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晓灵:为孩子终生幸福奠基
作者:沙 磊
来源:《中关村》2009年第06期
        咋一看名字,余晓灵莫非是个女儿身,不过,1916年成立的北京市第19中学之前身“培元小学”却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小。如今,学校的南大门镌刻着“培养中华民族之元气”的校训,此语出自孙中山,饮水思源,虽经历史变迁,19中仍把“元气”铭记在校魂深处。
        颇有“灵气”的余晓灵,他的文艺才干一般人也许还真不怎么知道。因为2008年7月1日甫一上任19中校长,他就马不停蹄地制定了校字(2008)第1号文件——关于印发《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8年—2016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的通知一号文件,他发挥领导艺术,励精图治,积极热情投入工作
        “抓住2008年的尾巴把规划敲定,建设一支‘品正、业精、生爱’(师德高尚、专业精通、教艺高超、学生敬爱)的教师队伍,加强艺体科技教育特,全国享有盛誉的19中金帆民乐团必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90%以上的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余晓灵坦言。
        在19中师生看来,余晓灵更多的“逾越”了一般校长领导管理、教书育人之外的才华,这不,余校长拨动小提琴的“余音”总能激起全校师生的拍掌赞叹,余音袅袅,成为大家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魅力校长。
        魅力校长,从何而来?
        魅力校长,从何而来?要从“前”说起。
        对于校长岗位,余晓灵轻车熟路,回顾他的教师生涯,我们可以对他了解的更多。197
7年,初中毕业已经5年的他成了村里面小学“语数品(德),音体美”跨学科、复合型民办代课教师的一员,自己种菜,洗衣做饭,但“这并不甘苦,虽然父母作为教师有几多苦难,而5年前,我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打零工,做砖瓦匠,这是人生中最艰苦的阶段。”余晓灵嘘唏到,“但这5年我学会了拉小提琴,形成爱好,自娱自乐,据此,寻精神的乐章。”
        机会在自己手中,次年余晓灵从丰都县城的2400多名的文科高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8名幸运者之一走进大学殿堂。4年后,他分配到丰都县进修学校成了老师的老师,跋山涉水,去给乡镇学校的老师做培训。
        “期间,我最自豪的荣誉是获得四川省广播教学优秀教师称号。同时,先后在学校担任的领导岗位有教学处主任、教学副校长,33岁担任丰都县教委主任,这是涪陵地区最年轻的教委主任。而后担任涪陵地区教科所所长,行政、教学业务一肩挑,在涪陵实验中学校长抓硬件,抓师资,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省重点中学的验收,办学规模、质量都较以前大有提升,使实验中学后来居上,当时的立规建制为学校的今天打下良好的基础。”余晓灵不无自豪地回忆到。
        余晓灵正是通过一步步坚实的脚印去提升自己的教师生涯。
        出去闯的基因每个人都有,但有勇气从头再来,从零开始的并不多。
        曾在1977年独闯北京的余晓灵,在20年后又一次萌发了进京的迫切愿望。“能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下半生在北京工作也很好。适逢北京11学校全国招聘学校管理者,我克服保守心理,决定进京。”
       
        勤于学习 勇于开拓
        到京后,他适应的第一现实是:从校长变成校长助理;从住一百多平的房子到一间筒子楼;从领导决策到听从命令指挥,他挺过来了。
        他创造的第二现实是:从校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到副校长,并接手以前由两位副校长分管的行政、后勤工作;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1学校拖延了3年的规章制度的修改完善;管理学校从4万平米到15万平米的基建工作,使11学校成为北京市建筑面积最大,班级最多的中学。
        在一份反应余晓灵事迹,题为《服从需要自我转型与时俱进优秀履职》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描述:富有领导艺术、擅长激发团队的创新精神;勤于学习,善于转型,勇于开拓。
        他在岗位技能上,勤奋学习相关的行政、后勤、基建等北京市区的政策、法规,深入部门一线指导、落实工作,务实创新的工作开拓了主管工作的新局面;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整理、修改、完善学校1987年以来制定的管理制度,形成了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系统、完善的12万字《教职工管理手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的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先后起草了教代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工作报告、《十一学校2001—2015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还负责“五大战略”等重要文件的修改、统稿工作。
        余晓灵在11学校的改扩建工程的招投标上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尽力协助校长与施工单
位洽谈并主笔起草有关协议,为学校争取利益或尽量节省开支占据了主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施工单位给学校较大幅度的让利,为学校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
        而由余晓灵牵头负责11学校创建“绿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等工作卓有成效。2001年学校被国家环保局、国家教委命名为首批“全国绿学校先进校”(北京市中学当时仅2所)。2002年3月,学校以高分验收通过,成为海淀区首批市级健康促进学校(中小学共5所)。
        11学校的十年,成就了余晓灵这么一位魅力校长,11学校基建办余修华主任说起余晓灵,对他带头面对基建困难的敢于挑战、身先士卒的举动表示赞许。
       
        挖潜扬优 改革创新
        因为工作调动,余晓灵惜别11学校,来到19中学,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一段。在近2万字的《北京市第十九中学2008年—2016年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的文件中,记者看到,规划涵盖了现状分析、发展规划(5条)、主要实施意见(10条)、战略举措(3条)、保障措施(3条)五大方面。励精图治精神可见一斑。
        然而,这种励精图治并非个人意志,而是体现了集体民主:从10月中旬到11月下旬四十多天的时间里,从各处室、年级到各学科、行政(工会)小组等认真参与和审议,1号文件呱呱诞生了。
        记者刚落座不久,办公室工作人员递来了一份中日友好协会的邀请函,余晓灵校长坦言,加强国际教育部的建设,要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观念、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具有一定的国际交往能力。创造条件聘请外籍教师上口语课。除开设英语外,还要巩固德语特,并利用临近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优势,逐步增设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的选修课。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促进学校在国际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原有的两所友好学校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与一些国家的学校建立姊妹校;继续办好留学生教育;举办出国预备教育。现在,德语教学、留学生教育与出国预备教育双向交流已成为学校显著的办学特。”余晓灵雄心勃勃地聊起了19中的国家化战略。
        谈到学校的“两步走”实施步骤时,余晓灵说,第一步 2008—2011年:调整起步阶段。初步形成先进办学理念;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完成硬件建设的大部分任务;完成十九中与清华育才学校的分离工作;再次申请林妙可家世
创建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或成为非市级高中示范校中的领先学校;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稳中有升,为下一阶段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第二步 2011—2016年:全面实施阶段。本规划所列分项目标90%以上得以实现,各方面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进入海淀区普通中学上等水平,理想学校的总体办学目标基本实现。
        一所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也许不过几年就将出现在我们面前,余晓灵给我们规划的蓝图是:全面优质,即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硬件现代、管理一流、质量优秀、特显著,享有
一定的知名度;跻身于北京市高中示范校或类似称号学校行列,或成为非市级高中示范校中的领先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培养出一大批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潜力显现、优势发挥、学有所长、奋发向上并具有国际眼光的人才。理想学校:学生向往这所学校,能在这里幸福成长,并为终身学习和获取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三年习得,终生受益;教师在这里能够愉悦工作、成就事业并感到幸福;学校能够赢得家长满意和社会赞誉。
        他还把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写进了8年规划,“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通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和优秀的人格,拥有为幸福人生而奋斗的激情、理智、意志和本领,三年习得,终生受益 ”。
        余晓灵坦言,在遵循身心发展、教育、教学和管理等规律的基础上,选择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开发潜能、发挥优势、鼓励创新,实现每个学生的幸福成长,并为幸福人生打下良好基础。要引领学生将成长过程变成享受幸福的过程,即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获取成功,从而享受更持久、更丰富、更深刻的幸福。
        这个规划,不仅是他近半年履新以来悉心调研而凝聚的心血结晶,还是为了熟悉学校情
况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更是为了8年后的百年校庆交上一份完美答卷。无疑在8年后的退休之际,能够让19中跻身名校之林也是给自己40年教育生涯画上完美句号。
        “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挖潜扬优、改革创新,为把19中打造成全面优质的理想学校而奋斗”余晓灵最后表示。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应是余晓灵履新烧的第一把火吧。更多精彩,更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