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故事》母题分析
日本记录片《狐狸的故事》(Story of The Fox)上世纪80年代初曾在我国放映,由上海电影译制厂童自荣、刘广宁配音。《狐狸的故事》是结束后,引进的第一批外国影片。时间大约在1978年,中日签订友好条约之际。当时共引进三部片子,其他两部是《望乡》和《追捕》。
母题是一般话题,从这个话题而展开的故事是一种阐述,任何一个话题,每当它的意义带普遍性后必然倾向于抽象化,适当的名称也不复存在。这些就是母题的特征。母题是不可分解的最小的元素。下面,对影片的母题结构进行一下分析。
一、【影片中涉及的母题】
  影片讲的是一对公母狐狸的经历,涉及爱情、父爱、母爱、苦难等母题。通过一棵生长在日本北部鄂霍次克海边老橡树的叙述,以拟人手法虚构了一对公母狐狸的经历,运用独特的拍摄手法和贯通全片的俊美四季自然风光,向观众展现了北方狐狸的生活。
二、【苦难母题】
苦难是我对于本片印象最为深刻的母题。小狐狸稍稍长大些时候,狐狸爸爸就把他们全部赶走,让他们独立面对世界,经历苦难。在那些小狐狸中,只有最早离开的那只经受住苦难的考验,生存了下来,其它的都由于无法独立的面对生存而死了
最初,当小狐狸一天天地长大,学会了猎食的本领后,最终狐狸爸爸和妈妈下狠心把他们心爱的孩子赶出了自己家门,小狐狸极不情愿,在家门口徘徊良久,而此时的狐狸妈狐狸父母甚至去追咬孩子,好让它尽快离开,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它独立地出去接受苦难的洗礼,成长为像狐狸父母那样的狐狸。
人类也是如此。日本非常注重和善于研究本国孩子和其他国家孩子们的心理状况,能力和个性及性格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便更早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从而让这个纪录片更具有抽象的普遍意义。
如何将本片的母题的启发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呢?家长应该充分正视这一问题,甚至要学习《狐狸的故事》中所表达出的一些含义,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去适应社会,吃点小苦头算不了什么,不仅要提高子女们的学习水平,同时还要更多的培养他们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技巧,完善心理水平,重视各种生活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这与知识水平的培养同样重要。
在生活上其实孩子们并不缺乏更多的照顾,而要让未来之栋梁们更多的积极参与到生活中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更多宝贵经验,为今后顺利进入社会,参与竞争和合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培养大量有独立人格和良好生存能力的孩子,比培养高分低能的孩子要重要得多。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苦难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它会伴随我们一生。当我们经受住苦难的磨炼,战胜困难我们就距离我们的梦想更近一步。要学会用平和的心态接受上天赐予我们的一切苦难,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苦难。另外,要学会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苦中作乐。
三、【母爱母题与父爱母题】
再讲一下片中的另外一个母题:母爱和父爱,或者说是为后代无私付出的本能。故事里的母爱母题主要体现在,狐狸妈妈为养育孩子,到农场偷鸡,被夹断脚,因感染而死。父爱母题则体现在,狐狸爸爸独自照顾几个子女长大,教他们捕食的本领。
与之类似的是,人类“慈母严父”的概念父爱指引我们人生的导航灯。母爱心灵停靠的港湾。母亲多数都温柔,爱唠叨我们的生活,他对于我们成长的教育更多的体现在做人上,她
或者希望我们包容他人,爱护老幼花草万物,珍惜身边的人,在低谷时给我们安慰,她希望我们做有心人,大度的人,开心的人父亲严厉,有时也幽默,他对于我们成长的教育更多的体现在做事方式,途径上,他希望我们做有用的人,懂得经营之道的人,或者其他的其实慈爱也好,严厉也罢,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地成长,尽职尽责,无怨无悔。
在父母中,我们常常会更喜欢其中一个,觉得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爱你。让我们选,我们会选谁呢?很多人会选择母亲。这是理所当然的,在冬天,提醒我们多穿衣服的是母亲;上学前,为我们准备好早餐的也是母亲;放学后,为我们炖鸡汤的也是母亲。就像片中的狐狸母亲为了孩子受伤死去。在行为上,关心我们的是母亲。儿父亲总是在暗地里关心我们。父爱与母爱不同,他把爱藏在心底。同样是伟大的。片中的狐狸父亲教会孩子生存的本领让他们独立,何尝不是一种伟大的爱。父爱同样是伟大的,只是付出爱的方式与母爱不同而已。
父爱无言,母爱体贴。包容了世界上的一切温暖气息和所有感动。父爱与母爱更不是“越俎代庖”,该孩子自己去完成的事情,父母不可以去包办,哪怕孩子暂时可能不会做,也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摔打,父母只需给予关注和提醒就好,让孩子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
以上便是我对《狐狸的故事》的母题个人理解和分析,有不足之处还请老师多加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