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指出,高校要把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政治认同、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家国情怀等重要内容,把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祖国,热爱伟大的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使每门课程都切实发挥其育人作用。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出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高质量人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音乐专业也应发挥其学科优势,高站位认识“课程思政”的
时代价值,从而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
近年来,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专业特,围绕以下几方面,针对如何有效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初见成效。
一、明确目的,确立任务和目标
围绕纲要精神,结合学科特点,确立目标和任务。将思政教育有序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即在教学中旗帜鲜明地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
作者简介:张雪梅,女,新疆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手风琴演奏与教学。
高校音乐专业课程有效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探究
——以新疆艺术学院手风琴表演课程为例
张雪梅
(新疆艺术学院
乌鲁木齐
830049)
摘要当前,课程思政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尤为重要,如何结合专业学科优势、提炼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真
正实现教书育人,是课程思政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作者多年专业教学实践,以“手风琴表演”课程为例,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面的实践探索,与同行交流借鉴。关键词
音乐专业
课程思政
融入
思想教育实践
110
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四个自信”,更好地推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为谱写好新时代的新疆篇章提供积极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二、课程简介
新疆艺术学院手风琴表演课程已开设60余年,定位为音乐表演专业技能课。本科8个学期共计288学时,10学分。内容包括基本功练习、中外乐曲的演奏。截至2023年,有专任教师3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课程建设过程中,坚持国家需求和课程内容相融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与中国手风琴艺术发展史及专业前沿同步前行。结合作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之中,践行高校“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任务。多年来,在新疆手风琴艺术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及科研成果,在手风琴艺术的普及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2020年入选新疆艺术学院首批课程思政建设名录。
2022年以来,新疆艺术学院手风琴表演课程聚焦文化润疆主题,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将文化润疆融入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中培养,完成了新一轮艺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思政目标
紧贴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好服务于高素质文化润疆人才培养。通过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在学生学习演奏和领悟我国优秀手风琴作品的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和培养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课程设置中植入优秀的爱国主义红经典、历史题材的中国特手风琴创作作品,以独奏、合奏、重奏、即兴伴奏等多种演奏形式,强化实践教学,
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从而达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四个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意义。
三、提炼手风琴表演课程思政元素
(一)强化红资源教育引导功能。通过红经典音乐感受、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传承红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二)引导师生抒发爱党爱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树立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三)认识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硕果累累。
(四)治学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从艺要有精益求精的追求,学习要有专注执着的态度,做人要有踏实
谦逊的品德。
(五)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琴声美的感受力及专业的自我评价能力。
(六)团结合作意识。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理念和预期目标
(一)以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主线,通过优秀曲目教学实践,如《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快乐的女战士》《游击队之歌》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二)融入历史观、文化观、艺术作品审美等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有效提升课程育人功能。具有民间音乐特的改编手风琴作品,如《对花》(河北民歌)、《玛依拉》(新疆民歌)以及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舞剧作品《红娘子军》中的手风琴独奏曲《快乐的女战士》等。
111
(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分析曲目的背景和发展演变过程,结合思政元素,设计和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引入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以及具有中国文化、中国形象的文化元素,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中国作品的实践和艺术审美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进行“二度创作”,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音乐育人的作用,通过音乐的生动性、隐喻性等特征,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思政教育。如演奏《黄河大合唱》《走进新时代》等,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美与强大,树立为祖国努力奋斗的坚定信念。
(五)引用鲜活的大国工匠案例,坚持以“红经典”历史题材、民族民间乐曲为素材创作的中国作品为内容,围绕主题,结合自身演奏技术和音乐表现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视奏、伴奏、合奏等项目的专项训练,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革命文化和伟大抗战精神的感知与认识。
(六)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点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机缘,将思政素材和元素自然地融入音乐教学中,如在讲授《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作品时,第一部分乐段主旋律是通过右手轮指技巧模仿琵琶弹奏效果,奏出优美、舒展的音乐主题,表现出游击队员乐观的情绪。因此,在专业课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鉴赏和音乐技能训练的体验中,既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又在审美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正能量的价值引领,让学生听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心声,激发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家国情怀。
五、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具体案例
以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改编)的手风琴作品《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为例。
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手风琴本科一年级学生。
学情
学情::该生已掌握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具备了专业演奏的基本素质。
知识能力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通过演奏能够正确表现作品所具有的艺术特风格和演奏技巧。掌握乐曲曲式结构音乐理论知识及轮指、抖风箱等技巧演奏方法,正确认识技术与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关系。
思政育人目标
思政育人目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表达的思想内涵,通过乐曲演奏感受音乐形象,了解中国抗战历史、中国抗日英烈故事,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形象,增强民族自豪感。
张雅玫
(一)结合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过程设计
1.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回答问题环节(3分钟)
下达学习任务,课前查资料,课前陈述:
问题一: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问题二:抗日英雄有哪些人物?
问题三:以表现抗日战争为素材的相关器乐、声乐作品有哪些?
问题四:陈述上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点。
通过以上环节,明确学习目标,深入了解中国抗战历史和有关作品的创作背景,为准确表达作品思想感情奠定扎实的基础。
2.网上资源学习
网上资源学习::播放电影视频环节(2分钟)
播放电影视频《铁道游击队》,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原唱,感受抗战时期游击队员与敌军展开斗争的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鲜明的人物形象。
3.教师讲解+学生实践演奏(体验感悟)、作品音乐表现力处理环节(30分钟)
首先通过老师讲解作品曲式结构及该作品重点、难点知识,让学生在演奏中体悟作品中的各种
112
技术技巧(如轮指技巧模仿琵琶、八度、颤音、抖风箱等)表现不同的音乐人物形象;其次,对演奏中技术不到位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进行演奏实践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体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专业学习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引导学生要重视技术是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技术与音乐表现力的关系;并注意课下练习方法要得当,带着感情实践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该环节中教师与学生适时进行深入沟通,在理论讲解的同时根据学生演奏出现的问题做正确的示范,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体悟,鼓励学生多了解中国抗战历史时期的英雄人物故事,有自信地演奏表达音乐,用耳朵聆听好听的琴声,用琴声表现对伟大抗战精神的崇敬之情,从而在专业学习积极性方面达到思政教育效果。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扩展实践环节(10分钟)
学习情况: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并要求学生课下阅读相关抗战时期英雄人物故事。
扩展实践:要求熟练背唱并练会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旋律乐谱,可以练习自拉自唱,也可以同班声乐专业学生唱、合作进行伴奏实践;结合本节课独奏实践,强化实践应用,循序渐进地练习。通过这样多种的实践活动形式进一步感受音乐中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表现音乐。
育人效果反馈:留时间让学生谈个人感悟和体会,总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育人观点和记忆深刻的一句良言,并做好记录,梳理本节专业课课堂随感笔记(包括课程内容育人切入点、老师的一句良言、做人做事道理等)。
通过学生现场反馈感悟和体会,加深师生间的深入沟通,及时发现教师在课程内容与思政育人目标是否有机融合,是否达到专业课程润物无
声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
1.学期末举办中国作品音乐会、专业汇报,以学生现场演奏并讲解对作品的理解和二度演绎,专业教师集体评议方式进行考核,打出思政分数,比例为期末成绩的20%。
2.将平时成绩作为考核点,以学习中国作品时的学习、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作为主要依据。
3.纳入期末考试的3个能力考核项目:
一是手风琴独奏能力考查:演奏具有中国特手风琴创作作品一首(相关传统文化红经典、历史题材等作品)。如:《京剧脸谱》《保卫黄河》《打虎上山》等;
二是手风琴即兴伴奏能力考查:选择合唱讴歌时代精神的红歌歌曲,创设工作情景和实践任务(小型合唱队5-10人),进行革命歌曲等合唱即兴伴奏。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不忘初心》等;
三是手风琴合奏、视奏能力考查:提供中国民族民间歌曲(首调简谱形式)一首,以抽签形式现场演奏,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进行了锻炼。如四川民歌《康定情歌》,陕西民歌《蓝花花》,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
课程考核组织形式为手风琴专业一至三年级按照以上3种考试方式和要求,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分层次进行专业考试。
六、手风琴表演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创新点
(一)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突出实践过程中润物无声的思政教育效果。
(二)紧贴时代要求,充分融入以红经典
113
作品为素材的思政教学设计,能够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发挥音乐的文化引领作用。
(三)突出教师教法多样性、学生学法的扩展性,通过中国作品的独奏、合奏、伴奏等多种实践形式,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体验了音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审美和正能量的精神感悟。
(四)创新音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手段,营造了良好的专业教学环境。
七、课程思政实施的预期成效
(一)促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学过程植入技能课教学课堂,使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丰富文化润疆工作载体。手风琴专业学生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实现了专业技能教学将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融入学生扎实的专业功底、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无私的敬业精神养成全过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展现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带来的民生巨变,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凸显手风琴专业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中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三)以培养文化润疆高素质文艺人才为目标,以调整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教学模式改革为靶向,紧扣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培养。学生在专业实践的过程中锻炼了独奏、伴奏、与他人合奏或协奏的多方面能力,团队协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毕业后深入基层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同时也为文化润疆工程做好人才资源储备。
八、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反思
(一)本课程课程思政的优点表现为几下几点:
1.作品内涵表达具有时代精神的感召性,且突出学生自我实践的体悟。
2.凝练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度,体现了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
3.教学内容通过手风琴中国“红经典”等作品的独奏、合奏、伴奏多种实践形式,切实增强了课程教学
的趣味性,在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达到了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二)问题与建议
问题与建议::
1.总体说来,通过“红经典”等作品的实践感悟,在课程思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演奏中学生只重视演奏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能自觉分析和表达作品的内涵精神,情感与技术不能达到完全的统一的问题,因而需要再进一步挖掘育人资源和素材,多方位地改进。
2.目前课程教学评价方面主要是平时课堂反馈、作业完成以及考试情况;今后为进一步发挥育人功能,一方面应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教学反馈进行评估,另一方面能够精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扩展实践活动,针对作品内涵表达更新相关的教学素材,增加案例比例,通过中国故事、历史人物等讲授,不断创新教学形式,使思政理念和课程教育互融互通,让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传授取得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育人成效。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