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西游记》整本书阅读
2.12 比丘国救童 三探无底洞(第78-86回) 自读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理解章节主要内容。
2. 自主完成章节测评。
学习资源
章节原文、导读课件、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任务一:阅读下面的资料,初步了解本章节概况
比丘国救童(第78-79回)
师徒四人途径比丘国,发现家家门前都放着一个装有小孩的鹅笼。据驿丞说,国王因纵情女而身染重病,又听道士之言,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治病延寿。悟空识得那道士是妖邪,令诸神将鹅笼藏起,那道士得知做药引的儿童全被风刮走,又跟国王说以唐僧的黑心做药引胜过小小儿心肝,更能延寿万万年。悟空为救唐僧,将唐僧变成自己的模样,自己变成唐僧进宫面圣。比丘国国王向假唐僧寻求黑心做药引,假唐僧将自己的胸腹剖开,滚出一堆心来,唯缺道士所要的黑心,而后献出本相,说要掏国丈的黑心做药引,国丈带着美后急忙逃跑。后国王道出原委,悟空得土地指点寻妖怪的住处--柳林坡清华洞府,妖怪再败,投东而走。此时,南极寿星来了,对悟空说这妖怪是他的一副脚力,趁其不备时溜走,本相是白鹿。悟空打死化为美女的白面狐狸,回城令诸神送归小儿。国王吃了寿星给的三颗枣儿,顿觉病愈。国王叫城里人把各自小孩领回家,全城百姓感谢唐僧师徒。
三探无底洞(第80-83回)
师徒路经黑松林,遇到妖怪化作被绑在树上的女子,唐僧、八戒不顾悟空阻挠,坚决给那女子松绑,带她来到"镇海禅林寺",不料她在寺内吃了六个和尚。半夜,悟空变成小和尚,
识破了妖精,与其打斗,妖精自料敌不过悟空,将一只花鞋变成替身,真身携唐僧逃走。山神指点悟空唐僧被藏在陷空山无底洞。八戒变作黑胖和尚一探妖精的住处。悟空二探,先跳入洞中,变作苍蝇探听消息,与唐僧商定解救之法,不料事与愿违,于是又变作饿老鹰,掀翻桌帘,打碎碗碟,飞将出去。后折回,又变作苍蝇与唐僧设计,变作桃子滚到女妖肚里,轮拳跳脚,妖精耐不住疼痛答应放走唐僧。悟空跳出口外后,妖精又把右脚上的花鞋变成替身与悟空等三人打斗,又捉唐僧入洞。孙悟空三探,把托塔李天王与哪吒的牌位拿去向玉帝告状。玉帝命太白金星带悟空去云楼宫李天王。天王在哪吒的指点下回忆起妖精来由:三百年前在灵山偷食了香花宝烛,如来差其父子前去拿住,本该打死,但却饶其性命,妖女感恩,拜李天王为父,拜哪吒为兄。本相为金鼻白毛老鼠精。最后,天王用缚妖索捆了妖怪,回天宫复旨。
消灭花皮豹精(第84-86回)
师徒四人途径灭法国,经观音菩萨与善财童子指点,国王专嗜杀僧,两年前许下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现只等杀了四个有名的和尚凑成一万。悟空夜里纵云入城,变作扑灯蛾偷走衣服头巾,复驾云出城。师徒扮成贩马的客商进入赵寡妇店担心夜间熟睡被人识破,遂齐睡在
大木柜中。店内伙计听说悟空带有许多银两,就伙同强盗,将木柜抬出城去。官兵夺回木柜。三更时分,悟空连夜将君臣后妃的头发全都剃去。早朝时,国王拜见唐僧师徒,表示将不再杀戮和尚,并请唐僧改国号为"钦法国"。
师徒倒换关文,继续西行。行至一座高山,八戒被悟空忽悠去"化斋",变成一个矮胖和尚,被迫与妖怪相斗,取胜。那妖怪施以"分瓣梅花计",让三小妖变成自己的替身,敌住悟空等三人,自己趁机抓走唐僧。八戒将妖洞("隐雾山折岳连环洞")之门筑破,妖怪抛出用柳树根假装成的"唐僧头",被悟空识破。又抛出一个真人头,骗过三人。悟空、八戒前去报仇,悟空使用分身法打退小妖们,那怪斗败回洞中。悟空先变作水老鼠,钻至天井,又变成有翅的蚂蚁飞入中堂发现唐僧未死,复入中堂,变出瞌睡虫,使众妖怪睡倒,从后园救出师父后,又再欠洞将妖怪绑出。八戒一钯将其筑死,原来是一只艾叶花皮豹子精。
任务二:阅读章节原文,观看导读课件,理解探究阅读中的疑难。
影射现实的高手 悬念艺术的大师——第七十八回至七十九回“比丘国救婴”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七十八回至七十九回,叙写比丘国王无道,听信妖邪,要取一千多个
小儿心肝做药引,以求千年之寿,孙悟空为民伸张正义,挺身救护婴儿,并勇赴朝廷,揭露窃踞国丈的妖道真相,跟踪追击,剪除后患,教训了昏君。
正如作者吴承恩在《禹鼎志序》中所说:“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时纪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西游记》作为一部“极幻极真”、“幻中见真”的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特别是通过九个人间国度,曲折地反映了作者所生活的明中叶后社会的若干历史面貌。本篇所表现的比丘国,就是这九个人间国度中颇为典型的一个,寄寓着作者对嘉靖年间明世宗时代某些腐败、丑恶的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
天龙八部阿朱任务比丘国王形象同车迟国王、灭法国王一样,堪称昏君的艺术典型,其昏乱程度甚至比其他昏君有过之无不及。可以说,比丘国王身上一定程度折射出明世宗朱厚熜的某些影子;作者正是通过对比丘国王昏乱形象的讽刺揶揄,巧妙地影射、揭露和批判了明世宗的种种丑恶行径。下面试作具体分析。
好纵欲是比丘国王的昏乱表现之一。他一向沉湎声,既有“三宫娘娘”,又有“六院妃子”,但仍不满足:当妖道进献“形容娇俊,貌若观音”的妙龄美女。纵欲无度,一至如此。明世宗的好纵欲与比丘国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佞道灭佛是比丘国王的又一昏乱表现。他崇奉道教,迷信道术,重用道士。明世宗的佞道灭佛也与比丘国王如出一辙。
明世宗与比丘国王在好纵欲和佞道灭佛,特别是后者的昏乱表现上何其相似乃尔。此外,还可以提供两个旁证:本篇中曾有两处写到,锦衣官到馆驿捉拿唐僧,以及“那昏君自谨身殿后面而来”,这里的“锦衣官”为明朝官制,“谨身殿”则为明代宫殿,两处似不经心的“闲笔”,显而易见地点示了鲜明的时代彩。由此,读者怎能不从比丘国王昏君形象上联想到,作者所主要经历的明中叶后嘉靖年间那不但好纵欲,而且佞道灭佛“独树一帜”的明世宗朱厚熜呢?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巧妙的曲笔,对明中叶后以世宗为代表的腐败政治和丑恶现象,作了大胆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意义。
另外,设置悬念甚见机杼,是本篇的一个艺术特。比丘国王听信妖道之言,收罗各家小儿,欲取其心肝作药引延年益寿,这是全篇情节发展的基点所在,也是扣动读者心弦的焦点所系,对于这样一个重要关节,作者没有平铺直叙地一语道出,而是充分运用悬念艺术手法,不断制造悬念,层层渲染,步步烘托,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地把该情节牵引出来,从而收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悬念之一: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城下,孙悟空向一老军打听得,“此处原是比丘国,今改小子城”,但又“不知改名之意何故”,顿使唐僧“疑惑”不解:“既云比丘,又何云小子?”猪八戒设想以“比丘王崩了,新立王位的是个小子”解释之,亦被唐僧断为“无此理!”只得存疑,待人城再问。
悬念之二:入城后,师徒们发现家家门口都放着装有小儿的鹅笼,却“不知何故”,唐僧甚至怀疑该地养小孩是否另有异法,这就更加“疑思不定”。
悬念之三:师徒们进馆驿安歇,唐僧趁便向驿丞“请教”街坊所见“不明之事”,不料驿丞附耳低言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神秘紧张的气氛颇见蹊跷,使唐僧愈加疑窦丛生。
悬念之四:唐僧越是疑惑,便越发好奇,越想释疑,干脆一把扯住驿丞,定要问个明白,没想到驿丞还是不肯,只是“摇头摇指”道:“谨言!”小心谨慎到了令人费解的地步。
结果,只因唐僧“一发不放,执死定要问个详细”,驿丞无奈,才屏去左右人等,单独悄悄告诉他“鹅笼之事”原委。这里,作者从唐僧的见闻、言行以及心理状态的视角,通过四个层次
层层递进的悬念,一步一步地引发、加深读者对该情节的浓厚兴趣和急切期待;待到“谜底”揭开,读者便因那愈益强烈的期待得以满足,而获得某种艺术享受。与此同时,也不禁更为一国小儿的命运捏一把汗,因为此时再回顾前面所反复渲染的神秘紧张气氛,显而易见不是故弄玄虚,而是对比丘国王封建专制淫威以及作品所影射的明王朝中叶特务恐怖统治,合乎逻辑、生动传神的反映。
顺便指出,作者制造悬念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一笔两面”的艺术手腕。作品通过驿丞反复渲染神秘紧张的气氛,一方面为制造悬念烘云托月,另方面也同时巧妙地讽刺、揭露了比丘国昏君封建专制的残酷和明中叶特务统治的黑暗,真可谓“一击二鸣”、“一歌二喉”。
特殊较量堪玩味 神异世界亦天然——第八十回至八十三回“无底洞遭困”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八十回至八十三回,叙写唐僧受化成美女的老鼠精之骗,被摄入陷空山无底洞逼婚,孙悟空两入妖洞,巧施里应外合之计,最后抓住证据告御状迫使李天王父子领兵降妖,终于捉住妖精,救出唐僧。
本篇中孙悟空告御状巧制李天王一节,是耐人品味的精彩片断。本文就先撷取这个片断分四个回合加以剖析。
第一回合,明知宿怨,偏上门去。孙悟空向玉帝状告天王父子“故纵女氏成精害众”,即随太白金星上门去见天王。天王乃悟空宿怨—只因孙悟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天王屡次败在他手下,故结下怨仇,“有些恼他”;今番见了悟空,果然“作怒”。悟空明知宿怨,却偏要上门当面交锋,毫无顾忌,这并非恃勇斗胆,而是有备而来,因为他从妖精处抓住了“尊父李天王之位”牌位等铁证,理直而气壮。
第二回合,遇险不惊,以静制动。当天王从金星处得知悟空告他,“一发雷霆大怒”,以“诬告加三等”之罪将他捆了,欲以砍妖刀砍了猴头,慌得金星惊呼:“怎生是好?”悟空身处险境,却安之若素,异常镇静,从容笑答道:“老孙的买卖,原是这等做,一定先输后赢。”显然,他胸有成竹,欲擒故纵,等待时机给予强有力的反击。
第三回合,因势反击,放刁撒赖。转机紧接而来:只见哪吒拦住天王,道出“是有女儿在下界”的原委,顿使天王“悚然惊讶”、“省悟”认输。孙悟空骤然得势,即转守为攻,放刁撤赖起来:先是不让解绳,嚷道:“那个敢解我!要便连绳儿抬去见驾,老孙的官事才赢!”继而又催逼着“只要天王去见驾”。天王顶着欺君罪名,哪里敢去御前“折辩”,惊慌失措中只得央求金星说个方便。
第四回合,见好就收,适可而止。经金星调解说情,孙悟空刚好顺势落篷,让天王松了绑,又撤回“见驾”,并欣然接受金星请天王领兵降妖之议。因为他深知,天王毕竟还是同一营垒的“同盟军”,是应该、也可以争取的抗妖力量,况且擒妖救师是此刻的斗争大局,若一味纠缠不休,势必搅乱阵线,贻误大局,此时不收,更待何时?孙悟空审时度势,把握斗争之“度”,及时“妥协”,实在是十分明智之举,从而不动声地将一场与天王剑拔弩张的争斗,转化为联手降妖的有利局面。
综观本节,作者以轻灵潇洒的笔调,把孙悟空这场后发制人,有理、有利、有节的特殊斗争,酣畅淋漓、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本篇在神话环境的创造上也是很有特的。《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对古代神话素材包括神话环境方面的素材,作了广泛的吸取和再创造。陷空山“无底洞”作为本篇的主要神话环境,就是借取古代神话中“归墟”的素材,进行创造性加工而成的。
情境独到 意趣盎然——第八十四回“灭法国惩恶”导读
本篇出自《西游记》第八十四回,叙写灭法国王欲杀四僧以凑万数,孙悟空偷来客衣乔装四
众入城藏于柜中,又巧施神通,剃光国王皇后、嫔妃宫女及文武官员等头,以惩罚昏君;那大柜遭盗劫被官兵追获交送朝廷,昏君当四众面接受教训,变“灭法”为“钦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