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张爱玲小说描摹的一幅幅人生图案,都浸染着灰暗颓落的调,是衰败时代的梦魇。一从旧文化背景中走出来的病态人物,苍白而委靡,他们不明不白,猥琐怯弱,心中充满了凄惶与悲凉,却无从逃脱,只能无可奈何往下沉。本文以曹七巧为研究对象,剖析病态人生人性并进而追索其根源,阐述人类生存的困境与超越生存困境的焦灼痛苦。
关键词: 《金锁记》;曹七巧; 人生悲剧
以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上海为背景,表现主人公曹七巧在一个封建贵族家庭里畸形的性格发展,展现人性在黄金枷锁下,在不正常的环境里受到压抑、扭曲和摧残。主人公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由一个曾有青春温情的曹大姑娘变成阴鸷毒辣凶狠的姜老太太。至今已有无数的评论家就曹七巧这一形象进行
一 、七巧的命运历程
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在传奇里寻普通人,在普是再适合不过的了。七巧原是一个麻油店老板的女儿,节俭,
形容枯槁的曹七巧流着泪躺在床上,回忆少女时代和肉店
------。如果她
也就卖了。”七巧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哥哥“良心”的实质:“奶奶不胜似姨奶奶吗?长线放远鹞,指望大着呢!”。她在娘家时的命运掌握在父兄的手中,这为七巧在那新旧杂揉的社会里,扮演在金钱与情欲两支魔爪支配下,此起彼伏,无所依托的孤独者的角铺了基路。
七巧以一个麻油店老板女儿的小市民身份闯入官宦世家,在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里,注定了曹七巧终身的悲剧。在这个家庭里,七巧被划在圈外:贵族家庭里的奶奶小们以“清闲贞静,守节整齐,择词而说,不道恶语”等妇德标榜其价值,而麻油店家庭中长大的七巧任性要强,性格暴躁,举止粗俗,出言不驯,不想用贤惠明理的面具遮饰自己奔腾跳跃的生命之水;在生活原则上,外在环境要求她“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封闭圈中完成“夫虽贱为贵”的从一而终道路。而七巧偏有强烈固执的“私念”,甚至想在某种程度上基本维持本我,自主命运,溢出篱笆墙,外在实处的家庭情况和七巧本有的内在心态剧烈地错位。
二、 黄金的枷锁
“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锁,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
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她知道她儿子恨死了她,她婆家的人恨她,她娘家的人恨她。”七巧又何尝不恨周围的人?回溯七巧的曲折人生:自己被戴上沉重的枷锁,又残忍地套在别人身上。她是不幸被奴役者,又是狠毒的“施虐者”。曹七巧为什么亲手制造子女的悲剧?谁制造了曹七巧的悲剧呢?
作品的主人公处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封建社会制度虽已崩溃,但封建思想文化,道德和礼教仍根深蒂固,新旧文明杂糅交错的畸形社会,女人对于男人的依赖和自我无依的心态使其在男权社会中倍受压抑而不自知。曹七巧正是在矛盾与挣扎中一步步走完封建文化和男权主义为她铺就的既定道路的,她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抗争的失败。
张爱玲在《谈女人》一文中指出:“在上古时代女人因为体力不济,屈服在男人的拳头下,几千年来始终受支配,因为适应环境,养成了所谓的妾妇之道。”在传统男权主义下女性被摧残奴化。女性因为没有独立成为“人”的价值,为了起码的生存,很容易被“金锁”锁住,从而导致女性自我的严重异化。父母之命的婚姻(七巧的婚姻具体由“代父行权”的长兄操办)、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恃强凌弱的族权财产分配,从一而终的封建家庭文化,这些让带有野性和自然人性的七巧在贵族家庭中无所适从,心理严重失衡,迫使七巧由近人性扭曲为远人性。七巧之中异变为封建文化的帮凶扼杀青年一代的幸福,肆无忌惮地葬送女儿的生命。这充分显示了封建思想文化对生命强烈的摧残性。不仅七巧由人变鬼的过程和异变证明了中国传统大家庭及其代表的伦理思想的吃人本质。恪守封建妇道的大奶奶三奶奶也潜隐地显示了这样的意义:面对爱情缺席的婚姻,无情的、荒唐的丈夫而丧失常人的快乐,自己变成了“屏风死鸟”。“玻璃匣子里的蝴蝶的标本,鲜艳而凄怆”,并照当时整个社会,像这样的女性又是何其众也。这样,作者在当时中国社会大背景上,划上了苍凉的一笔。
金钱对女性的异化是七巧悲剧命运的又一重要原因。张爱玲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也流露出这种观点。《金
锁记》这个题名本身就象征着金钱的枷锁束缚了女主人公,它隐括了主人公独特的遭际和命运,“金锁”象征着金钱对人的钳制。金钱对女性的异化,最常见于“金钱婚姻”。这使女性彻底物化、俗化和非人化,使他们异变为商品。正是由于金钱的魔力,使姜公馆的残废二爷化丑为美,让青春健康的七巧与姜家的地位金钱达成了协议,并使七巧戴上了强硬的婚姻之枷,再锁上永久的“金锁”。在《金锁记》中请安、分家、赶季泽、恋子、妒女几个大场景中都有七巧对金钱关切的描写。七巧敏感执着霸占焦虑于钱,原因有几个:
三、自身性格的作用
七巧的疯狂,除上述因素外,其自身的因素也占重要作用。“性格决定命运”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合曹七巧。她既是自身悲剧的制造者,又是制造别人新悲剧的阴谋家。如果七巧温和贤良,怯懦屈从,逆来顺受,她就能对自己的特殊婚姻静以处之,对身边的人平心静气。再退一步来看,丈夫死后正式分家,得到了财产,她原本可以挣脱黄金的枷锁,平静地生活下去。然而她却自愿充当金钱的奴隶,再加上由此而来的情感苦闷,二者纠结在一起,双重地扭曲了她的性格。本就热情要强,敏感多疑,牢骚善妒,泼辣刁钻的七巧,变鬼也回变成厉鬼。分家主事后,多重压力使其个性更加乖戾畸形。她的种种恶毒举措无非是企图掩盖她的沉溺软弱,她的变态报复只是徒有其表的挣扎。她曹云金老婆
浅析《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生悲剧
◎海美灵
(下转第228页)
看过了春江花月;奏得了凄清琴韵;品过了一味茗茶;诵得了豪迈诗律。忽而觉到,吾祖辈之古训胜似人间繁华。——题记
我寻着祖先的足迹走去。 触摸在斑驳的墓碑前,不时心生感慨。这是他们那一辈人的足迹。一场岁月的洗礼后就要抹去了痕迹,它埋藏了多少人心酸的往事。岁月真是无情,爬上那人的发梢,爬上了那人的眉宇。只看那人衣着朴素,谈吐不凡。那人告诉我:“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了本”那人说完便匆忙离去,无影无踪.......
走的那天装作很匆忙的样子,因为怕看见你湿了眼眶。看着家乡和你都变了模样,听说家乡的红砖墙被人挖走了,砌上的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他们拥有的。只见一块木牌上尚在那句话:“世世代代传香火……”
记忆中,爷爷的背影是多么的心酸。爷爷经历了太多太多,我很不解爷爷说“时代好了过上好日子了你就对这一角钱视而不见吗?人不管有多大的成就也不能忘本啊!”听了爷爷这句话使我恍然大悟,是啊,时代的变迁带给我们太多太多,也让这世界上改变了很多的东西。也让我明白了很多,人不管有了多大的成就都不能忘记这个世界上最质朴的精神便为节俭。
留下了紫荆城,却留不下昔日繁华;留下了茶叶,却留不下祖先智慧;留下了汉装,却留不下昔日古人的才智。我留下了那句话,却留不下那人的足迹。寻过了足迹,寻过了回忆。我追寻着爷爷的足迹,我追寻着他的话。爷爷的足迹不再清晰了,我快步跑去。我会记住爷爷的话,我会将这份爱延续下去,用眼睛去分辨人言可畏。看过了人间繁华更重要的是不要忘记人间最质朴的精神便为节俭。
叶落得荒凉,人心也荒凉。望着空荡荡的屋子让我缠绵悱恻。多年以后我再次来到家乡,家乡的一切都变了。这片土地曾让
寻◎闫紫萱
端与变态的关节点。沦落的个性和人性的弱点如一把双刃剑,毫不留情地刺伤别人,也刺伤了自己,曹七巧的疯狂让我们体会到一种人性深处最痛苦的悲怆。
总之,张爱玲以女性的观点审视女人在大家庭衰微破败过程中的沉浮,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心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她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的女性“大观园”中,曹七巧是最复杂、最深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曹七巧的生命历程,带黄金的枷锁,一级级地走近没有光的所在,其中交织着金钱与情欲,金钱与人性的抗争。这使读者感到这个典型人物的巨大艺术魅力。因而曹七巧作为一个被异化的女性,被设置在这样一个苍凉的背景之下,其悲剧性塑是成功的。但这个人物形象带给我们的联想和思考是深刻的。从她奇特的经历和性格中,我们会联想到中国传统家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比如亲情,婆媳关系等。在过去的文学史上,我们常见到描写婆媳冲突的作品,如《孔雀东南飞》中焦母赶走了无可指责又与儿子感情深厚的媳妇,至于母亲和亲生子女之间的关系,满耳充盈的是对“伟大母爱”的赞歌。对母性中残忍的一面,在文学创作中极少体现,即使偶而有之,也往往体们从人自身的角度审视母性,对母性不光彩的一面进行客观关照。因此可以说,曹七巧形象内涵的复杂性及其
丝丝相扣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从中升华出的丰富深邃的文化意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罕有的。将曹七巧作为中国家庭关系“被食、自食与食人”循环链中的一环来探讨,这一形象有深刻的意义。通过对这一形象的解析我们还可以从中窥见张爱玲深刻的思想和杰出的艺术才华。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年12月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5月
[3]《张爱玲全集》 长春出版社出版 2002年4月
(作者单位:河南省沈丘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