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1
李丽萍
1
符明弘2演员张雯
(1.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2.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和进行推论,是一种毕生发展的能力。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受到关注。由于成人心理理论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存在差异,为了考察成人心理理论,高级的心理理论任务被广泛使用,本文将见于研究报告中的各种成人心理理论任务范式作总结和分析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向。
关键词:成人心理理论;任务范式;不足和趋势 中图分类号:B8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301-3
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ToM)是对他人心理状态(包括信念、愿望、情绪、意图、知识、感知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的能力(Wimmer&Perner,1983)。对心理理论的探讨源自于1978年Premack &Woodruff 对"黑猩猩是否拥有心理理论"的探究;1983年,Wirmer&Pemer 开始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有关心理理论的问题,并首创了著名的“错误信念”研究范式,从此,心理学家们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儿童在4岁左右获得心理理论,但并不意味着4岁以上的正常个体的心理理论能力都是完整的,无论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年幼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都会在推断他人心理方面出错。Happe 于1998年开创了对正常成年个体的心理理论的研究。心理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把握成人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趋势对探索个体的社会认知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并且心理理论能力在人际交往、学习及社会适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探讨特殊成人的心理理论缺陷机制有助于从心理理论能力训练的角度进行干预,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成人心理理论,但成人心理理论在发展模式和水平上与儿童不同,如果采用与儿童相同的研究方法考察成人的心理理论,其有效性受到质疑。目前,由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处于探索时期,研究方法不够成熟和完善,有学者采用图片故事发等来考察成人的心理理论,也有高级的心理理论任务被广泛使用,以下是常见的研究任务范式:
一、错误信念任务 (一)成人版错误信念任务
Birch 和Bloom (2004)设计了成人版的意外转移任务,故事如下:Vicki 在家里练习小提琴,房间里有四种颜的盒子(依次为蓝、紫、红、绿),当她练习结束后将小提琴放在了蓝的盒子里,然后出去玩去了。此时Vicki 的妹妹Denis 来到了房间,将小提琴从蓝盒子里转到了红盒子里,同时改变了四个盒子原来的位置(变成红、绿、紫、蓝顺序放置)。阅读完故事后请被试回答:“当 Vicki 回来想要拉小提琴的时候,首先将从某种颜的盒子里去的概率是多大?”。国内学者李晓东,黄艳秋等(2007)
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不理想。
(二)回避型错误信念任务
Friedman 等人(2004)在研究采用了三地点回避型错误信念任务,贾红桃,郑红兰(2006)在其研究
中考察了大学生在此任务中的选择偏好和反应时,发现大学生已经完全具有完整解决三地点错误信念任务的能力,言语标签
时要把它运用到社会主义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为指导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今中国人民认识和解决问
题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精神动力,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对处于改革起点上的中国有着不可估量、无法替代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第6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P36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P289页.
[3]陈雷.马克思[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6.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P2.
[5]张一兵.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29页.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P14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P73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P14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P220.
[10]十七大报告[N].人民日报,2007-10-15.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
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2
受到忽视。
(三)多重嵌套错误信念任务
在二级错误信念的基础上,Rutherford(2004)采用了多重嵌套错误信念任务来测量成人心理理论的发展,不同的嵌套水平可以防止天花板效应或者地板效应的出现。张雯(2010)将其翻译成中文,并根据我国文化背景进行修订,对于成人心理理论的测验,采用到三级嵌套水平,如:ToM3:(a)小红相信妈妈认为爸爸认为糖果在冰箱里,(b)小红相信妈妈认为爸爸认为糖果在橱柜里。另外还有3、4个对应水平的控制选项,不牵涉心理状态,只是对事实的推论,如:控制3:(a)小明躲在爸爸妈妈藏糖果的房间的隔壁书柜上方,(b)小明躲在狗狗吃掉糖果的房间的隔壁的上方。
二、失言识别任务(faux pas recognition)
为了测查年长个体的心理理论水平,Valerie E. Stone
等人首先提出了“失言识别任务”范式,用来测量7~11岁儿童的心理理论水平。许多研究者将此任务用于正常成人体(王异芳等,2005;李孝明等,2010; 白新荣,2010)的研究;同时,失言识别任的测试范围更广,例如:自闭症患者(Baron- Cohen et al.,1997;Beaumont et al.,2006);精神疾病患者(Dolan & Fullam,2004)、聋人;效度更高,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对心理理论水平的不同层面进行了分解,因此较多的被研究者使用(刘希平,安晓娟,2010)。
任务采用图片—故事法,即给被试讲故事的同时呈现
图片,之后要求被试回答问题。如经常被使用的“水晶苹果故事”:小丽给她的朋友小倩买了一个水晶苹果作为生日礼物。小倩的生日宴会上,有许多人送给她礼物,她不记得是谁送了她什么礼物。几个月后,小丽到小倩家玩,不小
心把水晶苹果打碎了。小倩看到后,说:“不用担心,我从来就没喜欢过它,不知道谁在我生日时送给我的”。之后询问被试5—8个问题。“有没有人说了不应该说的话?”;“谁说了不应该说的话?”;“为什么她不应该这么说?”“她为什么会这么说?”;“小倩记得那个水晶碗是小丽送的吗?”;“你认为小丽会有怎样的感受?”等。
三、其他任务 (一)双重欺骗任务
Happé(1994)在研究中使用双重欺骗故事,考察被试是否理解故事主人公的意图以及作出回答或行为的原因。白新荣(2010)翻译成中文,用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理论。故事举例:在部队演习期间,红军抓到了蓝军的一名士兵,想从俘虏这里打听出蓝军坦克部队的藏匿地点。红军知道坦克要么在平原要么在山区,也知道这个俘虏不想告诉他们,他想要挽救他自己的部队,并且因此肯定会撒谎。俘虏很勇敢也很聪明,他不会让敌人发现自己的坦克的。这些坦克确实在山区。现在当敌方问他说蓝军的坦克在哪里时,他说:“它们在山区。”讲完故事后,提问被试两个问题:“被捕的人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另一
方的敌人将会去哪里寻坦克?为什么?”
(二)双重情感任务
Happé(1994)在研究中使用的双重欺骗故事来考察
被试心理理论中情感认知和推理的能力。白新荣(2010)翻译成中文,用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理论。故事举例:芳芳和乐乐是最好的朋友。两人都参加了相同的绘画比赛。芳芳非常想要赢得比赛,但是,当结果公布出来的时候,是乐乐赢得了比赛而不是她。芳芳很悲伤她没有赢,但是她很为朋友得到这个奖而高兴。芳芳对乐乐说:“干得好,我很高兴你赢得这个奖!”在家里芳芳对她的妈妈说:“没有赢得比赛我很悲伤。” 提问被试两个问题:“芳芳对乐乐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芳芳对她妈妈说的是真的吗?为什么?”
(三)故事理解任务(Misunderstanding task)
即Happé(1994)在研究中使用的误解任务来考察被试是否能够体验到故事主人公当时的情感状态及行为的原因和成人有关情绪认知和故事推理的能力。故事举例:一个夜贼刚抢了一家商店,正在逃跑。当他正在往家跑的时候,一名巡警看到他掉了他的手套。巡警不知道这个人是一个夜贼,只是想告诉他,他的手套掉了。但是当警察对着夜贼喊的时候“嗨,你,停下来”,这个夜贼转过身,看到巡警后自己投
降了。他举起他的手并且承认他确实打劫了当地的那家商店。提问被试两个问题:“当夜贼那样做的时候,警察会感到惊奇吗?”“当警察只是想要他拿回他的手套,他为什么这样做?”
(四)白谎(善意谎言)任务(White lie)
Happé(1994)在其研究中使用白谎故事以考察被试能否识别或理解善意的谎言,以及是否能够恰当解释故事主人公为什么要说善意的谎言和理解情感心理状态的能力。故事举例:一天小红的阿姨去看望她,小红非常喜欢这位阿姨,但是今天她戴了一顶新帽子,小红认为这顶新帽子非常丑。小红认为阿姨带着它看起来非常难看,并且认为她戴旧帽子比较好看。但是当阿姨问小红说:“你认为我的新帽子怎么样?”小红回答说:“它很好看。”故事后提问被试两个问题:“小红说的是真的吗?”“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小明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
白新荣(2010)采用双重情感任务、双重欺骗任务、白谎任务、故事理解任务和错误信念任务较为全面地考察大学生心理理论发展状况,发现白谎任务存在天花板效应,不适合用于测查大学生的心理理论。其余四种任务可以较好地测查大学生的心理理论,其各项任务以及故事总得分上,评分者一致性都达到了0.80 以上,计分的一致性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并把五个任务的问题进一步细化为认知、情感和意图三种心理理论成分的分析,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五)眼测任务(Reading the Mind in the Eyes Test) Baron-Cohen 等在1997年创造以用于测验成人
心理理论的方法——“眼神中读心测验”,并在2001年加以修订,一般称为“眼测验”(Eyes Test),要求被试根据仅呈现的眼部表情的照片判断和推测人物眼神中流露的心理状态。Baron-Cohen 等研制了共36张图片,其选择图片的标准是:正确选项不少于50%的人选择,错误选择不高于25%的选择。图片只呈现演员眼睛区域表情,要求被试从4个选项中,如 (a)嫉妒的(b)惊慌的(c)傲慢的(d)仇恨的,选出一个能正确描述图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的词。此方法的创造大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03
力地推进了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Sabbagh&Seamans,2008;李孝明等,2010;张雯,2010)。但此任务的局限是:辨别任务给予视觉呈现的刺激,对于研究自闭症患者的心理理论可能是无效的,因为他们通常无法很好注视他人的眼睛,在与他人的眼神交流中表现出回避(Baron-Cohen,Baldwin,&Crowson,1997)。
与正常成人的研究相比,学者们也采用这些测量任务研究特殊成人——聋人(Clark,Schwahenflugel,Everhart 和Bartini,1996) 、自闭症(Baron- Cohen et al.,1997a;Kleinman,Marciano,& Ault,2001)、脑损伤患者(Happe,Brownell 和Winner,1999)和精神疾病人(Fernyhough,Jones,Whittle,Waterhouse 和Bentall,2008;Dolan & Fullam,2004) 的心理理论,并取得系列的成果。这些研究几乎是见于国外学者的探究,国内应该进一步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以为特殊体的认知能力发展、心理等方面的研究作出贡献。
四、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尽管有这些任务范式可供使用,但在研究中,而对于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与年幼儿童相比,成人除了从信念、愿望来解释行为外,还常常依据人格特质进行解释(Wellman &Woolley,1990),这对成人心理理论任务能否真正测得其信念、解释和归因体系提出了挑战。
(一)成人心理理论任务的信效度有待检验和提高。 在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中,许多研究者仍沿用与儿童心理理论类似的任务范式,由于成人很可能会在这些任务中表现出天花板效应,这不仅影响了任务的效度,也无形中模糊了成人与儿童心理理论的区别与界限。因此,学者们需要设计能避免出现天花板效应的任务。新进提出和使用的任务范式的有效性也有待进一步检验,而限制心理理论考察任务效度的首要因素是心理理论任务的信度不高。因此,可增加心理理论测试的任务、心理理论问题和控制问题来提高任务的信度,以提高其效度。
(二)任务的测量灵敏度不够。
对成人心理理论任务的回答的评估是一种全或无的方式,即不是正确就是错误,无法测评到心理理论的渐进程度。个体错误回答了测查问题并不能表明儿童一点心理理论能力的都没有。单个错误信念实验能偏向证实阶段性的质变,而不适于证明较缓慢的逐渐量变,而逐渐量变在个体思维中是自然发生的。个体心理理论的发展模式可能是在逐渐量变达到一定阈限后,才能正确做出判断。研究发现成人心理理论某项任务的不通过并不意味着心理理论的完全损害,而多数研究者倾向于将心理理论作为一个非连续变量来测试。Charman 和Campbell (1997)认为心理理论能力不能按全或无的模式来考察,以基于一系列任务表现的一种连续性的量表进行评估将提高有效性。
另外,由于心理理论的成分是多元的,有研究者建议把心理理论分为社会知觉成分和社会认知成分。如果以被试在单一或少量任务上的表现推广至整体的心理理论能力,是有失偏颇的。下一步研究应探索、发展、采用多任务范式,逐级增加任务难度,以累加计分方式提高研究范式的灵敏度(王益文等,2004)。
(三)目前使用的任务范式几乎都是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缺少其他文化的修订和本土化修订。
目前研究中的心理理论的任务范式均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制订和实施的,国内的实证研究所采用的范式几乎是照搬过来套用,还没有根据本土文化环境和被试的特点编制的任务范式。王益文和张文新(2003)
根据国内情况对西方实验任务进行了修订,考察了外表与真实的区分、表征变化、错误信念等多种心理理论能力是较好的尝试,修订后的任务容易理解,冗余信息量少,测评项目较多。采用不同难度的任务累加计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量的灵敏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本土化的心理理论任务范式是一个较大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因此,后续的研究焦点之一就是对任务范式的探索和设计,以提高成人心理理论的可信度和有效性,为揭示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轨迹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佳燕,傅根跃,刘文庆.(2010).成人心理理论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心理科学进展,18(3),456-463
[2] 李晓东,黄艳秋,刘萍,徐健.(2007).成人在错误信念任务上的表现.心理学探新,27(3),44-47
[3] 贾红桃,郑红兰.(2006).从回避型错误信念任务看大学生心理理论的发展.高校保健医学研究,3(2)
[4] Rutherford,M.D.(2004).The effect of social role o n theory of mind reasoning.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95,91-10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