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命女儿的挽歌
———晴雯形象小议
聂永乐
(太原市教育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
要:展卷《红楼》,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突出的个性。晴雯是大观园中个性极其鲜明的一个人物形象。她的美丽动人,聪明伶俐,高洁自尊的品
性,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性格,还有她的“爆炭似的脾气”,她的尖酸刻薄……都给我们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也共同构成了她人性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她总是想以一个真正的人的身份
出现,要获得别人对她的认同,渴望时刻能有一种“
我是人”的生命归属感,向往这种美好的人生,但最终她还是被剥夺了生和爱的权力,做了封建专制统治祭坛上可悲的祭品。她的悲剧是
时代的必然,但也值得我们去深深思索。
关键词:晴雯;个性;感情;悲剧
幽幽红楼一梦,不论是红绡帐里的多情公子,还是黄土垄中的薄命女儿,实都在为无奈的世事低声倾诉、黯然泪落。在悲叹宝黛二人凄美动人的挚情苦恋时,另一个光辉可人的形象走入了我们的视野,在人们原本已难平静的心绪中荡起另一片涟漪———那便是晴雯。
在大观园中,丫鬟们也有着光鲜动人的一面,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
让人赏心悦目,但晴雯的魅力超然于芳之外。作为薄命司册辞又副册中第一人,细品她的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已经向我们预告了晴雯一生的遭际。不论是她的美丽动人,聪明伶俐,高洁自尊的品性,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性格,还是她的“爆炭似的脾气”,她的尖酸刻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作为封建时代的被压迫,被奴役的人,她在反抗压迫的同时也带有了那个时代所不可避免的庸俗之处,这不仅赋予晴雯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也因此而让我们更加哀叹其命运悲惨的结局。纵观晴雯的一生,她的全部生活仿若“一首充满着青春生命力的抒情诗。”
一、晴雯———大观园中的个性丫头
晴雯在人间只活了十六岁。我们都知道,自第五回伺候贾宝玉小睡时提及“
晴雯”一名后,迟至第八回才有了她较正式的出场,而她有限的一生都集中在小说的前八十回中。晴雯在小说中正式露脸的场合,自第五回伺候贾宝玉小睡起,至第七十七回夭亡止,共计三十六次,但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次数,作者对之仅是一笔代过,并无特别的描写。在其余的二十余次出场中,晴雯给人的突出印象似乎是一种好强、任性、做事风风火火、爱讥讽别人的形象,也正是她这种“争强斗胜”、“
攀高争宠”的形象造就了她的悲剧结局。在作者的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在她短暂而又不平凡的生命中,所呈现出的独有的个性和魅力。
晴雯是那个大家族中少有的几个与世俗抗争的人物之一。作为一个丫鬟来说,她的这种抗争精神更值得人们去思索,去研究。在贾府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自己的命运,按理说,晴雯应该学习香菱的逆来顺受,袭人的温柔和顺,平儿的左右逢源……做一个好奴仆,蜷曲在贾府的一角,度过她卑贱的一生。但是,她并未因自己的丫环身份而卑躬屈膝,唯唯诺诺,任主子驱使玩弄,任他人欺辱损害,而是以一种反抗、斗争的姿态去面对身边的事物,争取着应有的平等权利,她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希望得到做人的最起码的权利,渴望人格的平等,哪怕是精神上的平等,正如判词中所
写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因此,有人第24卷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l.242006年6月JOURNALOFTAIYUANINSTITUTEOFEDUCATIONJun.2006
认为“在大观园的众奴隶中,受封建主义濡染较少,奴性最少,反抗性最强者首推晴雯。”也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位光辉可人的女性形象。
晴雯是个犀利的丫鬟。王熙凤曾说过:“若论这些丫头,共总比起来,都没有晴雯生得好。”贾母也正是因为看见她“模样爽利言谈针线过人”才给宝玉使唤的,由此可见晴雯本就是个貌美伶俐的丫头。但是在那个年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聪明的人都会守拙,但她却锋芒毕露,不学袭人那样笨拙乖巧,不像小红那样阿谀奉承,而是对一切鬼祟勾当一看就穿,并且常脱口而出地揭露。在第二十七回中,当晴雯在园子里遇到正在为凤办了事得到称赞而兴奋的小红,她迎头一顿抢白:
“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就不服我们说了。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没有,就把她兴头的这个样儿!……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好的呢!”
再看,秋纹有一次在闲谈中谈起宝玉叫她给贾母和王夫人送鲜花时,得到贾母赏赐的钱和王夫人赏赐的衣裳,感到高兴,正洋洋得意地在众丫鬟面前喋喋不休地夸耀,晴雯却讥讽她道:“呸,好没见世面的小
蹄子!那是把好的给了人,挑剩下的才给你,你还充有脸呢!”“要是我,我就不要。若是给别人剩的给我,也罢了;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把好的给她,剩的才给我,我宁可不要,冲撞了太太,我也不受这口气!”
在这里,秋纹不解晴雯的话,但是众丫鬟们都心里清楚,打趣说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而袭人对号入座,骂众丫鬟是“得了空就拿我取笑打牙儿”,趁此机会,晴雯还把袭人每个月多得王夫人额外给的二两银子的事也说了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是丫鬟,偏又被分出“谁比谁高”的等级,晴雯对此感到不服,为秋纹得到一点剩下的东西就那样兴奋更觉得可耻,因此用一种犀利的口吻加以讥讽,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傲骨。至于得罪袭人,冒犯了王夫人,她全不在意,这也正是她心直口快的性格使然。
晴雯是个刚直的丫鬟。《红楼梦》第三十一回中有一段精彩的冲突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宝玉、晴雯、袭人之间的关系微妙而清晰,更让我们通过晴雯与袭人之间的直接对白而进一步了解晴雯的独有个性。宝玉因前有金钏寻死、宝钗讥刺之事而心情不好,偏晴雯上来为宝玉换衣服时失手将扇子跌折了股子,宝玉便责备晴雯为“蠢才”。按理说主子训奴才不无道理,但是作为力争平等的晴雯来说,受不了宝玉的这种态度,因而也就冷言相对:
“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就
是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法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晴雯与宝玉之间之所以会发生冲突,正是因为在平时,宝玉对晴雯一向没有采取过主子对奴才的态度,故当宝玉这次突然发作时,晴雯仍是以一种平等的角度说的话。虽然宝玉正是在气头上,晴雯也一向心直口快,但按照二人平日里的相处,也许拌几句嘴后就会结束这场冲突。可是袭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给宝玉和晴雯的头上都浇了油,一番看似劝和的话没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让正在气头上的二人愈发气愤。且看袭人的话:“好好的,又怎么了?可是我说的‘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
这俨然在表明自己地位的重要性。也因此招来晴雯的冷笑:
“既会说,就该早来呀,省了我们惹的生气。自古以来,就只是你一个会伏侍爷的,我们原没有伏侍过。因为你伏侍的好,昨日才挨了窝心脚;我们不会伏侍的,到明儿还不知是个什么罪呢!”
此番话气得宝玉黄了脸,刺得袭人又恼又愧,而袭人的又一句“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更是让晴雯气结于心,再次冷笑几声,道:“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
袭人再劝,晴雯继续冷笑而言:“我原是糊涂人,那里配和我说话呢!”
伶牙俐齿,唇舌战,无所畏惧,一次次的冷笑讥讽了袭人,却也因此惹得宝玉非要赶她出园子。最后在众丫鬟的求情下,终于停止了这场冲突,但晴雯并未领情,反而说:“饶生了气,还拿话压派我。”在这里,晴雯已经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了,但是刚正耿直的性格让她容不得袭人的那种假惺惺的好人样,宁可得罪主子,也要据理力争,说出心里话来。
晴雯是个烈性的丫鬟。在第七十四回中,“搜检大观园”是封建主子对奴婢丫环们的一次围剿,也是贾府内
部矛盾的激化。在此,曹雪芹先生用浓墨重彩渲染出了晴雯光彩照人的一面。当抄检队伍来时,袭人等人俯首听命,任其搜查,但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就此不说,还指着王善保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见你这么个有头有脸大管事奶奶!”
一番话道出了晴雯满腔的怨怒,明为对王善保奴才嘴脸的讥讽和指责,却又何尝不是喷向封建主子的一腔怒火!不怕主子的责难而敢于进行公然的对抗,也只有晴雯这样不畏权势的人敢这样做,让人不由从内心中肃然起敬。
二、晴雯——
—宝玉眼中的知己可人儿
晴雯是宝玉房中的丫鬟,她的行为自然是围绕着宝玉的。但是与其他丫环不同的是,她与宝玉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主仆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发自内心的知己关系。在《红楼梦》中,晴雯的几次重要的描写都与宝玉密不可分。
任性率真的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红楼梦》中精彩的一幕。在经历过先前的激烈争吵之后,二人并没有因此而生分,冰释前嫌后反而更加亲切和谐,他们二人的知己关系作者并没有特意强调,但绝妙之处也正在于此,一场纵情的撕扇情节将二人的不寻常的关系用“以无意之笔,写出有意之事的绝妙手法”③充分地显现出来。在这里晴雯的任性出人意外,宝玉的欣赏也出人意外,我想正是因为宝玉知道在大观园中,像晴雯这样坦诚自然、全无媚骨的知己,多少的珍宝都是无法比拟的。因此王昆仑先生说晴雯撕扇“并不是什么美貌奴才因恃宠而撒娇,多情公子为玩赏而纵容,而是这丫环这公子恰恰在这样一个矛盾爆发中才深刻地表现出他们灵魂的共鸣。”那发自内心的笑声和自然率性的举动给我们描绘出了两个坚决反奴性的青年男女形象。
善解人意的晴雯。在众人皆逼宝玉追逐功名的同时,黛玉和晴雯可以说是宝玉的同盟军。且不说黛玉,就晴雯的这份理解和支持,就足以让宝玉视之为知己了。晴雯虽为丫鬟,但也知道在当时仕途科举的重要性,可是她更多关心是宝玉的心情,因此她从未劝过宝玉做他不愿做的事。在第七十三回中,宝玉听说贾政明日要盘考功课,“便如孙大圣听见了紧箍咒一般,登时四肢五内一齐皆不自在起来”,只得连夜温习,众人陪同亦担心忙碌万分,正在此时,小丫环的通报让晴雯心生一计,向宝玉道:“趁这个机会快
装病,只说唬着了。”此话正中宝玉心怀,于是晴雯与众丫鬟们制造声势,帮宝玉度过了这个难关。如此的情谊,只有知己才有此心,是绝非袭人等人所能想到的。
三、晴雯——
—封建世俗的可悲祭品
在我们全面了解了晴雯的独特性格和魅力后,我们不难发现,晴雯她美丽动人,聪明伶俐,品性高洁自尊,具有坚贞不屈的反抗斗争性格,但同时她的尖酸刻薄也使她在那个年代必然无法生存,必然会招至嫉妒乃至杀身之祸。因此,在小说的第七十七回中,晴雯的悲剧达到了高潮,也同时趋于了结束。
从判词中我们看到对晴雯的评价是“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皆因诽谤生”,这也从中暗示了我们晴雯的死因是出于他人的怨恨和诽谤。在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第七十四回中“搜检大观园”时晴雯的“拒抄”行为。她不仅对王善保的奴才嘴脸讥讽和指责,更公然对封建主子进行了反抗,这必然会受到小人的暗算。因此在“拒抄”之后,王善保家的趁势去告倒了晴雯,王夫人本就不喜欢过于妖娆的丫鬟,怕带坏了宝玉,这一番谗言,更是一种雪上加霜了。所以,王夫人在忍了两日后,带了一人来到了怡红院,以一种浩大的声势来“办咱们家的那些妖精”。最可怜的是当时的晴雯因病已经“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就此还被两个女人“从炕上拉了下来,蓬头垢面,架起来去了。”临行时,王夫人还吩咐手下人“把她贴身的衣服撂出去,余者好衣服留下给好丫头们穿”,这一席话是对晴雯的侮辱,更是一种打击,使晴雯带着一
身的重病和满腹的屈辱离开了那个把她剥得干干净净的荣国府。
曲婉婷母亲怎么了一个与世俗抗争的光彩女性最终还是被剥夺了生和爱的权力,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祭坛上可悲的祭品。
在经历了晴雯的嬉笑怒骂后,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她可爱,她善良,她刻薄,她痴情……无论她如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反抗那个令她不满的社会,但最终她没有走出时代的悲剧。“心比天高”终落得“抱屈夭风流”,“风流灵巧”怎奈何“寿夭”“诽谤生”。一首《芙蓉花女儿诔》将晴雯的一生命运娓娓道来,那不仅是宝玉对晴雯的感情,也是作者曹雪芹先生的心声。我们可以把晴雯看作“曹雪芹心灵中的宠儿,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高度结合的艺术品”。他用手中的笔谱写出一曲薄命女儿的挽歌,以一个真实的悲剧控诉一
个时代,用赞美的声音歌唱一个光彩照人的形象,
仔细品味,晴雯让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
1]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3.[2]陈桂声.划破乌云浊雾的理想之光———
论晴雯[J].红楼梦学刊,1995,(4).[3]冯文楼.晴雯:一个悲剧性的存在[J].红楼梦学刊,1994,(2).
[4]周汝昌.红楼梦新证[
M].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1998.[5]刘心武.画梁春尽落香尘———
解读<红楼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社,2003.[6]周汝昌.点评红楼梦[
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近代汉语词缀“老”“头”“子”的发展演变
高艳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摘要:词缀“老”“头”“
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不具备词汇意义却有语法作用附着在词根上,这也是我们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除词头“老”的构词能力稍差外,词尾“头”、
“
子”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实义词虚化而来。关键词:现代汉语;词缀;词尾
词缀“老”“头”“子”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词缀,不具备词汇意义却有语法作用附着在词根上,这也是我们判断词缀的主要标准。除词头“老”的构词能力稍差外,词尾“头”、“子”都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它们都是由最初的实义词虚化而来。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语法史上一个大转变期,是古代汉语面貌开始发生巨大改变,现代汉语面貌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汉语学者们通常把唐、五代看作是近代汉语的发端。下面我们就来考察一下词缀“老”“头”“子”在这一时期的发展的历程。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刘坚编著的《古代白话文献选读》,以下简称《文选》。
词头“老”来自形容词“老”,最初是表示“年老”或“年长”的意思,后来由这种形容词“老”逐渐虚化成词头(王力《汉语史稿》)。同时王力先生还认为词头“老”可用于人和动物两方面,这两种“老”字都是在唐代产生的。我们调查了《古代白话文献选读》(刘坚编著),“老”作为词头的用法在南北朝、唐代作品中是很少见的,南宋时期的《碾玉观音》中有“老拙”、“老丈”这样的词语出现:
老拙家寒,那讨钱来嫁人。府上正要寻一个绣作的人,老丈何不献与郡王?
严格地说这两个“老”还不能算作词头,因为他们还有表示“年老”的意思,意思还比较实在,但是已经有了
作为词头的迹象。“老公”、“老婆”的“老”最初都是“年老”的意思,直到宋末元初,将丈夫称作“老公”,将“妻子”称为“老婆”,“老”才算作词头。
自从你嫁了老公,我家寒,攀陪你不着,到今不来往。
(宋人词话简帖和尚)大尹监教中放出两家的老婆来。(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老虎”中的“老”是词头这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在《文选》检索到的“老虎”这个词一直到元代《朴通事》作品中才出现,因刘编的《文选》篇目有限,王力先生考察到“老虎”、“老鼠”这些词在宋代就出现了。像现代汉语一第24卷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Vol.242006年6月JOURNALOFTAIYUANINSTITUTEOFEDUCATIONJun.2006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