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综合•发展/教学随笔
李田玲
(义乌市宾王中学,浙江金华322〇00)
摘要:在史铁生的很多散文中,有许多关于母亲形象的描写,如《合欢树》《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母亲是史铁生散文中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初中阶段学习史铁生的散文,教师带领学生透彻地解读史铁生散文中的母亲形象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初中语文;史铁生散文;母亲形象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2155(2021)05 -0082 -02
史铁生在21岁时双腿瘫痪,带领他走出人生困境的重要人物就是他的母亲,母亲在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构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对其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史铁生撰写的散文中有很多关于母亲的描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是能够带领学生深人分析解读史铁生散文中的母亲形象,可更好地了解史铁生的思想轨迹,同时也是领悟其散文内涵主旨的关键。
―、史铁生散文中的母亲形象分析
(一) 敏感且小心的母亲
“敏感且小心”是史铁生散文中常见的母亲形象,如《合欢树》这篇散文,就记录了母亲四处奔波,为“我”寻药治腿,经历不断的希望、失望、再希望、再失望,使母亲的性格也变得更加敏感起来,她的精神也变得越发紧绷[u。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之中,母亲敏感而又小心的形象被刻画得更加深刻。秋天,母亲会害怕“我”因为看到窗外枯黄的落叶而感到自己的不幸,连窗外的落叶也要遮挡住。甚至,她会在生活当中规避“跑”和“踩”这样的字眼。相较于瘫痪的“我”,母亲的精神似乎更加敏感,总是时刻小心翼翼地关注着“我”的情感动向。
(二) 执着且乐观的母亲
“执着且乐观”也是史铁生散文中常见的一种母亲形象,如在《有关庙的回忆》这篇散文中,
母亲为了能够帮助“我”到工
作,不断地去劳动局申请,一遍一
遍地向别人介绍着自己的儿子,
在多次被拒后,连“我”都不抱有
希望,但是母亲却始终没有放弃,
这样的奔波一直持续到母亲离世
之前。由此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
非常执着的人,她从不会放弃她
的儿子。同时母亲也是乐观的,
如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中,
记录了母亲曾经两次提出带
“我”去北海看花的经历,她想要
通过菊花生命的灿烂,让“我”对
生活时刻保持希望,这样的母亲
无疑是乐观的,表达出了母亲对
“我”生命的殷切期盼。
(三)沉默而坚初的母亲
史铁生曾经说过:“儿子的不
幸在母亲那儿总是会加倍。”自己
瘫痪后,情绪总是暴虐无常,甚至
将这种情绪发泄到母亲的身上。
但面对儿子性情的转变,母亲却
将自己痛苦的情绪都隐藏了起
来,她总是沉默地营造着和以往
一样的氛围。如在《秋天的怀
念》这篇散文中,就记录了在
“我”发怒时母亲只能悄悄地躲
起来,在“我”暂时平静时,他又
悄悄地走进来。而这样沉默的母
亲又是非常坚韧的,在“我”患病
时期,母亲的肝病也在不断加重,
她常常因为肝疼无法人睡,但母亲
却从未向“我”诉过一次苦。她只
是咬紧牙关,默默地承受着所有的
痛苦,坚韧顽强地与命运作对抗。
(四)理解且宽容的母亲
在史铁生的散文中,“理解且
宽容”也是常见的母亲形象,如在
《合欢树》这篇散文中写道:写作
并不是母亲期望“我”走的道路,
但是当母亲看到“我”开始写作
时,还是无条件地支持“我”,甚
至会冒着雨为“我”借书,只要
“我”对任何•件事情产生了一
丁点的兴趣,母亲都会大力地支
持“我”。这其实就是母亲对
“我”极大的理解,而不是只懂得
爱,却不理解“我”,母亲知道
“我”心中的痛苦,理解“我”的遭
遇,知道“我”想要做些什么,并
总能够适时给予“我”安慰。而
理解的背后,其实是母亲的爱与
宽容,面对瘫痪的“我”,母亲总
是将自己的悲伤压于心底,始终
以一个陪伴者的姿态,默默地站
在“我”的背后,但却不给予“我”
过多的打扰,这样充满理解的陪
伴,也是一种宽容。
二、史铁生散文中关于母亲
形象的意象
史铁生散文中母亲的形象是
非常多样的,她“敏感且小心”
“执着且乐观”“沉默而坚初”“理
解且宽容”。对于这些多样的形
象塑造,作者除了通过语言直接
描述外,也将母亲的形象融于很
多具体物品的意象之中,如秋菊、
合欢树、地坛。了解这些指代母
亲的意象,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
地掌握史铁生散文的含义。
第一,秋菊。在史铁生的散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旬• 2021.5
文中,“秋菊”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意象,如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中,两次提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的经历,在母亲去世后,“我”在妹妹的陪同下,去北海看了菊花。这里的“秋菊”就与母亲的形象相连。“秋菊”喜温,但却耐寒,“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这里的花,指 的就是菊花,菊花在百花凋残时独自盛开,这足以看出菊花顽强的生命力。这“秋菊”是母亲对“我”的殷切期盼,同时也代表了“我”心中母亲的形象,母亲就像那秋日绽放的菊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永远乐观地面对生活,并让“我”明白 “好好活”的真正含义。
第二,合欢树。在《合欢树》这篇散文中,所描写的并不仅仅是一株普通的植物,合欢树的形象还与母亲相连。文章记录了母亲所养的合欢树经历了先生后死的生长过程,并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这里,“合欢树”就象征着被母亲细心照顾、并从绝望走向希望的“我透过合欢树也可以看出,母亲种的合欢树,虽然第二年没有发芽,但母亲并没有将它扔掉,次年合欢树不仅长出了叶子,还茂盛繁密[2]。母亲对合欢树的悉心照料,就像是对“我”的细心照顾,母亲对合欢树的殷切期盼,也是对“我”的殷切期盼,母亲希望“我”能够像合欢树一样活下来,“我”与合欢树一样,都是在母亲坚韧无私的爱下获得了成长。
第三,地坛。“地坛”也是史铁生散文中重要的意象,地坛沉默不语,从一定程度上就是母亲的象征。如在《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中所写:地坛在“我”出生四百多年前就存在在那里,尽管“我”多次搬家,但却一直都在地坛的周围,并且离它越来越近,地坛就像是“我”的守护者,时刻与“我”相伴。“我”每天都会去地坛,而母亲每天都会到地坛寻“我”,地坛是“我”生命观形成的地方,而母亲很多难言的痛苦也是在地坛后流露的。地坛见证了“我”从绝望走向新生。在作者
的生命中,母亲与地坛一样扮演
着重要的角,地坛就是母亲,解
答了“我”对于人生的疑问。
三、史铁生散文中对母亲形
象的情感
(一) 赞美和感激
史铁生的一生是非常不幸
的,他在21岁的时候就遭受到了
瘫痪的打击,人生陷人绝望和低
谷,但同时,史铁生又是幸运的,
因为一直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时刻
陪伴在他的身边,即使是在他双
腿瘫痪、性格暴怒时,母亲也从来
没有离开过他。在史铁生的笔
下,母亲是激发他勇气的人,但同
B寸母亲也是活得最苦的人,“坚
韧”两个字几乎贯串了母亲的一
生。如在瘫庚初期,史铁生的情
绪非常崩溃,他甚至一度想要去
自杀,在这种绝望的处境中,正是
因为有了母亲的陪伴,带领他走
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若是没有母
亲,“我”可能早已放弃了生的信
念,正是因为有母亲的任劳任怨、
不计付出,不管他如何暴怒,都能
给予他最大的理解和宽容,所以,
史铁生是非常感激的,他想要通
过文章中对母亲的描写,表达对
母亲的感激之情[3]。同时,在史
铁生心中,母亲就像是“秋菊”与
“合欢树” 一样,有着坚韧的生
命,面对苦难,母亲从来没有退
缩,她顽强地与命运作对抗,并
且,母亲用自己对待苦难的方式,
帮助史铁生解答了“如何活”的
问题,让史铁生明白了生命最重
要的就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会
了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就
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作者希望通
过对母亲形象的塑造,让更多的
人了解到他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
亲,以此表达对母亲的赞美和
讴歌。
(二) 错位和遗憾
人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子
欲养而亲不待”,在史铁生与他母
亲的故事中便是如此,他们母子
的感情似乎总是存在着错位,并
因此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如
在瘫痪初期,史铁生受到了重大
综合•发展/教学随笔 83
的打击,在病痛折磨“我”的时候,
“我”也在尽力地折磨着母亲,
“我”排斥母亲对“我”的爱,拒绝
母亲对“我”的爱,任由自己将悲
伤的情绪发泄给母亲,而忽略了母
亲自身的焦虑和痛苦。这是史铁
生与母亲情感发生错位的第一步。
当“我”能够用写作重新回人生
价值的时候,想要与母亲分享
“我”人生喜悦之时,母亲却因肝
曲婉婷母亲怎么了癌去世。这就是“我”与母亲情感
的第二个错位。此时“我”真正冲
破人生的痛苦与执念,想要去回报
母亲对“我”的爱,母亲却已经离
“我”远去,她只能出现在“我”的
梦里。“我”非常希望母亲没有
死,还可以给“我”报答她的机会,
但母亲却再也不会回来了,“我”
对母亲这份迟来的理解和爱,成为
“我”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如
在《复杂的必要》这篇散文中,史
铁生就写到母亲走得实在是太突
然,有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提
起母亲,而当母亲过世10年后,
当我有勇气去看她时,却连母亲
的坟都不到。对于这种错位和
遗憾,史铁生只能将其记录到文
字当中,通过母亲形象的塑造,来
说出自己心中的爱。
史铁生战胜人生挫折的经历,
曾经激励过一代人,但在他生命成
长的背后,其实一直有一位坚軔、
乐观、默默付出的母亲,正是因为
母亲,史铁生才能够从绝望的困境
之中走出来,因此,在史铁生的很
多散文中描写了母亲的形象。在
学习史铁生的散文时,教师带领学
生深人地去解读文章中母亲的形
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史铁
生散文的主旨内涵。口
参考文献:
[1]黄书彤.互文性视域下
史铁生散文中的母亲形象[J].中
学语文,2020(32) :30 -33.
[2]王家贵•当年不懂曲终意
再听已是曲中人:探史铁生《秋天
的怀念》主旨[J]•中学语文教学
参考,2020(30) :78 - 79.
[3]花居白•斜风细雨不须
归:读《史铁生散文》有感[J]•高
中生之友,2020(4) :37 -38.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下旬• 2021.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