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二环高架桥引发的城市问题初探
摘要:成都市二环路高架桥被冠以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质、拉动投资和为政府官员创造政绩的光辉形象。然而修建使用以来,它对于城市空间、城市景观、商业环境、居住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笔者从城市界面与人性关怀角度出发,探寻二环路高架桥引发的城市破坏与污染等问题。
关键词:成都市二环高架;城市破坏与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都市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但是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导致了交通拥挤日益严重、城市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交通污染严重等问题。2013528日,被冠以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质之名的成都市二环高架桥面向市民全面开通。然而,才运行半年的二环高架桥却引发了广大市民的激烈讨论,对其评价褒贬不一。
1、成都市修建二环高架桥背景
1983,成都市一环线改造工程奠定了成都单中心圈层式发展的基调;1994,成都二环路的修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更方便各个区域间的连通;2002年全长51公里的三环路修建完成,成都彻底的进入了单中心圈层式发展的模式。今年年中竣工开放的二环高架桥无疑为城市交通体系锦上添花
在此提出两个严峻的问题:一是,二环高架桥的存在真的从根本上大力改善交通、提升城市品质了吗?二是,二环高架桥的修建带来的益处(如增强交运流量、提升交通效率、促进城市现代化等)比对城市本身和居民的伤害更多吗?下文将以此为线索解析二环高架桥存在的问题。
2、面向车本位的二环高架桥
英国学者汤姆逊研究了西方国家19601970年代完成的600份城市交通规划报告,对当时的规划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当时的城市交通规划是面向车本位,而不是人本位[1]笔者对城市交通人本位的理解即是人性化的城市交通。《华沙宣言》曾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须同时追求。
二环高架桥从表面看是市民的福利,特别是桥上快速公交的设立,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为了人,给予了城市交通中的弱势体人性化的关怀。传统的观点认为,解决交通拥挤最直接的途径就是加大投资力度,修建更多、更宽的道路,然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的增加,尤其是城市道路的建设又会刺激机动车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道路交通拥挤现象可能不但得不到缓解,相反变得更加严重。交通拥挤使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带来时间损失;低速行驶增加耗油量导致燃料费用的增加,同时增加汽车尾气排污量导致环境恶化。[2]所以二环高架桥更像是为政府官员创造政绩,或是宣传城市国际都市化的噱头。
3、引发的城市问题
城市高架路在短期解决交通拥堵方面确实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成都大手笔打造的长28公里、高约20米、宽30米的钢筋怪物,对于城市空间景观、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3.1 割裂城市肌理
规模巨大的高架桥一落地,从城市上空俯瞰,就如环状铁线虫入侵城市般,彻底撕裂城市
的历史和文脉。高架桥路对城市土地的吞噬非常严重,它冰冷机械的存在过于突出,从而弱化了周边空间,打断原有连续而富于韵律的空间关系、界面轮廓,分割了原有城市区域,阻碍了城市空间之间的交流和往来。
3.2 破坏城市空间与景观
高架桥将人们的视点相应提高,因此对空间感受完全改变。高架桥覆盖了整个地面道路,两边是高楼,在人行道上抬头才能看见一线天。原先在地面上所能感受到的层次丰富、宜人尺度的城市空间,被桥两侧裙房和高层建筑取代。街坊和街道的感受不复存在,活动的人、充满情趣和富于人性化的城市生活被快速、机械化的快速高架通道替代。
从城市景观来看,二环高架桥无法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破坏了原来的环境风格。高架桥路的结构支撑部分往往都具有粗壮的尺度,绵延连续的支撑柱子和桥面板、护栏板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大尺度的灰水泥森林,这样的形体常常让人感到乏味、压迫和封闭。有外延而无内涵,缺乏文化气息,也绝无美感可言,堪称城市中的视觉污染物,极易引发司机行人的不良情绪和视觉疲劳。[3]
3.3 影响商业、居住环境
对商业环境而言,高架桥路大尺度导致在地面上的巨大投射阴影与视线遮挡,造成沿线令人讶异的环境,无法吸引人流。另一方面,良好的商业街区需要便利、舒适和安全的步行空间,而高架桥上快速的车流,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性,使行人无心购物。此外,由于步行交通不便、行人心理距离增大以及空气污染和噪音等问题,高架桥路所经区域的商业价值将日趋贬值。
对居住环境而言,无论是建设过程中还是全面运行后,高架桥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就未曾停止过,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二环路周边的绿化缓冲带本就狭窄,二环高架建成以后,周边的居民不得不日夜与车为邻,承受噪音、空气和视觉的多重污染。
结语
成都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是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花费巨资修建的二环路高架桥与该理念南辕北辙,相去甚远。且不讨论使用年限和维护等问题(水泥的年限只有50年),城市交通体系本是多元的,并不是只有用修建高架桥的方法才能缓解交通压力。
公共交通工具碳排放低,小汽车的人均能量消耗最大,几乎是公共汽车的4倍;轨道交通耗
能最小,只有公共汽车的三分之一。轨道交通废气排放量相比于公共汽车也少太多。所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有利于减少小汽车数量,这也是成都市交通体系发展规划当前趋势。随着8条地铁线的完工,城市交通压力必定会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高架路与地面道路交通效率差距悬殊,导致高架路上过分集中,无法及时疏解高架路上的车流。城市的发展是否非要经历城市高架路的建设阶段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李朝阳.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2003
[2] 李俊. 人性化城市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3] 安破. 成都二环修高架桥路得不偿失[DB/OL].[2013-12-24].blog.sina/s/blog_538a771b0101dj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