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歌唱演员应具备的素养
作者:高涵文
来源:《文天地》2013年第03
        声乐的所有形式都体现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演唱者必须要通过各种表现手段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目标。因此,要想做一个优秀的歌唱演员必须要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它包括歌唱技能、演唱方法、文化修养、情感表达、心理素质、沟通观众以及舞台表演等。
        一、歌唱技能是根本
        系统的歌唱技能训练是声乐演员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发声的四项基本技术是气息控制、喉腔自由、共鸣作用和吐字真切,也就是说呼吸、放松、共鸣和咬字吐字。气息是歌唱的根基,有人说会说话就会唱歌,唱歌和说话的气息基本是相同的,但说话的气息是自由的,而唱歌的气息有控制、有分配,呼吸要在休止符或乐句之间,否则声音不是支离破碎就是不流畅;共鸣是唱歌的保证,气流吹动声带发出的声音通过口咽腔、头腔、胸腔等腔体产生共振,通过肌体调节,使声音扩大和美化。如果没有共鸣腔体就犹如乐器没有共鸣箱;放松是唱歌的必须,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做到轻松、自然,放松才能充分发挥歌唱技巧,抒发情感,否则,情
绪紧张会给歌唱带来不正常的表现;发音标准是唱歌的关键,唱歌时的咬字吐字比平时说话要敏捷和夸张,不管是哪种唱法,都要把字咬住唱清楚,尤其中国民歌更要做到字正腔圆,地方戏曲对咬字吐字要精确,如果咬字方法不对,唱出来就不是民族和戏曲的风格了;好的声音就是在适度放松、默契配合、良好技能等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而产生的共鸣效果。
        二、演唱方法是关键
        演唱方法是指演唱作品属于什么流派,不同的流派曲目就采用不同演唱方法。美声唱法的特点是音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音区和谐统一,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我国民族传统唱法上常提到字是骨头,韵是肉字领腔行,甚至带有艺术夸张地说:千斤白,四两唱。民歌风格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音调,在演唱时要用方言才能表达其内容与彩;通俗唱法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因此,如果拿美声唱法唱中国地方民歌,拿通俗唱法唱咏叹调,那肯定不会令观众满意。这就要求歌唱演员把握作品的风格,掌握作品特,熟练掌握美声、民族、通俗、戏曲和地方民歌的唱法和特点,不断训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让每一首曲目都有特定的分类和唱法。
        三、文化修养是精髓
        文化修养是对歌唱演员的社会性要求。一个人如果缺少文化修养,那将是他人生的一个坎,许多事情都会难以达到一个高度。歌唱演员文化修养的高低制约着其艺术创造的品味,一个歌唱演员从作品内容分析到解释音乐内涵、直至上台演出、情绪的调节、舞台动作等,整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文化修养为基础。当歌唱演员的文化修养对作品的理解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激发他潜在的感情世界和歌唱表现欲望,才能充分调动起他想要用所有的能力来表现这首作品。大家都知道,每首优秀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和历史背景,如西北和江南同一个民族也存在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审美标准和不同的文化评价。这就需要歌唱演员深层次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和作者所处的特定环境、思想感性和生活状况等,由此达到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之后才能通过精湛的技艺将音乐作品的真正审美目的表现出来。一个成熟的歌唱演员除了做到理解作家的创作意图、作品背景外,还要掌握足够广泛的知识来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如歌词的理解需要文学做支持,地方民族音乐需要方言学做支持,所以对一个歌唱演员来说,在歌唱技能学习之外,他可掌握的学科知识越丰富,对其演唱能力的支持力度就越强,也就越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风格,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
        四、情感表达是灵魂
        歌唱艺术是最情绪化、最能触动心灵的艺术。歌唱的情感把握是否正确,对歌唱的效果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一切艺术之所以感人的根茎,演员歌词情感是歌唱艺术的灵魂,歌唱时只有做到声情并茂,才能发挥出作品全部的艺术感染力。优秀的歌唱演员在演唱之前都要努力使自己进入音乐作品的情景中,使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作品的情感融为一体,以致达到不唱不快的境地,这样的歌声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使观众在动听、动情、动人的过程中得到艺术感染。因此,一位优秀的歌唱演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歌唱技术,还要解读出作品的内涵,并要通过自身的完美表演把真实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做到技艺贯通、声情并茂、收发自如,才能把音乐作品的精髓展现给观众。
        五、心理素质是生命
        任何一种专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效应要求,一个歌唱者,无论在演唱技巧的表现上,还是在歌唱情感的表达上,自始至终都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宏伟透亮的嗓音就是通过心理控制的导向作用,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技巧而获得的。作为声乐艺术的具有高技能技巧的嗓音,是一种以音乐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最特别的媒介。而所谓的能称得上艺术思想感情的东西,当然意味着智力的科学和感情的科学,这种智力和感情的科学即是
心理学。一首歌曲唱得好坏,除了演唱者技术和生理的因素外,主要的是心理素质。众所周知,声乐的乐器是长在人身体内的,它发出音质的好坏是和人的气质、个性、心情、文化修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是指生理的表现,而是指心理的情感表现的话,那么没有的依托和抒发,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所谓以情传声以情带声来表达声情并茂,正是体现了声乐艺术生理与心理创造的辩证关系。作为歌唱演员必须正确运用、协调和支配自身的各种器官,这样才能有效和正常地发挥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而更加充分地表现音乐作品。因此,解决表演时的心理困惑,消除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就成为歌唱演员提高其表演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任务。
        六、形体语言是包装
        任何舞台表演都离不开形体语言,尤其我国的戏曲艺术对形体语言的要求非常高,一招一式都有硬性的规定。不同的动作,不同的表达,给观众是不同的感觉。形体语言运用的恰当,就能够增加歌唱的感染力,如果只有歌唱,没有形体动作,就不能充分表现作品,而显得呆板,更会使歌唱演员紧张,影响其正常发挥。例如歌剧演唱,不仅仅是唱,还有大量的表演,包括表情和形体;在通俗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常配以舞蹈动作。中国民族音
乐中形体尤为重要,像东北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边说边唱,且歌且舞。对于演员的表现手法,有四功一绝之说。四功即唱、说、做、舞;一绝指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等道具的特技动作。因此,规范的形体语言是歌唱演员必备的素养。
        七、沟通观众是目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观众的审美情趣也在快速地发生变化。一个歌唱演员希望成为观众喜爱的歌唱演员,首先要深入社会,体验生活,适应时代,顺应潮流,了解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喜好,站在观众的角度,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艺术创造力,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激起同观众一样的生活情感,才能使自己的演唱迸发生命力,才能给观众以震撼。这样针对不同人,选对适合他们的作品,才能做到与观众的沟通、交流、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演唱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单位:甘肃兰州市红古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