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000字优秀6篇
首先,这又是阿米尔汗带给我们的一部神级印度电影。可以说,这个时代的印度电影因为他而再度辉煌,甚至走向伟大。阿米尔汗的电影总能在幽默搞笑中给人以严肃、深刻的思考,他在引领一个民族进行思考和自我反思,在愚昧落后、人口众多的印度,这样的尝试几乎是启蒙式的。所以他是印度电影的标志,是印度国宝级的演员,是伟大的导演。《三傻》的主题是教育,《我神》是宗教,这次的《摔爸》是励志和亲情。父亲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是残酷而伟大的。因为倾注了太多的梦想和希望。这些梦想,大多是他们年轻时的追求,因为遗憾所以希望下一代人能够达成。
就好像人类历史从来都是一代人站在上一代人的肩膀上学东西,没有那些“肩膀”他们可能也会学到这些本领,只是时间和机遇问题。但是有了这些“肩膀”,下一代人就能用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不必自己一一亲身从实践中得来。也因而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向前看,去实践中创新和总结知识,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这些知识就是“经验”。
每一代人在人类历史中的作用都不过是承上启下。但因为是人,我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以父母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主观取舍,而子女在继承知识的过程中,自己的三观一旦
形成,也会对这些知识中的一部分产生怀疑甚至抗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与父母的对峙关系。特别是对家庭中的主导者和权威者,父亲。
但每一个男人在他从男孩子成长为男子汉的过程中都必定少不了各自的阅历和磨练,也因此使得每个父亲都拥有不同的魅力。而随着下一代的不断长大,他们越是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这一点,对父亲形象认识的转变也几乎一致为“男神或英雄,普通人,有一技之长或者可敬的人”,对父亲传授的知识的接受态度也基本为“全盘接受,拒绝接受,选择性接受”。不是父亲变了,变的是成长着的我们。比如《大鱼》结尾,儿子最终理解了父亲,父亲的故事不管真假已经成为儿子心中永恒的传奇,他的童话剧本也已改编成小说,甚至搬上银屏,风靡全球;《摔爸》最后,大女儿在屡经挫折后选择了相信父亲,并且在父亲的战略下最终获得了世界冠军。
很多人认为这是部运动励志片,但无论从片名还是影片内容,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要说的不止这些。还有一个值得永恒探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亲情与教育”。
当我知道周末要看《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并且是作业的时候,内心有两种想法。第一,周末愉快,可以出去玩。第二,看一部电影,还要总结,我该怎么“编”?在这两种矛盾
的想法下,我还是来到了电影院,这部电影让我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摔跤吧爸爸原型
在印度,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歧视,女孩注定一辈子与厨房“相伴”,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十四岁就得与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男子成亲,一辈子为他相夫教子。她们的人生,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电影中的父亲与世界冠军失之交臂,又因为生活的压迫,他不得不放弃摔跤,但他心中的梦想仍未破灭,他想要一个儿子完成自己世界冠军的梦想。但老天似乎在和他开玩笑,他的四个孩子都是女孩。
就在他的世界冠军之梦快破灭时,他偶然发现了女儿的摔跤天赋。他与妻子约定,给他一年的时间训练女儿成为摔跤手,如果是他错了,他就不会逼迫女儿了。
在这一年里,他的两个女儿反抗过,可他是一个疯狂的父亲。他让她们脱下女孩的裙子,穿上男孩的T恤和短裤。他剪去她们的长发,让女孩变成了一个假小子。
他带着女儿一路“杀”进了全国冠军,一直到夺得世界冠军。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个让人落泪的小插曲。
女孩成为了全国冠军,接受了国家队教练的指导,教练让他忘记以前学的东西。
她接受了自由训练,她留了长发,与朋友出去聚餐……她慢慢开始觉得,父亲的训练方法老套了,落伍了,过旧了,不可能让她赢得世界冠军的。
为了证明这点,她和父亲比赛摔跤,她胜了。可是她没有想到:她在慢慢长大,父亲却在慢慢变老。他的身体怎么可能与以前一样健壮呢?她只是在向父亲展示自己的实力,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父亲的身体状况。
不起眼的毛毛虫,只有经历了痛苦,破茧而出,才会成为漂亮的蝴蝶。还好,她及时回头,醒悟,才赢得了世界冠军。她的妹妹也一样,一步步冲进决赛,也夺得世界冠军。
这部电影很感人,也让我们深思。当我们开始因为自己的小叛逆而给父母发脾气,如果你认真观察会发现:他们的头发已不是乌黑的了,皱纹也开始“侵略”他们的容颜,年轻时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霎时间变得黯淡无光。他们的记性也开始变得不太好了,但却仍然记住了你小时候那些跌跌撞撞的事。
还好,我没有错过这部电影,此时此刻,这个好像不再是一份作业,而是一块感情的挥洒地。
同时,我也懊恼自己,为什么没有积累更好的语言来形容我们的父母呢?其实,在父爱或母爱面前,一切语言的描述,都会显得那么苍白……
如果你拿了银牌,人们迟早会忘了你。但是,如果你拿了金牌,你就是榜样,人们不会忘记榜样。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影片中那位父亲的形象,会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摔跤吧,爸爸》主要故事情节:
印度的一个摔跤的摔跤手,名叫马哈维亚·辛格·珀尕。
他是一名获得国家冠军的一名选手。可是他的妻子不久就要生孩子了,于是摔跤手就把希望寄托在他们未来的孩子身上,于是他就不重视体育运动了。
可是不尽人意的是他的妻子给他生的孩子是个女孩,这让摔跤手很是失望。但是出人意料地是摔跤手在照看孩子的时候发现了孩子的天赋,她的摔跤天赋。
于是摔跤手马哈维亚,就精心的培养他的女儿,一心想让他的女儿成为摔跤冠军,摔跤手还把他的头发都剪掉了,剪成了短发,女儿却一直不理解她父亲的良苦用心。
幸亏他女儿的闺蜜在和他女儿的一次谈话中,懂得没有理想和生活目标的女人的命运,是多么的不幸,孩子知道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女儿积极的配合父亲进行体能和拳击技巧训练,经过勤奋刻苦艰难的训练之后,马哈维亚的女儿终于获得了全国冠军,和世界摔跤冠军,不失所望,众望所归。
故事是以马哈维亚侄子的口吻讲述的,以一个孩子旁观者的视角,讲述了在一个偏僻的乡村里,叔叔想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后代身上,他想要个男孩,可婶婶只会生女孩,连续三胎都是千金。
马哈维亚面对女孩子的失望,可想而知。女儿和邻居的孩子打了架,把男孩打得不轻,人家家长上门不依不饶来了,这时马哈维亚才发现了女儿的天赋,决心帮助女儿树立人生远大目标,报效祖国,为祖国争光。
固执的摔跤冠军马哈维亚也不和女儿讲明白,就这么起早贪黑地开始了孩子们的体能训练,
因为不管是男是女,人们的潜意识里,是懒惰和散漫的,总想捷径去走,面对父亲的魔鬼般训练,孩子们的抵触情绪和消极怠工现象时有发生,叔叔只负责增加孩子们的营养伙食,和不断加强的训练强度,村民们负责指指点点说三道四
在父亲的高压强度训练下,孩子们心灵深处发出了怒吼:
你到底是救世主,还是梦魔?
你对我们太残酷了,请你仁慈一点,我们还是你的孩子!
孩子们在睡梦里,还在说:求求你,替我揉揉腿吧。
我好想说:孩子们啊-不吃人间苦,难为人上人。好的成绩,必须有好的老师,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任好老师。在他们的教诲里,充满了人间无私的大爱。
《圣经》里说:听话的孩子,有福了!
在马哈维亚大叔魔鬼般地训练下,大女儿先后荣获摔跤国家级冠军和世界级冠军。二女儿也荣获了国家级摔跤冠军。孩子们的未来,幸福有望,一片辉煌。
影片《摔跤吧,爸爸》,是对女性的赞扬和对世俗偏见的挑战和有力抨击。
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是辛勤汗水付出的结果。
目标和梦想,是人们奋斗成功的第一驱动力!
成功,和性别没有任何关系。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女人也是潜力股!
这几天一直关注着“教育行走”的动态,想到刀哥布置的“预习作业”,观看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也是好评不断,刷爆了朋友圈,怀着期待和好奇,观看了这部电影。当时从影院出来的感觉是:全是泪点。看电影的时候,好几次都差点哭出声来,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毫不夸张地说,出来真的感觉哭到肚子疼,整个人都不好了。
很多场景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女儿们被逼迫着做自己不喜欢的事,不理解父亲会为什么要培养女孩子成为摔跤手,直到朋友结婚时说的一段话:“我倒是很想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至少你们的父亲是为你们着想,否则你们也会像我一样,从出生起,就和锅碗瓢盆为伍,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务。到了14岁,嫁给了一个从不认识的人。你们的父亲为了你们与全世界对抗,为了你们,忍受嘲笑和奚落;为了你们,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他又有什么错呢?”听到这样的
话,吉塔和巴比塔都被深深地触动了,从此由被迫练习变为主动接受。夜深了,两姊妹看到爸爸睡熟的眼神,我也被震撼到了。想到从小到大,爸爸对我的棍棒教育和说服教育,我都清晰地记得,也影响着和正在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