪迭至, 心痴百结, 而且, 她经历了五四退潮后的苦闷仿徨、大革命失败后的悲观失望, 于是, 逃避现世的老庄思想、消极感伤的叔本华哲学引起了她思想上的某种共鸣。因此她在作品中较多地抒发了悲哀、感伤的情绪是自然的。她毫不隐讳地说: “ 悲哀便成了我思想的骨子, 无论什么东西, 到了我这灰的眼睛里便都要染上悲哀的
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