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展,并多次获奖。先后在淄博、日照举办三人展、二人展和个展;作品曾在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展出。出版有《徐树良书法集》、《当代书法名家精品赏析徐树良卷》。其艺术成就和书法作品曾在人民网、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羲之报》、《中国书法》等数十家报刊和山东电视台大家名家栏目刊载或专题介绍。
清逸中正的书法风格,这是我对徐树良书法的第
一感受。
徐树良和我是北大书法研究生班的同学,后
来又同在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研修,他是我
的老兄,与他交往,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他是部队的领导,担任着重要职务,但我从来就
没有感觉到他身上做官的架子,近十年的交往,始终给我一种谦谦君子之风,朴厚儒雅,像长兄
一样的温暖。熊秉明先生说,“书法是中国文化
核心的核心”,年岁益长,阅历愈多,我的感受
意制作,而忽视书法内在的核心,即文化与精神的诉求。任伯年当初见吴昌硕,仅凭其一根线条便能断定吴将来的书画造诣在其之上,这是笔墨背后所蕴藏的玄机。一个人的灵性、学识、修养、艺术感悟、人生历练等等,都通过书写的线条、展现的笔墨一览无遗!所以,书法的学习,就是一种笔墨的修炼、
人生的修行。所谓“书者,如也,如其人、如其学而已”。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仅要承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经典法则,更要寄托中国文化的“儒释道”精神,以何子贞等朴拙一路书家中多多吸取养分,其书艺必可再添新境。    孙过庭言“通会之际、人书俱老”,树良兄其人、其书、其艺都具有儒家的中正、道家的淡定、佛家的慈悲,相信随着其年岁的增长,其书艺也
必能人书俱老,通会圆融!    树良兄将结集出版新作,嘱我书评,谨略书几点感受,不敢言评论也。                    (壬辰立冬后一日 冉溪唐朝轶于蠬堂)楷书是最后一种演变完成的字体。它经历了隶草行的变化过程,从结构上是最为简约的一种字体,但从笔法上,却是最为复杂的一种书体。与楷书相对应的
是技法的完备,楷字本身就是与法度、规范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在强调“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的时候,并不单单是指向一个时代的审美总则,也有书体的因素。唐代尚法正是体现在楷书上,对于唐楷最为重要的特点就是法度意识,虽然晋、宋及后世也有楷书,但从整体感受上,唐楷是一种法则意识最强的楷。正因为楷书的法则意识,所以人们往往将其界定在入手学习的范本,也将楷书视为基本功,这种认识当然是有偏颇的,但楷书确实不易写,更难创作,因为楷书一方面要体现法度,另一方面又要有个性,又要抒情达意,从创作上的确是很难的。
徐良的照片
当代写楷书者与行草书相比较,显然是少的, 一方面是人们往往将楷书作为基本训练的手段,往往将其放在初学阶段而后很少深入;另一方面是当代崇尚个性,讲求抒情达意,而这对于楷书来讲是有难度的,所以追求者也就少了很多。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所以在当代写楷书的作者,最多的是将魏碑楷书作为主攻方向,更强调一种趣味,因为魏碑楷书是一种处隶楷之间的书体,规范性与法度性相对要淡一些,而更可让人有想象的空间,所以这是当下楷书的一个大热门。而以唐楷为基的一类楷书相对是比较冷门的,因为与讲求个性,讲求变化的要求多少有些出入。
徐树良的书法创作以行草书为主,而且在行草书的创作上有自己一套方法与手段,也相应形成了一定的面目,有自己一定的追求。但这些年,他将目光放在小楷书法的学习与创作上,他对我说是补补课。说到补课,原因很简单,他觉得前些年太忙了,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临帖、研究与创作,而现在相对时间富裕了,有时间进行临帖、研究与创作,所以他将突破口放在了小楷上。这个小楷集,正是他这些年学习
与临创的一种展示,我觉得挺好。
楷书难在既要有法度,又要有个性;既要讲求规范,又要能抒情达意。徐树良的楷书是从唐人入手的,早年他学习过柳体,当然这是在他初学书法的时候。当时学书能够看到的字帖很少,目光也远没有现在青年这么宽,大多数作者都是从颜柳入手的。但是我从他的小楷中,却见不到多少柳字的影响,这或许与他之后写了许多年行草书,尤其是米芾那种风格相对强烈,意向性相对明确的书法有关,从某种程度上是对柳字的一种消解,我觉得挺好。柳字是唐楷中法则意识最强的一种风格,当然
作为楷书的技法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写入其中却是很难摆脱,柳字的最大问题是一旦深入,就会走向俗的一面。所以说,徐树良的这种书法经历,是他取得成功的一种基础。因为他写了许多年的行草书,尤其对米芾颇有研究,也心得最深,但米芾一旦写熟了,也易流滑,所以他又将目光放在了二王书法上,尤其是对王羲之,这也是对米芾的一种消解。他的小楷书也正是在这样的学习中来展开的。
他的小楷从二王入手,但对于二王以下的小楷流派也颇多学习与研究。虽然二王之后唐宋元明的小楷作者,都是学习二王,也没有越出二王风格多少,但对于徐树良来说,他是要通过对二王与之后小楷书法家的学习来基奠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样式。他的小楷从二王入,而后对于赵孟頫、倪云林、王宠、文徵明、祝允明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进行过学习与研究,最后他将目光定位在文徵明。他看重文徵明的就是法则。因为在明代小楷作者中,文氏的法则意识是最强的,他的小楷精雅有余而意味不够,这正是徐树良
关注的原因所在,他所看重的正是文氏的精雅。小楷书如果没有法度规范作为基础,是很难创变的,尤其是晋唐一类的楷书,情趣是在有了一定的法则意识下才能展开的,这也正是徐树良的自我界定,也正是这种认识,他在文徵明的小楷书上下了不小的工夫,当然这种工夫得到了回报。他写小楷书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的进步是明显的,尤其是在用笔结体上的法度意识是来自于文氏的,但在徐树良的小楷书中能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法度,更为重要地是他将行书的意趣融入其中,这也是他的高明之处。楷书最怕板结,状若算子,就没有了生气。在徐树良的小楷书中,楷法是第一位的,他非常注重法度意识,但在法度的恪守中,他将行书的用笔意趣融入其中,使他的楷书于规整中表现出一种流动,在提按顿挫间加入了行书笔意与方式,使用笔的节奏出现了不同,线条也显得劲健与爽利,显现出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意味。
如果细细去评鉴他的小楷,我觉得他不仅是在行笔意借用了大量的行书技法与意态,在结字上也对二王及文氏的结字法进行一定的变化。他的小楷结体从总体上趋向一种宽博,中宫并不如文氏那么紧密,而有些类似于王宠,正是这种趋向于宽扁类的结体形式,使他的小楷也展现出一种厚实与拙朴的意味,似乎介于熟练与生涩间,也多了几分清新。
从整体上说,徐树良现在的小楷书,更多的是临习性得创作,没有形成自我的手段与方法。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的出路在哪里?或者说,他的风格定位应该在什么地方,风格是有观念性的取向的,因为从他现在的作品,更多地是探索与学习的一种产物,所以会有许多的不
确定性,而风格则是一种确定性表现,尤其是他的小楷风格是要与他的行草书风格相匹配的,表现一种统一的审美观念,这是一个人书法的大问题。书法总是在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出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中前行的,我想树良兄也一定会到自我的展示方式与语言,来实现他的书法理想。
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 谈谈徐树良的小楷书法
◎ 陈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