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的历史背景简述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等民间政党改组成为中国国民党。同盟会的政纲由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电影中出现的章炳麟、陶成章、蔡元培、黄兴、宋教仁都是同盟会的元老。同盟会成立以后,先后举行多次旨在推翻封建体制的武装起义。大家熟知的是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由黄兴率领的1911年10月举行的武昌起义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相继独立。因为1911年农历是辛亥年,因此称作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当时清帝尚未退位,中国北方仍由清朝统计,实际军政大权在袁世凯手中。1912年初溥仪退位,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任中华民国总统。影片中被刺杀的宋教仁主张内阁制,而不是总统独裁制,因此被袁世凯暗杀。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旨在推翻袁世凯的独裁,中国进入军阀混战期。1915年,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主要内容:①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晚清将胶州湾、青岛、旅顺港租借给了德国);②保证日本人在东北、内蒙古居住、经商、开矿特权;③中国所有沿海港湾除日本不得再租借给外国;④日本拥有中国的开矿、铁路等等特权。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称“洪宪元年”。当时孙中山已流亡日本,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党其实并没掌握军权,军队一直由袁世凯掌握,北洋军阀也是由晚清军队演变而来,电影中出现的冯国璋(直系首领)、段祺瑞(皖系首领)、吴佩孚(直系)、曹建党伟业的演员
锟(直系)、黎元洪、张勋都是北洋军阀各系的代表。蔡锷从北京到日本,在日本见到孙中山后,返回昆明宣布云南独立,发表《讨袁檄文》,成立护国军,发动护国运动,各地讨袁独立运动兴起,袁世凯登基83天后病逝,“洪宪”闹剧结束。陈独秀、李大钊早年均留学日本(当时中国许多热血青年寻求救国之道,由于日本明治维新的迅速崛起,国力强大,因此许多人前往日本学习。法国大革命成功,一部分青年去了法国,如周恩来、、蔡元培,我国十月革命成功后,一部分人去了苏俄,如刘少奇)。1915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其中包括白话文的推行。影片中和留着辫子的辜鸿铭的两场辩论及一场演讲均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但后期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1918年陈独秀和李大钊开始在中国推行马克思主义,宣讲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他们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17年,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一战参战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属于战l胜国,因此要求取消二十一条,取消列强在华特权,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上夺取的山东特权,但巴黎和会在列强的操纵下,决定把山东权益转让日本,软弱的北洋政府准备在合约上签字,消息传入国内,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领导下,1919年5月4日,学生
运动爆发(这就是五四青年节的来历),随后爆发以上海为主的全国性工人罢工。在国内的强大压力下,北洋政府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由于李大钊等努力学习俄国十月革命(它是以工人阶级为主角的革命),因此片中有多场、李大钊发动工人运动的场景。这次五四运动中出现的张国 、邓中复、刘仁静成为中共早期创始人,周恩来在天津、在湖南都同时开始了学生运动。在北京大学任图书管理员,受李大钊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以他们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不断寻救国之路,当时军阀混战,列强欺压,他们发现只有多数人参加的革命才有可能真正救中国(中国国民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而共产党是代表广大无产阶级利益),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在共产国际(列宁创立)的帮助下,首先在上海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以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建立了共产党旅法支部,在长沙成立新民学会,这些都是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进行(会议最后一天移至嘉兴南湖举行)。当时全国共有党员五十多人。参加一大的代表共12人,分别是:、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思铭、张国
熹、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包惠僧。“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为共产党创立做出巨大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并没参加一大。由于陈独秀的威望和影响,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后将7月1日定为建党纪念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