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践
要认真解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就必须正确理解幼儿的“感受和欣赏、表达与表现”,怎样支持幼儿自主的表达与表现。理解《指南》艺术领域的目标,理解幼儿艺术感受与艺术表现的特质及其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等。下面就本人一些初浅的看法供大家思考。
一、艺术领域目标分为: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1  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目标2  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1  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目标2 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
二、艺术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1、艺术活动是幼儿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表现。
    人之为人,主要的特质是有精神活动,人的生命早期就有精神活动,艺术活动是孩子精神生命的需求、成长性需求。
    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认为:“艺术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在美术这一游戏中,儿童内在的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这种满足有助于其成为协调和幸福的人。”
    福录贝尔:绘画、手工是“造型游戏”,是孩子最好的游戏,而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高境界。
    让儿童运用自己的手、脚让世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自己的眼睛、耳朵、肤肌来感受,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学习、发展的根本幸福所在。
2、艺术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识的另一种“语言”。
    大多数成人是理性的、逻辑性的方式感受和把握世界,儿童期把握世界是以感性的方式,是直觉的、幻想的、感性的、非逻辑的。 通过对世界的了解和特殊经验,形成视觉形象的审美思考。
    每一个儿童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表现出以音调和旋律的样式进行思维的直觉倾向。儿童的画与婴儿的哭是一样的,是直接表达心情的一种方式。
    3、艺术具有促进幼儿向善与益智等价值。
    发展理论:“儿童绘画与儿童发展相一致,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发展,是为了通过美术教育发展儿童的创造力。”
  认知理论:“儿童画所显示的细节多少,能反映智力概念形成的水平,可作为儿童智力成熟程度的一个衡量指标。”
  心理分析理论:“儿童绘画中的各种表现与儿童人格特征密切相关。”透过艺术手段,儿童可以获得其他很多方面的发展。
  三、艺术自身的特质
  (一)体验性
艺术是儿童精神生命活动和感性认识世界的方式,所以,儿童的艺术活动就其本然状态来说,更突出地并首先表现出感受性,而不是认识性,但这并不表明艺术活动中没有认识存在,而是说,在艺术活动中,情感体验性始终是主要的、决定性的,而认识性则是次要的,从属的。艺术活动以主体的情感体验为基本特征。
(二)创造性
艺术具有典型的创造性,独特是艺术的根,从艺术本身的发展来看,当代艺术越来越重视观念的表达,表现手法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艺术家从传统的“艺术工匠”变成了思想家,成为传统艺术概念的突破者,现代艺术观念和表现媒介推动着艺术创作从以技法为中心转变为以艺术观念和艺术思维为中心。
罗恩菲尔德:美术能耕耘人的感性、促进合作、减少自私,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发展儿童创造性工作的全部能力。他认为,创造性的本质在于未受限制时是直觉而奔放的,儿童未受到社会规范约束之时,是创造性成长的最为有利的时机,保证创造性成长,并使之与成熟的心智合一,是艺术教育的最高特权。
    在儿童那里,“差不多一个孩子到了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鼓励下,都是极富有创造性的,对于所有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 加德纳
问题:
《指南》艺术领域中体现哪些关键词?它们对幼儿发展有哪些价值?
关键词一:艺术兴趣
艺术兴趣是指幼儿积极的艺术学习与参与态度。指南整体上强调幼儿的艺术兴趣养成。因为它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保证,而艺术感受能力和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从而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二:艺术感受
幼儿的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
幼儿的艺术感受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情感表现性审美愉悦状态
关键词三:艺术表现与创造
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艺术的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可能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
可视、可听的实在表现与创造审美心理意象的创造
案例一 
情境:妈妈和见见在海边玩。
见见兴奋地拉着妈妈:妈妈你看,大海像一只皮球,滚来滚去。
妈妈:大海怎么会像皮球呢?大海象绸缎一样,又像镜子一样。 
 案例二   
情境:早晨,大班幼儿欣欣戴一顶蓝印花布做的帽子来上幼儿园,雯雯看见  了,走过来:
雯雯:我知道,你戴的帽子是蓝印花布做的。
教师:是的,那蓝印花布还可以做什么?
雯雯:可以做新衣服。
媛媛:好去举行婚礼。
教师:这样漂亮、快乐、欢喜。
洋洋:我想做成蹦蹦床在上面跳。
楚楚:我真想把它做成一艘美丽的船,做好了去航海。
教师:你好好想一想,布能做船吗?布是不可以做船的,会沉掉的。 
问题钟采曦
问题1:对照艺术领域,你认为以上案例显示了哪些艺术领域目标?
问题2:案例中幼儿的艺术感受有什么特点?
问题3:案例中成人的教育方式存在什么问题?
案例:
案例中幼儿的艺术表现有什么特点?
你怎么看简笔画?
小  结
幼儿艺术感受的特点:
    (1)在感知基础上的;(2)直觉的、想象的、情感的;(3)个性的、不同于成人的。
    简笔画使幼儿失去了独立的视觉思考与体验审美心理意象的机会,阻碍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模式化的画面,缺乏儿童独特的个性,与艺术倡导的独创性是背道而驰的。
    毕加索:“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
    幼儿艺术表现的特点:
(1)在自身感受基础上由内而外产生的所思所想;
(2) 感受为幼儿积累了内在的审美意象,使幼儿的艺术表现更有童趣,也让幼儿体验到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表达交流的愉悦。所以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有感受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3)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发挥其创造性想象与发散性思维。
谈话:
4 月28日晨谈时孩子们话题转移到关于夏天的事物。就“夏天”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赖伟圳:夏天可以穿短袖。
杜龙宇:可以吹着空调睡懒觉。
刘天卓:可以冲浪。
曾祥豪:我好想做一个冲浪的机器。
黄均楠:冲浪板上面有一个东西把你的脚扣住,你就不会掉下去。
赵曼琳:冲浪板是一个塑料做的板子。
黄均楠:冲浪是在大海。
刘瑷玮:冲浪是要躲在海的里面。
钟爱一:如果浪冲过来你就必须躲在前面。
曾祥豪:冲浪板有两个按钮,一个绿按钮一个红按钮。
李晓东:滑板是长方形的。
李致:  我觉得冲浪板像马的脸一样。
蔡梓斌:应该像长颈鹿的脖子,不过旁边会大一点。
赵曼琳:冲浪像跑步一样。
林恩杨:在海上冲浪的时候就像会降落一样。
讨论:
地点:表演区
活动幼儿:张越粤、钟爱一、蔡子斌、何佳昱、冼熙然
她们来到音乐中心开始商量角和故事内容……
冼熙然:钟爱一和蔡子斌演两个小女孩。
何佳昱:我要当大海。
冼熙然:我们用工具当冲浪板。
张越粤:好,我同意。
蔡子斌:我和钟爱一先出场。
钟爱一:冼熙然你当太阳。
张越粤:她可以披这一个
黄的纱,然后头上带个
红的就行。
创编内容  :
蔡子斌:我们开始想故事吧!就是有一天妈妈带我们一起出去玩,我们滑呀滑呀,突然有一个大海浪,然后我们就掉水里了。
    何佳昱:海浪要说我变大了我变小了。
    蔡子斌:海浪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声音。
    何佳昱:那我就说“哗哗哗”。
    冼熙然:那我说什么?
    蔡子斌:太阳不用说话。
    冼熙然:那我就说今天天气真好呀!我想出去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