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 课型 | 讲读课文 | 授课 时间 | 2课时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过程与方法 搜集、讨论、整理传统节日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弘扬传统文化,开拓创新意识,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 |||||||||||||||||||||||
教学 重点 | 1.会读“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会写“节日、春节”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
教学 难点 | 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 |||||||||||||||||||||||
教学素材 | 1.搜集我国传统节日习俗等图片资料。 2.课件。 | |||||||||||||||||||||||
第一课时 | ||||||||||||||||||||||||
教学 目标 | 1.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2.朗读课文。 | |||||||||||||||||||||||
教具 准备 |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 |||||||||||||||||||||||
教学设计 | 设计意图 | |||||||||||||||||||||||
导入 ( )分钟 | 一、激趣导入, 走近课文。 师: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请同学们猜猜诗中所写的是什么节日? (课件出示2) 生:重阳节。 师: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其实,祖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请和老师一起,来了解祖国传统节日到底有多少。 | 由古诗句来猜节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 ||||||||||||||||||||||
新课 教学 ( )分钟 | 二、初读课文, 感知内容。 (一)朗读课文 1.要求:朗读本课,以诵读为主。 朗读指导:(课件出示3)朗读本文的时候,以轻快的声音,亲切的语气反复诵读。 三字一句,三字一句,再七字一句,长短不一,很有韵律感。在读的时候,大家仔细体会。 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 2.一,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课件出示4) 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 ①师: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节日,喜欢过春节吗? 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生交流) (课件出示5)(师播放春节有关图片)春节俗称“过年”,那一天人们按照传统习惯要穿新衣、拜年、贴春联、吃团圆饭、放鞭炮,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②请一年当中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节日?(生自由说) 师出示节日名: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节日,大家判断哪些是传统节日,哪些不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说说各节日的时间,引导比较:从各个节日的时间上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日历上有两种日期——公历日期和农历日期,我国古代人民采用的是农历纪年法,用公历,农历是区分传统节日一个好办法。 这些节日是从古代就已产生并流传至今,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我们就把它叫做中国传统节日。(板书)请大家大声地读一读,把它们记在心里。 ③同学们在课文中一,画一画,看看每一个传统节日人们是怎么过的。 生:春节——贴窗花,放鞭炮。 生:元宵——看花灯。 生:清明——扫墓 生: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生:七月七——乞巧 生:中秋——吃月饼 生:重阳——赏菊 登高 ④大家去搜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课件出示6-11)(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相互补充,师相机板书:风俗、食俗、由来、传说、诗词) 如: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清明节的扫墓、踏青、诗词;春节的对联、扫尘、守岁等,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诗;元宵节的猜灯谜、逛花灯、吃元宵、庆团圆…… 大家阅读后,填表。(课件出示12)
| 朗读指导,为学生诵读本文,背诵本文打下了基础。 课伊始借“春节”来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使课堂一开始就充满了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明确什么是中国传统节日。 搜集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节日活动等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然后让学生填表,系统地整理传统节日知识,让学生在心中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 总结:同学们,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是中华民族生活习性、民族心理的有力体现,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同学们会运用各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探究丰富多彩的节日,了解有关传统节日更丰富的内容,也希望下节课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收获! | |||||||||||||||||||||||
课堂作业新设计 | ||||||||||||||||||||||||
1.把音节补充完整。 l x t t 中国8个传统节日及风俗郎 巷 堂 统 j x b t 菊 宵 饼 贴 2. 认真读课文,背诵课文。 | ||||||||||||||||||||||||
【答案】 1. ánɡ ànɡ ánɡ ǒnɡ ú iāo ǐnɡ iē 2.略。 | ||||||||||||||||||||||||
2.传统节日
【课前解析】
《传统节日》这篇课文是一首民谣,按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相关的节日习俗,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热爱。
全文共八句,前七句依次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七个节日,最后一句和开头相呼应。课文句式长短相间,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课文还配了两幅插图,一幅贴窗花,一幅赛龙舟,体现了传统佳节的热闹与喜庆,能唤起学生的节日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识字课文,仍然需要以识字与写字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巩固多种识字方法,比如生字“传和转、砖”结合,让学生掌握换偏旁识字法。看图识字可引导学生留心在生活中识字。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的策略,从而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一个相对良好的状态,提高学生识字的效果。
关注课题: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
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教学本文的主旨,是增进学生对传统节日以及民俗文化的了解和喜爱。
关注课文:《传统节日》是一首介绍祖国传统节日的童谣,讲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以及节日的习俗,让学生从中认识、了解祖国的传统佳节习俗、具体时间等知识。本课的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读起来节奏感、韵律感强,学生易于接受。教学时,主要让学生根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是怎样过这些传统节日的,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根据课文,进行生字分类学习。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三个生字“贴、敬、转”是左右结构的,可以归为一类对比学习,从整体上把握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这里“贴、转”都是左窄右宽,而“敬”是左宽右窄。“街”是左中右结构,每部分都比较匀称,“热”为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另外还要注意强调“热”字的部首四点底,它与火有关。“团”和“闹”分别为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可以放在一起学习。此外,“舟”、“转”要重点指导笔顺,“艾”要重点指导笔画“撇”和“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