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我们的榜样
我在思考中国的孩子在17岁的时候能做些什么,他们大多数正在读高一、高二,有的还处于青春期的尾巴上,叛逆、早恋、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不听老师家长的教导。甚者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学习一塌糊涂,更谈不上在生活学习上帮助别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17岁女孩告诉你做什么。一位才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子,以教育,和爱,为人类树立了一座人性的标杆,17岁能直面凶残塔利班,17岁能在联大发演说,17岁能同奥巴马会面,17岁能为人类之解放事业为人性而奋不顾身,不得不令全世界人感叹这17岁孩子。
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甚至没有听说过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这个17岁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现年17岁的女学生。16岁时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14年10月10日,17岁的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时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在1997年马拉拉出生之时,他的父亲、当地的社会活动家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收留了超过1000名学生。对开办学校的原因,齐亚丁解释:“伊斯兰教教导我们,接受教育对男女来说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先知的教义。教育是光明,无知是黑暗,我们必须从黑暗走向光明。”父亲的坚定信念影响了马拉拉整个成长
可能大多数人不知道甚至没有听说过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这个17岁女孩,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现年17岁的女学生。16岁时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2014年10月10日,17岁的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同时成为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奖得主。在1997年马拉拉出生之时,他的父亲、当地的社会活动家齐亚丁开办了几所学校,收留了超过1000名学生。对开办学校的原因,齐亚丁解释:“伊斯兰教教导我们,接受教育对男女来说都是必须的,这也是先知的教义。教育是光明,无知是黑暗,我们必须从黑暗走向光明。”父亲的坚定信念影响了马拉拉整个成长
历程。她在学习的环境里长大,继承了父亲对教育的重视理念,成为强力对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象征。在父亲的鼓励下,马拉拉迅速因倡导女性受教权而成名。她组织成立马拉拉教育基金会,帮助斯瓦特的穷困女孩上学。父亲的勇气同样给了马拉拉持续的榜样。塔利班组织在斯瓦特地区禁止女孩接受教育,攻击了上百所学校。身为斯瓦特国家和平委员会主席的齐亚丁,曾冒着死亡的威胁对抗塔利班,拒绝取消学校正常的教学。虽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区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化名撰写博客,介绍塔利班控制下的家乡的不公平教育,为倡导女性权力,揭露塔利班的暴行,她多次致函外国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塔利班政权由此一直视她为眼中钉,一次在她回家时对她实行了严重击......但她意志坚定,不畏暴力,仍然为梦想我行我素,许多人,许多组织为之感动,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联合国将每年11月10日定为“马拉拉日”。当时只有15岁的马拉拉在回顾遇刺场景时称,“对于普通人来说,生命是普通的。但对于那些敢于发声的人来说,生命就必须冒险”。她还说“我的梦想是看到所有孩子、特别是女孩,能够去学校接受教育。我梦想着一个所有都乐于助人和宽容的和平世界。我希望看到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能获得平等和公正。那些被剥夺权利的儿童能够越快上学,我就能够越快恢复”。
一个15岁的孩子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让人感动,人真的是因梦想而伟大,我们都应该向她学
习,更何况我们有这样的良好条件就更加应该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怀抱着一颗“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仁医之心。对于我的梦想是毕业以后在基层医院工作时能够真正为村民们解决病痛之苦,同时希望医疗保障制度能够更加完善,确实解决贫困地区的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据说马拉拉的自传《我是马拉拉》去年十月就已经出版发行,我期待中文版的早日面试,以帮助解决大部分中国青年人的疑问——梦想、胆量、勇气和见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