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钦州市第一中学秋季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最近,读到国内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都不约而同地把人物命名方式以及相关判词,当作理解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关键。
    关于人物的姓名,他们或以为给小说中的人物取姓命名是一门十分讲究的学问,它往往起到点化人物、暗寓褒贬、活跃气氛,甚至是提纲挈领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谐音正是“这样”,
或认为“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诸如此类的夸张说法,虽不必过于较真,但用以指导普通读者和青年学生理解《红楼梦》,可能会出现某些偏差,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错,《红楼梦》中部分人物的姓名,确实含有某种特殊功能,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小说采用谐音方式,或者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如甄士隐(真事隐)和贾雨村(假语存),或者点出了人物的特殊遭遇,如“娇杏”谐音“侥幸”,“冯渊”谐音“逢冤”,“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等。虽然这似乎是小说中已然存在的事实,也是大家熟知的,但由此出发来理解人物,总有贴标签的嫌疑,容易陷自己于教条主义的泥潭。
    这里的关键在于,文学作品主要是以形象感人的,形象又是借助人物的生动具体的言行,通过展示特定情境中的复杂人物关系表现出来的。对形象的鉴赏,哪怕用概念介入,也不能脱离形象,不能采用贴标签的方式来对形象加以一一对应或寓意上的一一落实,即使《红楼梦》人物的姓名在谐音上给人以某种暗示或寓意,但这种暗示和寓意仅仅代表着形象的某个侧面,况且也只是对部分人物形象的理解起指向性作用,而对另一些形象的理解作用甚微,甚至根本不起作用。
    总体来看,《红楼梦》对一些相对次要或者边缘化的人物,用名字谐音方式突出其某方面的特征,以方便读者阅读,而最主要、最关键的人物,则较少给人以谐音双关方面的联想,力图以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展示出形象的立体性,这是作者在处理数以百计的人物时,采取的一种基本策略。诸如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主要人物,我们很难从谐音中到某方面的符号性特征,道理正在此。即便在某些场合,脂砚斋评语对有些人物的名字给出了意义的指向,比如把“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但这种带有倾向的抽象阐释之意义,并不能涵盖自然生命的渐次推进,即从作为起点意义的元春,到阶段性的迎春和探春,再到“三春去后诸芳尽”的惜春这一过程。当然,更不能涵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每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在理解人物命名时,即便撇开具体人物的言行,仅仅是在抽象层面因谐音而引发一种符号式把握,对有些人物也是不能作简单化处理的。比如“秦可卿”,究竟是“情可亲”还是“情可轻”,或者是“情可倾”乃至“情可清”,从清代开始直到今天,有持续的争议。
    所以,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即便某些人物的姓名谐音给人以意义的指向,但仅仅把这种谐音作为理解的一个侧面,并通过自己阅读的具体感受,努力发现这一侧面所涵盖的以及不能涵盖的其他方面,这才是阅读伟大作品的正道。因为,相比揭示名字的符号性功能来说,对人物具体形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选自詹丹《猜谜不是理解的正道》,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些名师的导读书籍把人物命名方式和判词当作理解《红楼梦》的关键,可能会使读者误入阅
    读歧途。
    B.少数人夸大《红楼梦》中人名寓意的作用,虽然不必较真,但若用这些观点指导青年学生就要
    慎重了。
    C.曹雪芹处理《红楼梦》所有人物时,力图立体地塑造形象,很少使读者产生谐音双关方面的联
    想。
    D.“元、迎、探、惜”谐音为“原应叹息”是脂砚斋评语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的名字给出
    意义指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二两段从几位名师有关《红楼梦》的整本书导读的观点切入,引入论题,提出自己的见
    解。
    B.第三段先直接否定了《红楼梦》部分人物的姓名对理解作品或者人物有一定的指向性,然后指
    出由“谐音”解读人物的危害。
    C.第四、五两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对人物形象不能用贴标签的方式加以分析的观
    点。
    D.末段收束全文,强化了“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出发”的观点,指出“对人物具体形
    象的真切感受,才是更为重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阅读伟大的作品,理解人物姓名的谐音和理解人物从形象本身的具体言行同样重要。
    B.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的姓名谐音提示作者整体的创作原则。
    C.对《红楼梦》中的每个次要人物,都可以通过谐音的符号性特征去分析理解。
    D.秦可卿的姓名暗示了她生性风流的特点,是对其有关情节的映射。
    (二)中国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6题。.
       故园①别(节选)
    流沙河
    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
    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
    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
    就象熟悉自己的掌纹
    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
    就象熟悉自己的面影
    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
    在这里悄悄地结了婚
    在这里歌在这里哭
    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
    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
    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
    现在我要回城去了
    眼泪滴着恋栈之情
    别了我的小母鸡
    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
    别了我的老公鹅
    感谢你夜夜为我守门
    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
    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
    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
    让蝼蛄来弹琴
    让蟋蟀来吹笙
    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
      【注】①故园指金堂县青白江区域厢镇槐树街5号的余家老宅。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到48岁(1966—1979)曾生活在那里。
    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在这里歌/在这里哭”,看出“我”的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
    生经历的见证者。
    C.“恋栈”指马舍不得离开马棚,“恋栈之情”指诗人恋念故园。“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写满
    了诗人的不舍与眷恋。.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
    灶、菜园。
    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三到六行,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狐狸妈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D.“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思乡曲入梦,写出了故园牵绊着“我”,感情真挚动人。
    6.诗歌选择小母鸡、老公鹅作为告别的对象,有何用意?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散文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