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入门基础知识
摘要:本文归纳整理了会计“管理活动论”主要观点;从历史和逻辑
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作为记录的会计”的命题;并进一步证实了会计是
一种管理活动;从“会计管理”角度对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学科划分问题
进
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本质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记录会计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管理活动论最早是由我国已故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教授和阎达伍
教授在1980年提出的。同年,余绪缨教授提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
统”(葛家澍,2000)。引发了建国以来会计本质问题的新一轮论争,“信
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成为争论的主流观点。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
代中期“二论”渐成合一倾向(吴水澎,1986),直到九十年代争论渐趋停止。会计学者逐渐转向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准则的研究,具有中国特会
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葛家澍,2000)。一直以来,人们着重会计信息失
真及其治理的探讨,似乎会计本质问题已经不再重要,没有意义或者短期
内无法统一。
二、会计“管理活动论”概述
杨纪琬、阎达伍教授率先明确提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
的一种活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会计工作都是一种管理工作,处理会计数据和加工会计信息本身也是一种管理工作”;这种管理包括
“反映、监督(控制)以至于预测,决策等管理职能”;会计管理活动论和
会计管理概念是会计工作经验的总结;会计具有社会属性;会计管理是一
种重要的价值管理。
王世定教授深刻而又清晰地剖析了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哲学基础,
丰富了会计“管理活动论”的内容,主要有:信息系统的本质也是管理或
管理活动;会计反映的目的和终点是影响人的行为;“鲁宾逊会计”是控
制当前、规划未来;现代会计的发展增加了会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即增
加了管理的深度和广度;无论古代会计还是现代会计都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以较少的投入,换取较多的产出;会计参予决策的整个过程,是企业
的管理部门之一;“过程控制”和“观念总结”是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
控制规定了反映的范围和程度,控制是推动反映发展的动力,反映的结果
要受控制有效性来检验;会计是由是人参加的管理实践活动,这种活动需
通过主体、客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会计客体即会计工作对象应为
社会再生产过程;会计不仅影响和控制社会再生产的物的方面,还影响并
控制处于社会再生产各阶段中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使他们进一步对再生产
过程施加影响;会计应是一个开放系统;世界上不存在抽象会计,会计既
具有技术性,又具有社会性。
三、会计产生发展史:会计管理功能、管理体制不断分化,不断完善的历
史
“会计”一词起源于我国西周时期。当时的基本含义是:既有日常的
零星核算,又有岁终的总合核算,通过日积月累到岁终的总合核算,达到
全面、正确考核财政经济收支的目的(郑汉中,1994)。”“核算”之“核”意指“核实”,“算”既有“计数”之意,又有“计划,筹谋”之意;
“考核”有“检查”、“分析”之意。综合起来,即会计既核算,又检查、
分析;既有计数,又有计划、规划(筹谋,也可称为预测、决策)、检查、
分析,或者说会计既核算,又管理,古已有之。当今,在相当一部分小生
产者中,“会计”即“记账,算账”,懂会计的人“精明”,会“算计”;甚至有的会计专家也把“会计学”称为“算计之学”。何谓“算计”,笔
者认为,是收入与支出比较计算利润,既可事前进行,也可事中、事后进行,进一步说就是包含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就是管理;“精明”是懂经营,会管理。这种朴素的会计观念显然与“会计”古意有
耦合之处。无独有偶,英语“Accounting”的词根“Account”也是既有“计数,书写,报告”也有“考虑、盘算”之意,后者如“Takeomethingintoaccount”意指“当做决定或判断时,要考虑到某个
事实”。非常接近于“慎重判断或决策”之意。显然“Accounting”(会计)有两方面内涵。笔者认为:会计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管理职能,一部会
计产生、发展史就是会计管理职能不断演变的历史,会计管理功能、管理
体制不断分化、不断完善的历史。
(一)原始采集狩猎阶段这一阶段大体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方式为
集体采集、狩猎,统一分配。此时的会计属于简单的“计量、记录”,如“刻契记事,绘图记事,结绳记事”等。目的是对劳动成果进行记录,监督,控制物品的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变动,确认所有权。
(二)自然经济下的农业、手工业生产阶段这一阶段大体属于奴隶社会
和封建社会,生产方式为个体所有个体生产,所有者、管理者、劳动者集
于一身。后期虽有手工业作坊,进行雇工生产,但所有者(兼管理者)也参
加劳动。小生产者一般没有专职会计(当然不排除一些庄园有了专门的簿记),会计仍属生产的附属职能,大多凭记忆、盘算,也有非专业化的簿记。这种会计可称之为“记录、计算”阶段。记录并监督财产物资的增减
变动,计算并分析、规划收支余额。
(三)机械化工厂生产阶段这一阶段大体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
家作为所有者开始脱离生产劳动,为了监督、管理生产工人的劳动,及时
了解生产情况,经营管理好自己的企业,资本家开始设立专职会计,有了
专门的簿记系统,产生了复试记账法。同时,由于生产加工过程的复杂化,出现了成本核算的萌芽。簿记信息报送资本家(所有者兼经营者),但作为“商业秘密”,对外界是秘而不宣的。这种会计叫做“记账、算账、报账”簿记阶段。显然,它是“资本家直接用来控制和反映经济过程的工具(裘
宗舜、吴茂,1988)”。
(四)股份公司制生产阶段随着电气、铁路、矿山业的出现,生产规模
越来越大,单个资本无力承担,集资入股的需要产生了证券市场,进而股
份公司大量出现,一个股份公司往往拥有众多现实和潜在的所有者和债权人,所有者与经营者、劳动者开始分离,这就需要对外报告和披露企业经
营信息和财务信息。另外,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化,使会计要素日趋复杂,产权的划分日益困难,需要专门的确认程序。以“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程序为特征的现代财务会计开始产生,随着固定资本的不断增加,折
旧会计出现,成本核算渐趋完善,以核算为主的成本会计独立出来,会计
发展进入“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阶段。会计信息既要向管理者报告,又
要向所有者、债权人等报告,并开始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披露。向管理者报
告是为了加强内部管理,向所有者、债权人报告是为了让其作出恰当的投
资决策和对管理者进行管理、控制。
(五)集团公司制阶段“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袭断阶段。美国
会计入门证券市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要求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这导致一系列公认财务会计准则的出台,标志现代财务会计正式形式。与
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加强管理的需要催生了管理会计,财务管
理、成本会计也渗透到了成本管理领域,与管理会计逐步交叉融合,进一
步丰富深化。
四、会计的演变过程
(一)现代会计的原始基因简单的“记录,计算”是现代会计的萌芽,“记录(脑记或簿记),计算”包含着现代会计的原始基因。由于经济活动
和经济关系由简单到复杂,推动“记录”活动由脑记到簿记,由不需确认
到需要确认,由记静止的财物到记运动的资金,遵循“记录一记账一确认、计量、记录”的发展轨迹。而“记录”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经济利益关
系(或产权关系)的“确认”(或确定)、计量和跟踪理顺。显然,没有会计
记录,现实产权关系将难以说清;二是对经济活动(财产物资变动,资金
运动)的显现、监视和控制,这种显示结果也会作用于人,这两方面都应
理解为“管理”概念应有之义。在“账簿”上“计算”叫“算账”,否则
仅称为“计算”。算账可以在事前、事中、事后,事后计算应为历史的逻
辑的起点。事后算账必然过渡到(下期)事前,再到事中计算,进而发展到“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这已经是管理的全部内容了。以上构成“计算一算账一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分析”发展脉胳,历史事实也的确如此。
(二)会计的演变过程会计的演变路线为:简单记录、计算-簿记-财
务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由不需报送(他人)到需
要报送(他人),报送由内到外,是由于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层次不断
增多、外化而导致的。其历史和逻辑起点也应为“记录、计算”式会计。
其演变路线为:“(记录、计算式会计)报送自己(或自己知道)-报送管理
者(所有者)-报送管理者,再报送所有者-报告管理者,向市场公开披露。”这种报送或报告也是为了加强管理,加强管理者对企业的直接管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