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
高密五中    孙德芳
一、教案背景
1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2    学科:语文
3    课时:一课时
4    学生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2)自主学习,掌握文中的字词
3)划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句子,体会作者心里路程。
二、教学课题
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难。
三、教材分析
《我与地坛》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史铁生以朴素生动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历和所思,第一部分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第二部分是永恒的母爱,作者在无尽的追思中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另一方面,写母亲,实际是写作者对母亲及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体味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通过解读地坛景物对我的启示,领悟作者从颓废到奋起的过程。品味语言,感受母子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通过解读地坛景物对我的启示,领悟作者从颓废到奋起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
1    史铁生身残志坚的人物图片和简介
2    第一部分景物描写的视频朗读
3    当今社会漠视生命现象的图片
四、教学方法:诵读 鉴赏 写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青春瘫痪作家”三个词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史铁生就“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的残废了双腿”,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生命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是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接受这份生命中最残酷的伤痛,还是干脆放弃生命。他面临人生最艰难的选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内心深处,看看他是如何走出这条黑暗的精神隧道的呢?
() 教学目标
1、体味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通过解读地坛景物对我的启示,领悟史铁生从颓废到奋起的心理变化过程。
2、品味语言,感受母子间的深情。
()检查预习
1走进作者
史铁生曾经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地区看它。不是不断地去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者的心灵,看这心灵的可能与去向。”
  “他瘫痪以后,又患上了严重的肾病,身体上只留下了一个受损的左肾,用他的话说发动机,轮子都坏了。”陈村如实评价:“他完整的保存自己,依然快乐”“通常并不抱怨,知道感恩。” 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史铁生
王喜微博
    世界上跑的最快的短跑运动员卡尔刘易斯曾说:你事真正的强者,你比我快。image.baidu/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fm=result&fr=&sf=1&fmq=1332148041109_R&pv=&ic=0&z=&se=1&showtab=0&f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A%B7%CC%FA%C9%FA%BB%E1%BC%FB%C1%F5%D2%D7%CB%B9&s=0
2 字音 字形
剥蚀 bō    坍圮tān pǐ 玉砌雕栏qì  熨帖 yù  亘古不变 gè譬如 pì  cù然
juàn    缘分fè沧桑cāng  cáo  声名狼藉jí    焦灼zhuó    祷告dǎo
3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一写我与地坛    二写我与母亲
  自主学习
思考问题:
1、从1--5段中出:我是以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进入地坛的?那时地坛又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用原文回答)
2、浏览6--7:我在地坛想到了什么?他想明白了吗?(用原文回答)
3、我在地毯中看到了什么?(出文中的3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不到工
作,不到出路,忽然间什么也不到了。”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 “四百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阑。”“剥蚀琉璃”“淡褪朱红”“坍圮高墙”“散落玉砌雕栏”,琉璃也罢,还是朱红高墙也罢,这都是人工雕琢的虚荣表现。所以地坛失去了外表的虚化和浮华,它的荒芜也是外表的荒芜。
  2P5(6)“一个人,出生了.....降临的节日。”
    P5(7)“怎么活,这却不是......恋人”作者想通了。
  3、不衰败  指名读P3(3)  录音P4(5) www.tudou/programs/view/Vm9f-16_2pk/  齐读“譬如”内容 
    五、合作探究
    1 、这个荒芜并不衰败的园子给了作者什么启发?
生析:蚂蚁“摇头晃脑”“捋虎须”说明他是快乐、悠闲、自由的。“疾行”说明他充满活力,充满
信心,有目标。
瓢虫:先“爬”接着“祈祷”,最后“开空”,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生活的轨迹。
蝉蜕:也许是觉得自己合这蝉蜕一样空空如也,也许新生获得也像蝉蜕一样经历蜕壳的煎熬吧!
露水:没有生命的小小一滴露水也能甩出万丈金光,人又该如何?也许是即将面临死亡也应精彩度过,而不是消极的等死。
    园子里处处时时洋溢着生命的律动,那些身微弱小却生活的精彩的生命们向史铁生昭示着:活是一种权利,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对于这仅有的一次,我们应该好好把握,即使残废了,我们也要直面现实,珍爱生命。这是作者从中感悟的人生真谛。
补充:当今社会漠视生命的现象屡见不鲜:①小悦悦事件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0%A1%D4%C3%D4%C3%20%CA%C2%BC%FE&in=23454&cl=2&lm=-1&st=-1&pn=3&rn=1&di=21263480520&ln=2000&fr=&fm=result&fmq=1332148333609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3&-1&di21263480520&objURLhttp%3A%2F%2Ffinance.nfdaily%2Fcontent%2Fimages%2Fattachement%2Fjpg%2Fsite88%2F20111020%2F001bb9d887441009de2f08.jpg&fromURLhttp%3A%2F%2Ffinance.nfdaily%2Fcontent%2F2011-10%2F20%2Fcontent_31759490.htm&W400&H315&T12159&S122&TPjpg ②药家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2%A9%BC%
D2%F6%CE&in=7281&cl=2&lm=-1&st=&pn=19&rn=1&di=134549940795&ln=1999&fr=&fm=&fmq=13321483658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19&-1&di134549940795&objURLhttp%3A%dnet%2Farticleimage%2F2011%2F04%2F23%2F17380168.jpg&fromURLhttp%3A%2F%2Fyongyuanrenxing.blogbus%2Flogs%2F128615499.html&W600&H450&T8037&S186&TPjpg③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校车被撞,造成20人死亡。校车核载9人,实载64人,严重超载。image.baidu/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8%CA%CB%E0%CA%A1%D5%FD%C4%FE%CF%D8%D3%DC%C1%D6%D7%D3%D5%F2%D0%A3%B3%B5%B1%BB%D7%B2&in=32447&cl=2&lm=-1&st=&pn=6&rn=1&di=5358990915&ln=1278&fr=&fm=&fmq=133214839754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6&-1&di5358990915&objURLhttp%3A%2F%2Fimage.s1979%2Fallimg%2F111117%2F398_111117081836_1.jpg&fromURLhttp%3A%2F%2F5zbj%2Fviewnews-83191.html&W799&H600&T11029&S110&TPjpg
    像石门落日那样活着,即使即将下沉也要将地上的每一个坎坷照的灿烂,生命的最后光辉依然绚烂夺目;就像雨燕那样活着,勇敢地去迎击风雨的挑战;像孩子们那样快乐的活着,在冬雪覆盖看不到一点生机的时刻,用脚印来讲述生命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像苍黑的古柏一样活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坦荡自如。地坛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可它那种醇厚深重,超然博大的历史沧桑,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思,是谁也改变不了的。它的形体可变,可活力永存,它就像一位智者,不动声的启示作者从颓废中振作起来,从一个残疾人成长为北京作协副主席,完成了质的飞跃。
  2、文章对母亲的描写是琐碎的,快速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或者细节出来,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动。
学生提示;(1) “有一回……没有反应。”“仍”表示站立的时间很长,体现了母亲对我一人去地坛的不放心,还在出神的想事。“仍”字看出母亲是一份牵挂,一种担忧,平淡之中蕴含着浓浓的爱意。(细节描写)
2P6 2
母亲无言的帮我准备,又目送我去地坛,选用了五个知道和一个不知道,体现出母亲对我的理解与深爱,大爱无言。(心理描写)
3)我去地坛后,母亲一人在家胡思乱想
母亲在家想什么,不去设想,那是体会不到的母爱,也不能完全懂得母爱。通过对母亲矛盾、痛苦、担忧的描写,体现母亲的坚韧与伟大。母亲的爱有多深,母亲的痛苦就有多深。母爱总是毫无张扬的。
4)母亲爱我,还体现在常常去地坛我。为什么要,怎样?母亲为什么不让我知道他在我?
母亲理解儿子,一方面担心儿子,另一方面要顾及儿子的自尊心,母亲懂得儿子的心理,可儿子那时却不能体谅,回应母亲的心,有一回我故意不让母亲到我。多年后我听见老人说:“真没想到园子有这么大”时,头一次意识到“有过我车辙的地方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现在想起来,悔恨之情无以复加。
六、课堂练习
联系自己对亲情的感悟,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节选了一、二两个部分,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叙述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沉思流连所观察到的人生百态和对命运的感悟,讲述的中心是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诵读——体悟”法,诵读学生很投入,可是对文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体悟到。学生不明白作者为什么能从地坛中感受到生命的律动。我要求学生从第57节的描写中寻答案,费了不少时间。
反思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认为学生在理解文本时不能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带到文本
中去,再有就是学生缺少那种人生经历,不能和文本产生对话。更主要的是我们的学生生活中情感缺位了。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部分学生已经串连起自我的生活体验,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