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安徽历年高考作文题】
1951年高考作文题目: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年高考作文题目: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年高考作文题目: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的母亲
1958年高考作文题目: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年高考作文题目: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中的新事物
1961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学了著作以后/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年高考作文题目: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年高考作文题目: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年高考作文题目: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年高考作文题目:谈革命与学习/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高考作文题目:“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1978年高考作文题目: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年高考作文题目:改写:“陈依玲的故事”
1981年高考作文题目:读后感:《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命题:“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高考作文题目:看图作文:①说明一篇;②议论一篇?漫画《挖井》
1984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段报道,关于怎样写作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目:“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关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简讯
1988年高考作文题目:习惯
1989年高考作文题目:“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年高考作文题目:①动作表情;②肖像描写;③议论500字?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以圆形物体为本,写一段想象②命题——选择?“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年高考作文题目:①记叙;②议论?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年高考作文题目:广播稿:关于补课报酬问题
1994年高考作文题目:尝试
1995年高考作文题目:①一段对话;②一篇评论?素材为诗歌《鸟的对话》
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议论题为“我更喜欢”
1997年高考作文题目:自拟题社会调查分析,素材两份,主线为“助人为乐”
1998年高考作文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二选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1999年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
2001年高考作文题目:以“诚信”为话题
2002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
2003年高考作文题目: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 2004年高考作文题目: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 2005年高考作文题目:以“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为话题
2006年高考作文题目:读(从2006年开始安徽省独立命题) 2007年高考作文题目:提篮春光看妈妈
2008年高考作文题目:带着感动出发
2009年高考作文题目:弯道超越的联想或感悟
2010年高考作文题目:吴兴杂诗的思考或联想
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时间在流逝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
【篇二:安徽省2008-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
安徽省2008-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及满分作文
【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08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
徐良的照片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
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
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点评
考生将“带着感动出发”放在生命的层面思考,放在人生的高度思考。生命,因为蕴藏感动,更会彰显它的绚烂、尊贵和坚强;人生,因为伴随感动,更会到方向,阔步向前,充盈着快乐与希望。从这个方面看,考生的理性思维缜密而深刻。文章的选材凸显出两个特点:选材的教材化,譬如陶渊明的“性本爱丘山”、司马迁的“史家之绝唱”、史铁生的“生命达观”、苏武的“牧羊于泽”和王昭君的“独留青冢向黄昏”,既丰富,又深邃;素材的排比式呈现,规避了展开铺叙的俗套,既增加了内容的容量,又强化了求证的力度。
本文给出的启示是,写作素材不是匮乏,而是缺乏“发现”的意识,我们学过的教材,我们触摸的社会??主体自我发现的素材更能融情入文。
【2009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题】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弯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
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
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文体自选,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2009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直面“弯道”挑战
弯道,是机遇与挑战的并存;弯道,是现实与理想的集结,弯道,是成功与失败的博弈。
弯道,意味着我们应当“不放弃、不抛弃”,不懈努力,超越局限。走好人生的“弯道”,便是敢于直面挑战,勇于超越自我的人生智慧。
史铁生曾在《给盲童朋友》中写道: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局限的过程。这便是
命运,任何人都一样,在这个过程,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史铁生遇到了人生的弯道。当他意识到他的梦想,被残缺的身体所限制,人生的所有光彩仿佛都与他无关,他消极过,他彷徨过。但,最终他选择加足马力,藐视痛苦,在人生的这个“弯道”上,史铁生以一次完美的超越赢得了这场比赛,获得了他独有的幸福。试想,如果史铁生在面对人生的“弯道”时没有直面挑战,而是选择了畏缩不前,那么他终将被对手超越,也无法在人生的跑道上比出自己的精彩。
一个成功的人即使在人生的“弯道”处遇到强劲对手也一样可以靠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最终超越梦想。
著名导演李安在小的时候就立志要当一个导演,他努力学习,学成后在好莱坞摸爬滚打多年都没一丝骄人的成绩,他的人生走进了关键的“弯道”——是继续坚守还是放弃理想?李安毅然选择了前者。纵然赛道上高手云集,李安硬是凭不屈不挠的意志在积蓄能量,终于一部《卧虎藏龙》横空出世,昭示了李安的成功。走在
人生的“弯道”处,越是竞争激烈,越要不懈坚持,李安就凭他的“不放弃、不抛弃”的精神,赢在人生的“弯道”中。
行走在“弯道”处,“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人都会迎来人生的艳阳天。人如此,我们的国家也如此,行走在发展的“弯道”处,团结同心,勇往直前,不断地缔造成功。在“汶川地震”的弯道处,我们化悲痛为力量,见证了“大灾显大爱,大难见真情”,凝聚了华夏的炎黄子孙,铸成了一道摧不垮、压不倒的钢铁长城;在“奶粉事件”的弯道处,我们不遮掩,不恐慌,从“源”上堵,在“结”上解,食品安全意识得以前所未有的内化;在“经济危机”的弯道处,我们化“危”为“机”,调整产业结构,坚持自主创新,走上一条低耗高效的经济振兴之路。在“弯道”处,直面挑战,“弯道”就是一条阳光大道。
走好“弯道”是智慧,是历练;走好“弯道”是坚持,是超越。勇于直面“弯道”,迎接挑战,相信明年春倍醉人。
点评
文章开头提出直面“弯道”挑战的信念“不放弃、不抛弃”,选取史铁生和李安的例子予以佐证,一是逆境中的“弯道”,一是顺境中的“弯道”,之后延伸至国家的 “弯道”,强化主题。这篇文章有着很好的标本意义:考生在基本写作能力具备的前提下,拓宽视野,注重厚积,写好一篇文章就在情理之中。文章的选材是最大的亮点:源于文本的“史铁生”、源于积累的“
李安”和源于社会生活的“热点”。足见,写好文章,生活处处是素材。
2010年高考安徽卷满分作文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