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十无益
林则徐生平:
林则徐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竣村老人、竣村退叟等。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七月廿六日(1785.8.30)卒于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850.11.22),侯官(今福州市)人。父亲林宾日以教书为业,母亲做纸花来补贴家用,日子过得十分艰苦。他自幼跟随父亲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他聪颖异常,勤奋好学,七岁能做八股言语,十二岁参加府试,父因其年幼,让他骑在自己肩上送进考场。主考官笑说:子将父作马。他应声答道:父望子成龙。主考官对他才思不凡颇为赞赏。结果以第一名中秀才。十九岁考取举人。为了谋生,一面学习,一面教书,并曾在厦门海防同知衙门(类似海关)工作任司书。二十五岁中进士。他为官30多年,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官场上度过。所到之处,关心民瘼,整顿吏治、兴修水利、赈灾救民、廉洁正直,有林青天的美誉,是战争时期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当时面对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内忧外患交迫的局面,他呕心沥血,单单处理政事的文稿、译稿、札记以及诗文、书信现存就有一千多份。他积极探索,锐意改革,开创了近代中国的许多个第一:世界禁毒第一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近代翻译西方报刊第一人,引进西方技术制造武器第一人,近代运用国际法第一人,近代首倡商人
集资开发矿业第一人,近代身体力行实践开发边疆第一人,近代主张保护主权、发展对外贸易第一人,近代首倡自铸银币第一人,近代创建新式海军第一人等等。如此可见其勤政爱民。六十六岁时奉旨为钦差大臣,带病从福州启程,十一月中旬至广东潮州,病情恶化,吐泻不止,二十二日死于普宁县行馆,十二月归葬福州北郊金狮山狮山首南麓林氏墓地。
林则徐略记:
一、禁烟
清末,流入中国日益增多,国人吸食严重,林则徐忧心如焚,不顾威胁利诱,不怕判罪杀头,为利益江山社稷而力倡禁烟,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二万余箱,经四十余日,震惊中外,捍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成为世界禁毒先驱。而销毁的方法极为环保,不破坏任何自然环境,实为罕见。
二、水利
中国是农业大国,故水利极为重要。林则徐心系百姓勤研水利,亦有水利方面专著。道光二十四年被流放到新疆边远地区,身处逆境,却不减其为人民服务之心,组织开垦荒地近百万亩(垦田三万七千余顷),提出解决沙漠中水利问题的坎井计划,当时人民称之为林公井。林则徐教导的种植农业技术、水利技术现在新疆、甘肃地方面的人还在使用。
三、林则徐学佛
林则徐早年进入仕途,有缘得闻佛法,即深信不疑,亲书小册经咒,随身携带,虽政务繁冗,坚持课诵,行持诚笃,终身不变。曾编写《经中径又径》一书,选录有关净宗精辟论述,被净土宗学人视若珍宝。印光大师对此书评价颇高,大师亦对林则徐真正做到以出世无我精神,办入世利他事业颇为赞叹,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知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繁冗,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佛法认为,利人是善,损己利人是大善。林则徐不顾罢官流放,却为国家民族立下不朽功业。不仅深受人民爱戴崇敬,甚至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仍巍然屹立着林则徐的蜡像,正反映历史的公论。《周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林则徐子孙繁衍,人才辈出,直至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还有三百余人。
以上均体现林则徐为国为民百折不挠的赤诚真心,其处世的态度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林则徐有一段短而精辟的人生总结,称为十无益
一、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三、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四、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五、 心高气傲,博学无益;   六、做事乖张,聪明无益;七、 时运不济,妄求无益;   八、妄取人财,布施无益;
九、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十、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此十无益把做人做事的根本都抓到了,其中前两句是修学之根本,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修身要循正道来修,而修道的核心在哪?在仁慈,时时处处替人着想,此为第一等学问,而仁又从何下手?《论语》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故修道之根本在孝悌。

一、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则学文
林志玲个人资料何为神?
古字左为表天地,下面三竖表上天的垂示,右为:上为通达之意,左右合之表通达上天垂示,即通达宇宙万物运行规律以及运用于人与人之间而产生的五伦关系。故我们所侍奉的神灵、佛菩萨,即是历史上圣贤。而之所以成圣贤,乃其德行也!也就是能运用宇宙万物运行规律造福人类并能敦伦尽份将五伦关系处理好的人,是为人之楷模。圣贤教诲中最重要的就是行善尽孝,所以礼敬儒、道、释三教圣人,重要的是我们能依教奉行,
所以力行孝道才是圣贤人的好弟子,也因为能够行善积德而百福骈臻,千祥云集。故依教奉行者有福。假如连父母至亲都不孝敬,纵使每天三柱香殷勤伺奉也无济于事,神明岂能佑之?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孔夫子也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而不孝父母者必是自私自利之人,求于神明必是为己,纵使求得诸多好处亦不会考虑到他人的需要,终会引起他人不满,说不定还会惹祸上身,不得善果,所以神明不保佑也是慈悲,也是帮助你。也可延伸为有能力帮助他人者,如师长等。
故事一:太和人杨黼,喜欢佛法,常常寻师访友,无心侍奉老母。因仰慕无际大师欲前去寻访,故辞别了家中的老母亲,独自前往四川,去拜访无际大师;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僧问杨黼说:到那儿去啊?杨黼回答说:我去四川拜访无际大师。老僧说道:你去拜访无际大师,还不如去见佛啊!杨黼就问:那么佛在那里呢?老僧说:你只要回家,就会看到一位肩上披著黄衣服,倒穿著木屐的人,那人就是佛啊!杨黼听了之后,就马上的赶回家去。当杨黼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夜深人静,家门已关了,杨黼就敲著门,在外面等候著;这时候,他的老母亲一听,是儿子在外面叫门的声音,就喜出望外、急急忙忙的,随手拿了一件黄的衣服披在肩上,大概是想念儿子太过兴奋,跑出去开门的时候,连木屐都穿反了,杨黼一见到母亲这个样子,和老僧所讲的佛的样子完全一样,因此而突然惊醒觉悟了。从此以
后就留在家中竭力的孝敬母亲,并且还为《孝经》做了好几万字的注解;杨黼在为孝经做注解的时候,砚台的水快用干了,忽然之间,砚台里面的水,却又盈满了。别人都认为:这是因为杨黼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所得到的感应啊!
评:活佛非遥远,堂前有两尊;恩勤旋白发,问黄昏;夏勖馐常洁,冬防席未温;椎牛坟墓祭,不若事生存。--湖南邵阳李有珪五叠韵
故事二:从前有户农家,生了一个儿子,这位农人想请老师教他孩子把书读好的心,非常的殷切;但是他对待孩子的老师,则是太过份了,不懂得尊敬老师的道理;给老师吃的不好,尽是些不营养的食物;学费也给得很低,老师虽然非常尽心尽力的教这孩子,而且教的时间也很久;然而这孩子阅读他人所做文章的能力还不错,可是自己做起文章来,则是一无是处,这也是真奇怪啊!后来这孩子还是跟他父亲一样做农夫了。 
评:师哉师哉,童子之命也!父母生养人的生命,老师长养人的慧命,故不敬师长,即不重师道、不孝顺父母。而故事中的这位父亲演出了不敬师长的坏榜样给儿子看,试想:他的儿子会尊师重道吗?那学业道业何以成哉!
故事三:张中的家人,非常的不和;父子、兄弟、妇姑、妯娌之间,稍微有点争执冲突,就呼天抢地指著神明,想要表示自己清白;等到分家的那天,大家争得更是厉害,互相的祭祀
神明诅咒对方;在这种不正常又抑郁的家庭气氛中张家的人精神都有些恍惚,家人也经常的生病;不到几年的时间,张中的家人几乎死光了。
评:元圣弟兄达,黄香衾枕温;内庭言不闲,至性闵贤存。人无孝悌心,必受心魔扰。孝悌为传家之本,家无孝悌,必败无疑!
二、兄弟不和,交友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兄道友~孝在中~忿自泯、善相劝~凡取与~取、恩欲报~报恩长
兄弟如手足,有缘成为弟兄是人生最为难得的事,从父母眼里来看,兄弟原是一体。兄弟睦,孝在中,当父母看到兄友弟恭如手足,内心一定很欢喜。
一生中兄弟妹是相伴最长时间的人,若连这样的至亲都不能相濡以沫互相关怀照顾,出去交朋友能否很好地与人相处呢?如果人与人相交往不能相互关怀相互成就,这样的人必存心不正,有何存心?利害心!然而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故以利、势、相与朋友交往,必定不得善果。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兄弟之道在兄友弟恭,物以类聚,人以分,心中若常存此悌道者,则所交者皆为益友。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人生有如此良师益友相互成就,相信可少走许多弯路。
法照禅师曾云:兄弟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做样看。所以孩子一生为人处事的态度、能力关键点还在家庭教育中。而当我们能够力行孝悌之道,也就扎下孩子一生力行仁道的根基。
故事一:于铁樵先生说:在淮阴地方有位做官的人,他有两个儿子,从小兄弟俩就不合,两人一年都见不到一次面。后来哥哥病危,就请人叫弟弟到床前,牵着弟弟的手说:我十九岁就结婚了,也没有得到妻子的爱,到三十八岁,父母亲就过世了,所以我一生非常孤独,这辈子在一起最久的只有我们兄弟二人,但我们俩一生都不合,我今天才开始感到后悔和觉悟,然而我的一生,却快要走完了啊!听到这位即将死去的哥哥对他弟弟的话,哀莫至此啊!亲兄弟都不友爱,怎能得到妻子的爱,朋友就不用提了。人生若能重来,相信这位哥哥会演出一场兄友弟恭的好戏,我们可不要让这样的悲剧在我们的人生上演!
故事二:汉朝的时候,有位叫田真的人,家中共有兄弟三人,父母都已经过世了,兄弟三人就讨论,将父母遗留下来的财产,平均分做三分,每人一分;连家中堂前种的那棵紫荆树,也决定要把它分为三分;而且明天就要动手,把紫荆树分割成三分;说也奇怪,就在田真兄弟决定之后,这棵紫荆树突然就枯萎了。田真看到之后,感到非常的震惊,就跟两位弟弟说:
树木同株,听到自己要被分割成三分,所以才憔悴枯萎了啊!难道我们人却不如树吗?田真说著说著,忍不住悲从中来,哭了起来;兄弟三人因此就决定不要分割紫荆树了。说也奇怪,这棵树一听到田真兄弟说不分割它了,就又活了过来。兄弟三人因此而感悟,再也不分家了。从此兄弟财产共有,而且愉快的生活在一起;邻居们都称赞:田真兄弟一家是孝门啊!
评:树木的根本若是有了亏损,那么它的枝叶必定会招致损坏,而薄待了兄弟,便是薄待了父母啊!薄待了堂兄弟,便是薄待了祖宗啊!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当我们听到邻里乡党对田真三兄弟的称赞,相信这样恪守悌道者必能感得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赵孝争死,盗贼都会感动能无益友乎?
三、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事虽小~子道亏
台湾有句俗语:一命二运三风水,四要积德五读书。这句话对不对?正好颠倒!我们说时代假如天灾人祸很多,人就喜欢算命,算看看今年怎样,这几年运势好不好?算了之后会不会变好命?很多人不算还好,一算,算命的说你今年有厄运,那就每天在那里想我明天可能有厄运,算了之后每天提心吊胆。所以真正有德行的人,他不会建议你的时候让你提心吊胆,
他一定会告诉你如何转化命运,如何让自己能够消灾解厄,把道理跟你讲清楚,这才是真正关怀你。而一个人的运势确确实实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诗经》里面有一句话叫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所以一个人心地善良,其家庭有和睦的气氛、良好的家风,这个家的风水一定好。一个领导到团体里面处处懂得关怀同事,同事的工作气氛也很和乐,君仁臣忠,其公司的气氛、风水也很好。所以林则徐先生点出风水的根本在哪?在存心!《心命歌》:命自我作,福自我求;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唯人召;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假如一个人存心不善,纵使家居龙穴,三年之后也会变成鼠穴。因为外在的整个物质是随着人心在变化,当一个人对自然很有关怀爱心,他种出来的花就开得特别好。而当他处处能够立身行道,能够去关怀乡里,他乡里的风气也会一天一天的改善,一天一天的变化,所以风水是活的不是死的。所以风水的根源就在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中,不要着相了,若觉得摆上双狮风水就好,这叫舍本逐末,本还在存心,还在自己读圣贤书,勤于修身,积功累德。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有位风水先生,走了很远的路,十分口渴,来到一户人家门口,正巧一青年男子从门里出来,先生于是走上前去向他讨水喝,男子转身进了屋,先生坐在大门外
焦急地盼望着那碗解渴的水,可是一直也不见人出来,想进去看个究竟,又觉不太礼貌,只好做罢。这样反复几次,过了好长时间,里面的男子才端着一碗水缓缓走出来,风水先生快步迎上去,接过那碗水连连称谢,男子递过水转身进了院子,先生端着碗刚要一饮而尽才发现,水上浮着一层糠皮,水又太热,只好边用嘴吹糠皮边喝,他很恼火,但不喝还不行,想到:这家人太坏了,萍水相逢,他们却这样对待我一个落难之人,我得想个办法,要报复他。风水先生喝完水,把水碗送还给主人经过院子时看见里面停着一口棺材,他暗自高兴想:报复的机会来了。进到房里,谢过主人,装作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外面的棺材是怎么回事?家中的老婆婆回答说是自己的夫君过世还未下葬。风水先生忙说:我就是看风水的,为了报答你们的救急之恩,我就给你们一块好坟地吧!主妇欣然接受,风水先生了一块风水最差而且会断子绝孙的地指给他们,然后很满意地走了。
过了十年,这位风水先生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想起十年前的事情,断定那户人家一定已经败落,不妨去看一下,走到那户人家所在的地方,却见琉璃华屋,正疑惑间,一位中年男子从门里踱出来,见到他之后,一脸惊喜,拉住他的手说:恩人啊!您可算故地重游了,自从您给我父亲看了坟地之后,我家就家业日丰,人丁兴旺,我们全家都在感念您的恩德,太谢谢您了。风水先生于是说:你带我到你父亲坟前再帮你看看。到那里一看,水风完全变了,
他就讲:你们家一定是做了什么大善事,积了大阴德。当年你们拿水给我时很怠慢,我很生气,给你们的是断子绝孙之地,没想到今天却变成了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主人听了就对他讲:当年你到我家讨水,我母亲看您大热天,口这么渴又出了不少汗,这时如果马上让您喝水,您口会越喝越渴,所谓渴勿暴饮。若喝凉水,因为天热大汗,突饮凉水,肠胃阳气虚空,易致痼疾。故让您久等,是让您息汗,给您热水,是怕水凉伤及内脏,撒上糠皮,意在让您慢饮。风水先生听了上述一番话,深感惭愧,说道:我不但没有感恩,还想出卑鄙的做法报复,幸亏上天有眼,让我知道这一切,不然,我将成为恩将仇报的不义之人。今已知,风水可由心转,可见风水原是假的,从今以后,我也再不去做给人查看风水的事情了。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一个人如果每天自私自利,念念只为满足自己的私欲,自己就是有再好的风水也于他的人生际遇,于他的前途幸福无益;但如果是念念替人着想,常存体恤他人、关怀他人,完全利益别人的事,那么这一份存心,其实就是最好的风水,古人有言福田心耕,也说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都是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宋朝的范仲渊,他做穷秀才时,心中就念念救济众人;后来作了宰相,便把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族的贫寒。先买了苏州的南园做为自己的住宅;后来听见风水先生说:此屋风水极好,后代会出公卿。他想,这屋既然会兴发显贵,不如当作学堂,使苏州人的子弟在此中受教育,那么
多数人都兴发显贵,就更好了;于是立刻将房子捐出来,作为学宫。他念念利益众,不愿自己一家独得好处,结果自己的四个儿子,作了宰相公卿侍郎,而且个个道德崇高,家风也绵延至今不衰。
四、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弟子规》相应经句:事虽小~子道亏、德有伤 贻亲羞、非圣书~坏心志、勿馋富~勿喜新、将加人 先问己
一个人对人无礼,做事没有章法,房间搞得很乱,纵使他学富五车也没用,因为不相应。有德有才是优质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当今社会高学历者犯罪比例节节攀升,正验证了这句话,所以德行扎根特别重要,否则读书何益?一个孩子读的是出则弟,但看到长辈不会行礼,也不会主动先让长辈坐,这时他的心就不恭敬,一不恭敬,读的书便无益处。而且不只无益,还有害,《弟子规》写到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有一个学生没有从《弟子规》开始做,而《论语》背得很熟,有一次他母亲批评他做的错事,他跟他母亲说,你凭什么讲我,你有孔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吗?拿句子跟大人对质,而不是拿来反省自己,所以教导孩子一定要让他了解圣贤的经典不是拿来背的,而是拿来一条一条落实做到,当他真正做到,也形成恭敬心了,他的心就与经典相应,则读一句受益一句,所以这样读书
才有益处。
现状:巴黎圣母院里贴着一行字请勿喧哗!;泰国皇宫的厕所里写着便后请冲厕!;美国珍珠港的垃圾筒上贴着请将垃圾丢在此!都用中国字写的,为什么?因为中国人行为习惯不好,令人起烦恼了。请问:能去这些地方的都是些什么样人物?大多数是官员、留学生或有钱的游客,相信他们的学历都不低吧?但行止不端,都把脸丢到国外去了,读书何益!
故事一:宋朝的宰相秦桧,企图与金人暗中串通,所以极力的主张和议。只要宋朝的将领与金人作战的时候,稍微有点胜利,他就下令班师回朝;因此宋军所占领的城市,随即就失守了。秦桧如此欺君误国,又将岳飞害死在狱中。故千百年来,世人莫不厌恶秦桧的奸诈;而岳飞的精忠报国,后世的人,也无不景仰岳飞的风范。在杭州西湖岳王祠的前面,就有铁铸的秦桧,和他的妻子王氏的像,跪在岳王的坟前,旁边还挂了一个木头做的手掌。无论远近,只要是来到岳王墓前拜谒的人,都是钦佩岳王的精忠报国;在拜完岳王之后,就都拿起了木掌,批打秦桧夫妇的铁像。秦桧如此行止不端而招致千古骂名,纵使学富五车,写了一手好字,又有何益?
故事二:从前有位读书人叫王生,他的心阴险而狡诈;所做的事情,也都违背了天理。有一次他参加秋试,文章作的很好,当时的主考官房师,想要将他名列前茅;但是等到填榜的时
候,忽然王生的考卷不见了,等到填榜完毕,王生的卷子,才从房师的袖子里面掉了出来;房师因而感到十分的后悔,就秘密的和王生见面;并且答应王生,遇有机会,再以其他的缺额来补偿他。这件事情过后没多久,房师就转到诠叙单位任职。王生也就因为输粟入了成均。等到王生再度赴考,房师正好就在考选司任职;房师见到王生,大为欢喜;就密密的交待,挑选一个美缺,借著恩例与选的机会留给王生。可是到了恩例与选的期间,房师却因为父亲过世,而必须暂时的离职返乡守孝。这样过了三年,房师守孝完毕,又再被朝廷起用,仍然是补了选司职位的官;而王生这个时候,也因为年资已深,而应当被选中派官任用;万两黄金的薪资,也是指日可以得到的啊!但是没几天,王生却以母亲过世,必须请丧假在家守孝。经过这么许多的波折,房师可怜王生实在是命穷,就把王生推荐给巡抚大人当家庭老师,三年之中,也可以领到千两黄金的薪资。但是此事还没有满一个月,巡抚大人竟然因为旧事而丢官了。王生的一生,屡次都有奇遇,但是却都成了画饼。王生心里感到十分的不平,因而生了一场大病,躺在病床上三年;有一天王生突然的觉悟,他说:这都是因为我平日积恶的关系,所造成的恶果啊!后来王生的病,因为忏悔改过而逐渐的痊愈了,因此王生就终生的行善。
评:行止不端,读书无益,迁善改过,病愈善终。
故事三:卖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