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影视动漫
类型片视角下的体育电影
——《摔跤吧!爸爸》
李昕彤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摘 要:《摔跤吧!爸爸》是一部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升华于生活的励志的体育电影。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这部电影。第一部分介绍了体育电影的概念;第二部分简述剧情及分析剧作结构,这部电影采用
了三幕式的戏剧结构,笔者对其进行解析;第三部分主要是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简单阐述了视听语言的概念,并从画面、景别、镜头组接、彩、声音、蒙太奇剪辑手法来分析本部电影,阐述印度国情和女权问题。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体育电影;剧作结构;视听语言;女性独立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0-0100-02一、体育电影
体育电影的概念:《中国大百科全书》对体育电影的解释是“以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的重大事件和体育
工作者生活为题材的影片”。[1]
简单地说要同时具备2个因素:一个是体育,另一个是电影。而且在电影中必须具备从事体育运动的主要人物和与体育运动相关的活动或事件,从而构成和推动影片的发展。《电影艺术词典》对“体育电影”的概念界定等同于体育故事片,通过把充满生命活力和对抗性强的体育运动和生动灵动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相结合,凸显生命的蓬勃活力,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二、简述剧情及分析剧作结构(一)《摔跤吧!爸爸》剧情简介
《摔跤吧!爸爸》又称《我和我的冠军女儿》《打死不离3父女》,影片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改编,是一个励志故事,贴近生活并升华于生活,电影长达140分钟。2017年5月17日,
《摔跤吧!爸爸》的中国票房突破5亿,2个月后以12.95亿综合票房收官。
马哈维亚曾是印度的摔跤冠军,他的梦想是为国家拿到一枚国际金牌,但贫困的现实生活让马哈维亚放弃摔跤,不得不早早地参加工作来维持生计。他希望他的儿子可以继承他的衣钵,帮他赢得一枚国际金牌,可惜他的妻子达亚卡生了4个女儿,马哈维亚非常绝望并不再提摔跤的事。在2个女儿(大女儿吉塔,二女儿巴比塔)打倒2个男同学的事件中,马哈维亚发现2个女儿身上惊人的摔跤潜质和运动天赋,他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培养成摔跤手并完成他的梦想。马哈维亚开始了“狼爸式”的教育和魔鬼式训练。为了方便训练,2个女儿被迫换上男孩子的衣裤,被迫剪掉乌黑的长发,2个女儿穿着“怪异”的服装,顶着男孩子的短发,经常接收路人和同学的奇异眼光、嘲讽、讥讽。在父亲严格的教导和魔鬼式的训练下,吉塔获得了印度全国冠军,之后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进行训练,教练帕尔马德·加达姆与马哈维亚的训练方法及战术产生矛盾,吉塔选择了教练的摔跤战术。她接触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化妆、逛街、看电影、涂指甲油、留长发,开始变得骄傲自大。在世锦赛上惨败后,吉塔反思后回归初心,重新虚心听从父亲的教导,最后在决赛上击败了曾2次赢了摔跤吧爸爸原型
她的澳大利亚选手安吉丽娜,获得金牌成为摔跤冠军。
(二)《摔跤吧!爸爸》剧作结构分析
《摔跤吧!爸爸》的结构采用了“三幕式的戏剧结构”,“三幕剧结构”模式是悉德·菲尔德最重要的贡献。
三幕剧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幕或者称开端,也可以看成建置部分;第二幕或者称对抗,也是电影故事的主体部分;第三幕或者称结局。《摔跤吧!爸爸》在这三大部分中又分别分为三个小部分,同样也是建置、对抗、结局。
第一大部分是这部影片的前45分钟,在第一大部分中又分为三个小部分(建置、对抗、结局)。第一小部分是影片的前15分钟,第一大部分的建置交代了主要人物和故事的前提、情场。马哈维亚的过去以及现实中的贫困生活,从他把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到四女儿出生时他的绝望,再到2个女儿殴打2个男孩子事件作为一个引发事件将剧情向另一个方向推进,原本万念俱灰的父亲重新燃起了希望,马哈维亚决定把2个女儿培养成摔跤手。第二小部分是影片的第15分钟到第32分钟,第一大部分中的对抗部分主要是2个女儿与一切不利于摔跤训练的因素对抗的体育精神,表现在她们摔跤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对抗。从不许吃油性辛辣的食物,脱掉女装换穿男孩子的衣裤,马哈维亚自己搭建摔跤训练场,给2个女儿加餐补充营养,父亲狠心剪掉女儿的长发到各种旁观者的议论、嘲笑、不理解。第三小部分是从影片的第32分钟到第37分钟,虽然只有短短5分钟的时间,但是却十分有力,它展示了之前第一小部分(建置)和第二小部分(对抗)造成的后果。2个女儿不理解父亲的严肃、刻薄,因此心生怨念,开始不求上进,消极怠工,她们偷溜出家门参加好朋友的婚礼,最终导致的后果便是父亲在婚礼上打了欧穆尔一个巴掌,这是为了给观众明确一个结果和立场。情节点1紧跟在第一幕的结尾处,婚礼后吉塔和巴比塔与桑尼塔的谈话震撼了她们心灵的事件,紧紧嵌入故事中并将故事转向另一个方向,同时也开启了第二大部分(对抗),电影故事的主体部分。
第二大部分对抗部分是影片的第37分钟到第84分钟。这一部分的对抗同样是她们对于不利于摔跤训练的一切因素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它分散在各个事件中。第二大部分同样分成三个小部
第10卷第10期 2019年05月Vol.10 No.10 May 2019
101
分(建置、对抗、结局)。第一小部分是从第37分钟到第58分钟,是建置部分,这部分表明了本片人物在情节点1后续的情况,建置中也存在对抗,这种对抗是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第二小部分是从第58分钟到第71分钟,其中的对抗是在吉塔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选择了国家教练帕尔马德“现代”的摔跤战术,悄无声息地完全抛弃父亲教给她的传统训练方法和战术,以及国家教练帕尔马德对于父亲的轻蔑和漠视,最终在吉塔回家时与父亲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对抗。第三小部分是影片从第71分钟到第84分钟。交代前因导致的结果,这部分给观众很明确地呈现了父女关系的变化和吉塔最终输掉了国际比赛,没有获得金牌。情节点2紧跟在第二幕的结局处,吉塔与妹妹谈心,在妹妹的劝说和鼓励下,吉塔打电话给父亲并向父亲道歉将故事的发展方向向另一个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也开启了第三大部分,也就是故事的结局。
第三大部分结局部分是影片的第84分钟到第140分钟,这部分是整个故事的结局,交代了故事是如何结束的,吉塔在比赛中是胜利还是失败。第三大部分同样分成三个小部分(建置、对抗、结局)。第一小
部分是从第84分钟到第106分钟,建置部分,明确了情节点2后续的情节,吉塔重新振奋精神,再一次剪短头发,抛弃教练的战术重新跟父亲训练,克服了各种困难。第二小部分是从第106分钟到第129分钟,对抗部分,这种对抗是激烈的对抗。从半决赛的首局大比分失利到绝地反击获得了胜利取得决赛权,吉塔一直坚持父亲的战术这使教练心存怨气并在决赛时设计将父亲反锁在储物间。吉塔发现父亲不在场开始失去状态被对手安吉丽娜5∶1,大比分领先。第三小部分是从第129分钟到第140分钟,交代了前因所致的结果,也是整个故事的结局,为故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部分描述了在比赛所剩不多的时间里,吉塔想起父亲曾教导她的话以及做假动作的战术,在比赛的最后10秒有力地扭转局面,她用完满的5分动作反超比分,最后夺冠。父亲马哈维亚听到印度国歌声时热泪盈眶,对吉塔说出了她等待已久的话:“你是我的骄傲!”
三、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
(一)什么是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一种思维方式,作为电影反映生活的艺术方法之一,是一种形象思维的方法(文字、对白、旁白等形式不能摆脱的问题);是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事方式、镜头、分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和组合;是作为电影剪辑的集体技巧和方法:电影视听语言课主要研究思维方法、创作方法、基本语言(镜头内部运动、镜头分切、镜头组合、声画关系)。
(二)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
《摔跤吧!爸爸》最大的特点是电影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第三人称画外音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主要人物的基本情况和生活状态。从第三人称画外音的方式进行叙述最大的目的或者是益处就是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使得观众进入一种听故事的状态甚至是被缝合进剧情。在这部影片中,旁白的对象是男主人公马哈维亚的侄子欧穆卡,虽然他在电影中的戏份比较少,但他开朗的性格和幽默的语言给观众带来了愉悦放松的喜剧
感,他始终都存在。他既是吉塔训练的陪练者,也是观看吉塔比赛的旁观者,在电影的结局中更是父女三人一路斩荆披棘取得成功的见证者。
在影片开始就体现出了吉塔的摔跤天赋,光有摔跤天赋是不能取得成功的,还需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付出努力,更要自律。影片中,导演通过对比蒙太奇和平行蒙太奇来表明自律的重要性,两条线:第一条线是巴比塔每天跟着父亲专心刻苦训练,顺利取得了国家冠军;第二条线是吉塔在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后逛街、吃零食、看电影、留长发、涂指甲油,用于训练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在比赛中输给了澳大利亚选手。虽然两条线的发展是平行的,但两者的生活态度、训练态度却有着极大的反差。吉塔和巴比塔之间的对比也表明了的失败不是偶然的,自律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吉塔的自我膨胀期,吉塔在进入国家体育学院学习了教练的战术后回到家里与父亲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对
抗。影片01:11:01处,吉塔使用教练教的战术战胜了已经中年的父亲,一根木桩把吉塔和马哈维亚切分开形成了2幅画面,吉塔在画面位置的1/3处,这根木桩隐喻他们父女之间的芥蒂,导演运用隐喻蒙太奇(比喻蒙太奇)使观众产生联想,更好地突出主题。在此处,导演还给了3个近景镜头:第一个是仰视的吉塔,强化了吉塔的胜利,突出她的傲慢膨胀;第二个是俯视的马哈维亚,镜头深化了马哈维亚失败的复杂情绪;第三个是平视的巴比塔,展现出一个理性的客观者。
电影01:45:34处,半决赛前教练帕尔马德和父亲马哈维亚分别给出不同的作战计划,这段采用的是交叉蒙太奇和对比蒙太奇。教练的意见是采用攻击式的打法,尽全力多得分,在比赛中会有很多的机会;父亲的意见是采用防守式的打法,不要着急得分,要等待合适的机会,不要给对手任何机会。两人的意见频繁交替在一起。采用这样的拍摄手法是为了渲染赛前的紧张氛围,也会让观众产生联想,吉塔会采用谁的意见,同时也强调了教练和父亲之间矛盾的加剧。
四、结语
影片中,吉塔和巴比塔参加好友的婚礼后与好友桑尼塔谈话,桑尼塔抱怨自己天天与锅碗瓢盆为伍,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14岁就要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相夫教子并与这个男人共度此生。桑尼塔的谈话中体现了印度国情和印度国家女性的现状,根深蒂固在印度人脑中的“男尊女卑”的观念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女性必须遵守“三从四德”相似,女子未成年时要遵从父亲的命令,成年结婚后要听从丈夫的话。
总之,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女人只能屈服在悲哀命运的脚下。影片的结尾,吉塔在最后的比赛中取得胜利为印度首次夺得金牌。这种胜利不是一个人的胜利,更是印度女性意识觉醒的胜利。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517.
作者简介:李昕彤(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新闻传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