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生到贾瑞
作者:江 冬
来源:《初中生(二年级)》2008年第11期
        贾瑞在《红楼梦》中出场不多,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有关贾瑞的文字,不管是插述还是情节铺叙,曹雪芹似乎都刻意地对他予以贬斥和奚落,使其丑态毕露。其实书中贾瑞并未表现出什么大恶,最可恶的一点——对婶娘王熙凤有非分之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他的胆之所以能够膨胀,很大程度上是受了王熙凤假意的挑逗。后来他被王熙凤玩弄于股掌之间,曹雪芹非但不予同情,反而变本加厉,将他的死安排得极其恶心,实在令人费解。
        这是为了显示王熙风的手段自然是没有疑问的,在惩治贾瑞的过程中,王熙凤确实表现得十分狠毒。突出了王熙凤,但贾瑞岂不太冤?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曹雪芹对于贾瑞的“恨”肯定也非毫无来路。
演员张雯        依笔者看来,这其实是曹雪芹的含沙射影之法,贾瑞实则是张生的影子。贾瑞这一形象是由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张生脱胎而来的,他们之间有如下相似之处:
        一、张生第一次见到崔莺莺是在花园里,当时崔正在游园。贾瑞的心怀不轨第一次为王熙凤所知也正是在花园里。二、崔莺莺两次与张生订下幽会,第一次变了卦,第二次成全了张生。王熙凤也两次与贾瑞订约,不过一次也没去。三、张生名珙,字君瑞,贾瑞的名偏偏也是个“瑞”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人物的命名上是颇具匠心的,要么谐音,要么有出处有来历,相信在这里也不仅仅只是巧合而已。四、两人最相似的一点,就是性情上都对所追求的女子有极大的占有欲,千方百计去接近,在被拒绝与警告后依然不肯罢休,连性命都不顾惜。贾瑞因此送了命,张生因此卧病在床,若不是在第二次幽会时遂了意,恐怕也只有死路一条。此外,曹雪芹还直接摘来了用于张生身上的句子用在贾瑞身上,如那句“指头儿告了消乏”。
        曹雪芹又为何要影射张生呢?其实王实甫《西厢记》里的张生也不过是根桥梁,曹雪芹真正的目标是元稹《莺莺传》里那个最原始的张生形象。此张生不但始乱终弃,而且为了给自己开脱,将美丽的女子称之为“妖孽”,说她们“不妖其身,必妖于人”,劝人万万不可迷恋,周幽王就是因褒姒而落得国败身亡的下场。
        《红楼梦》整部书都是为女性而唱的悲歌、赞歌,曹雪芹对女性的尊重与同情是无需笔
者赘言的。所以,曹雪芹要用曲笔抨击贬损元稹(由于《莺莺传》的自传体性质,张生也即元稹本人)这种诋毁女性的道貌岸然之徒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贾瑞既附着元稹的魂,王熙凤作为女性代表在他身上出一口恶气,他又何冤之有?王熙凤能为女性们扬眉吐气,这才是她被曹雪芹冠以“巾帼英雄”的真正原因。如果仅以为她能弄权、耀武扬威的就受到如此高的赞誉,岂不辜负了曹雪芹的一番苦心?
        【超级链接】
        元稹与《莺莺传》
        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后人称“王西厢”),是在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后人称“董西厢”)基础上改编而来的,而董西厢又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元稹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莺莺传》是元稹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传奇小说,主要写的是崔莺莺与张生的恋爱故事。小说中张生性情温良、仪容端美,是满腹经纶的才子,崔莺莺则是出身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当
地发生兵乱,同样寄寓在寺中的远房姨母一家生命财产遭受威胁,幸得张生竭力救护。在谢恩的家宴上,张生对姨母的女儿莺莺一见倾心,写情诗托侍婢红娘传递。莺莺回复诗文,约他幽会。张生欣然赴约,却因“非礼之动”遭到莺莺斥责,但几天之后,莺莺却主动投入张生怀抱。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中,与莺莺情书来往,并互赠纪念物以表深情。但最终张生变了心,诬蔑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认为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忍情抛弃了她。小说作者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负心薄情的行为进行辩护。
        《莺莺传》影响深远,很多诗人、作家以其故事创作了作品,其中以元代王实甫的戏曲《西厢记》最为著名。《西厢记》大体上沿用了《莺莺传》的情节,只是结尾更换为张生奉旨成婚,与崔莺莺成就了美满姻缘。
        《红楼梦》人物名字的谐音
        甄士隐——真事隐
        甄英莲——真应怜
        霍启——祸起
        贾雨村——假语存
        娇杏——侥幸
        冯渊——逢冤
        秦可卿——情可轻
        秦钟——情种
        詹光——沾光
        卜固修——不顾羞
        卜世仁——不是人
        石呆子——实呆子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
        贾化——假话
        单聘仁——擅骗人
        坠儿——罪儿
        靛儿——垫儿
        张友士——张有事
        潇湘馆——消香馆
        梨香院——离乡怨
        蘅芜院——恨无缘
        仁清巷——人情巷
        十里街——势力街
        怡红院——遗红怨
        青梗峰——情根峰
        贾政、贾敬——假正经
        蒋玉涵——将玉含
        花袭人——花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