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抗美援朝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之
初,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抵抗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入侵所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电视剧《三八线》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度加工,将
现代艺术创作与真实的历史背景有机结合,既满足
了观众的审美需求,又尊重了历史的严肃性和崇
高感,避免了将严肃题材戏说化和英雄人物神圣
化等弊端,为战争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成功
的范本。
清初诗论家叶燮将诗歌概括为“理、事、情”
三个概念:“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物之变态。凡形
形,音声状貌,举不能越乎此……幽渺以为
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方为理至事至情至
之语。”一般认为,“理”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
规律;“事”即客观事物的生发与呈现形态;“情”
为客观事物的“情状”和精神,是创作主体与意象
客体交融的结果。笔者认为,“理、事、情”的审美
创作理念,很好地解决了对战争题材电视剧“艺术
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的综合要求,在历史的
客观存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架设起审美认知的
桥梁。
一、伟大战争的审美之理
如何表现抗美援朝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理 • 事 • 情
——试析电视剧《三八线》的审美旨趣和艺术特
刘 荃
电视剧《三八线》从微观的叙事视角,通过一个个
具体鲜活的人物形象,深刻发掘人物和事件的典
型意义,从而使个别人物和事件达到典型化的高
度,并在个别的形式中反映出一般的本质规律和
普遍的社会意义。①
1.人理:丰富的人物性格与角的成长历程
电视剧《三八线》以李长顺、张金旺等鸭绿
江边普通的渔猎户成长为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为主
线,以一连一班、运输班、医疗队等为主要视角,讲
述了志愿军入朝作战至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全过
程。李长顺因父亲和弟弟被美军飞机炸死而执意
参军报仇,而未婚妻王常芳原本与张金旺订了娃娃
亲,这一微妙关系导致李长顺和张金旺之间一直
明争暗斗,甚至在新兵选拔时还将张金旺推倒;李
长顺在朴实的渔猎民本性(代表广大农民阶级)与
军队“一切行动听指挥”所代表的组织性、纪律性
和全局观念的冲突中不断成长。刚开始,李长顺屡
次违纪:为留住父亲的唯一遗物——鱼叉而破坏
部队的内务条令,在第一次作战时私自冲锋而阻挡
己方机射界、暴露了志愿军入朝的秘密,为改善
战友伙食私自打猎导致连队被美军轰炸,被烈士
遗孤“小李子”的战争热情所感动而擅自将其留在
部队,面对朴弘哲父女无法开而放走了整个韩军
大队……而张金旺在与李长顺的“较劲”中,一直
Televisi Television 2016ision 2016Television
Televisi Television 2016ision 2016
史兰芽主演的电视剧
Television China 希望做一名“真正的”志愿军战士。
起初,他并不理解后勤运输的意义,认为“是娘们做的事”,但在老班长的引导和炮火的洗礼下,他逐渐意识到后期运输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志愿军运输队战士,不仅抓住了潜伏特务,而且与李长顺并肩战斗。此外,胆小、体质差的栓子多次在战斗中“趴窝”;李长清很长时间不能克服“晕血”的心理障碍……但这一切“缺陷”的描写,并没有影响志愿军战士的审美形象。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对事物如实的描写,人们不能光画他所看到的东
西,而必须首先要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②人民军队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像剧中所说“咱们是战士,
但咱得先是个人”的朴实境界。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电视剧《三八线》的创作团队对于战争中人性的理解和把握,避免了以往部分战争题材电视剧在刻画正面角时脸谱化、程式化的弊端,提升了角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2.军理:真实的战争场面与可信的战士形象审美真实是以历史真实为镜像的战争题材影视剧必须遵守的创作信条。而某些影视作品用现代武器和战法,置换了历史上真实的“小米加步”的人民军队的武装,导致某些“神剧”出现,不仅愚弄了观众的智商、降低了作品的艺术品质,而且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削弱了历史的厚重感。《三八线》则从科学的军事角度,准确再现和还原了朝鲜战争的细节与全貌。如中美双方的武器装备、战术素养、战时如何挖掘防空烟道、中国连级战斗部队的火力配备战术、
运输队老班长与美军飞机周旋的实战经验等,这些都成为该剧客观展现朝鲜战争的有力支撑和塑造人物的着力点。抗美援朝是一场军事力量不对等的战争,志愿军较之“联合国军”处于相对劣势,对军事力量差距的客观认同,实际上是对先烈们的尊重和致敬。对军理的认同与强调,同时也回应了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事迹的怀疑。电视剧用较长的篇幅,正面描绘了一班战士在过度寒冷而逐渐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革命意志与严寒搏斗、六班战士全部牺牲的过程,还原了志愿军战士冻死牺牲在阵地上却依然保持着潜伏姿态的历史事实。
3.胜理:道义的倾向与胜利的根源
在军事上处于劣势的志愿军为什么能够战胜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占有优势的“联合国军”?中国和朝鲜人民对保家卫国的强烈渴望和相互之间的鱼水深情、联合国军之间的猜忌与背叛,这些成为电视剧《三八线》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所有志愿军战士都来自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在保家卫国和与朝鲜人民同仇敌忾等质朴思想的指引下,中朝军民紧密团结在一起,成为战胜“联合国军”的民族基础:一方面是得道多助。志愿军在筹粮过程中,毅然将宝贵的口粮送给已经断粮的朝鲜母子,朝鲜人民组织民夫队积极配合志愿军作战;一方面是失道寡助。美军一直在歧视、利用韩军,将韩军作为掩护自己撤退的炮灰和吸引志愿军注意力的诱饵。为了维护其战略部署,美军阻止包括韩军家属在内的难民穿过桥梁,并向试图冲关的韩军家属车辆扫射、误炸,导致朴弘哲妻子身亡,“联合国军”内部的种族歧视在战俘营中表现出来……这些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志愿军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电视剧《三八线》
的创作团队努力挖掘抗美援朝战争的共性与中朝人民的历史个性,有机结合,通过外在的感性材料表现客观现实的本质,使作品具有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叙事策略下的艺术之事
“事”
作为客观事物的生发与呈现,是艺术工作者想象与创作的结果。查特曼用“故事”(叙事所描绘的部分和存在条件,包括内容、事件、行动、角和背景等)和“论述”(故事如何表达的部分,包括时间顺序、选择和文本连贯性、文本参
与者与参与关系等)来表达叙事方式。③
从这个角度看,电视剧是艺术家利用叙事技巧和艺术手段,通过精秒的结构设计、情节安排和细节刻画,从现实中提取具有重大典型意义的引人入胜的东西,甚至给它注入更高的价值,从而使平时看不见的符合规律的最本质的东西显露出来④的超自然艺术作品。
1.叙事:以点代面和知微显著
电视剧《三八线》采取散点式多线索交叉(平
Televisi Television 2016ision 2016
Television China 行)的叙事方式。该剧在人物设计上,将具体角
分置于野战部队、后勤运输部队、医疗队、朝鲜民夫队、联合国军、家属等战争体系中的多个方面,李长顺、张金旺、王常芳三个人的成长历程与韩军朴弘哲的悲剧命运,或平行或交叉,辐射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部。曾有一些影视作品在表现具有史诗彩的战争题材时,往往自上而下地反映敌我双方战略战术之间的较量。这种全景式的叙事方式固然气势磅礴,但容易忽视战争中的个体;而微观的叙事视角,实际上是对战争中的最小单元——普通士兵及其人性的关注,观众能够从“主人公”视角了解其成长与遭遇,体悟其或喜或悲的心路历程。多线索的叙事方式使不同角之间的故事相互呼应、关联和冲突;而散点化的叙事视角可以使观众洞悉战场的广大,同样具备“全知视角”的特征。此外,电视剧将视线从抗美援朝战争这个相对封闭的战场,延伸到更为宏阔的时代背景下,如:以连长张达铁为代表的老兵们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李珍英是朝鲜阿爸收养的日本侵华战争时山东商人的女儿,美军内部的种族歧视,
“小李子”
在读报纸时了解到美国本土的反战争情绪等,开放性的叙事结构增强了电视剧的观赏性
和叙事张力。
2.形事:艺术渲染与意象表达
视听元素是影视剧的感性存在方式,情节的
呈现必须通过视听语言来实现。眼睛与其他感官
“结合为一体,
产生出一种达到美的极致的效果和一种迄今为止还无人知晓的精细……就像一个
隐喻接着一个隐喻,照亮了黑暗的洞穴,我们见到了那无形的思想的坚硬而可触及的物质外壳高高
悬挂着”。⑤电视剧《三八线》
在影像设计上,利用志愿军的黄绿调与“联合国军”的深灰黑、
朝鲜冬天的白和春夏的青绿、炮火的红和战地的黄黑、回忆时的棕黄,形成了时间与空间、敌与我、现实与浪漫的意象性呼应,传达出志愿军的朴素亲民、美军的骄横跋扈、韩军的悲哀情绪、美丽的朝鲜国土惨遭摧残、士兵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等意蕴所指。为了实现这些效果,《三八
线》使用了意识流和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如在龙
缘峰战役后,栓子因过度思念战友而产生幻觉,牺牲了的战友们消失在他的怀抱中;龙缘峰战役幸存的战士们如铜墙铁壁般屹立在山巅,红旗在阳光下猎猎飘扬;牺牲的六班战士如同雕塑般“坚守”在伏击阵
地上……此外,该剧还细致地描绘了志愿军战士们在“联合国军”的反复冲锋和轰炸下的心理状态:冲锋与炮轰形成的机械节奏以及间隔时的沉寂,强化了战争所营造的恐怖气氛,令观众在漫长、枯燥而震撼的炮声中体味到无法抑制的恐惧。于润洋指出,“抽掉情感的思想基础,将它抽象化,用情感来排斥思想,这无疑是错误的……作品的价值,决不仅在于它生动而强烈地表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而更在于蕴藏在这种情感表现
中的深刻的思想性”。⑥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传达出《三八线》创作团队对志愿军战士们的深深敬意。
三、情:人性的真情和崇高的激情
“艺术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我们喜爱艺术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艺术能把现实的那种复杂而痛苦的真实情感转化为优美的感性形象”。和平年代里,观众已经不能完全理解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在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而艺术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观众对表现对象的情感体悟和投射,对自我承认和自我强加于自身的那些原则的自豪感和悲剧意识,以坚持人类的价值(理性和自由)和承认人类的局限性(天命和脆弱)
为基础,获得对人的尊严所抱的信仰。
⑦1.人情:微观视角下的个人体悟
作为战争题材电视剧,《三八线》
回避了宏大
Televisi Television 2016ision 2016
Television China 叙事,着眼于个体在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复杂而
充满人性的情感,使该剧呈现出与宏观视角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如李长顺直至牺牲前还未能完全摆脱“冲动”和“重情”的缺点,包括张金旺、栓子和李长清在内的诸多角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像老班长线才臣的武断、二排长在处理栓子“趴窝”时的简单粗暴,医疗队为抢救伤员错过撤退时机而牺牲了很多战友……剧中角所表现出来的不成熟,客观反映出中国军队发展的曲折过程,也准确地表达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此外,《三八线》以鲜明的“抒情”性,相对弱化了战争题材影视剧的暴力美学特征,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在战争题材影视剧创作上不同的审美追求。中国的影视剧创作推崇“含蓄、自然,注重对心灵情感的表现,不重视对外部对象世界的摹仿
再现”,⑧老连长张达铁在牺牲前的喃喃自语“一连、一连”、
张金旺缓缓爬过牺牲战友并收集他们所运送的弹药、多次对以往幸福生活的闪回……
实现了军队和个人在情感层面上的高度统一。由此看出,电视剧《三八线》更倾向于以“战争”写“情事”,突破了西方战争题材影视剧“注重人与自然的分别以及对外部对象世界的模仿再现”式以“情事”写“战争”
的固定模式。2.亲情:大爱与小情的交织
战争是人类冲突中最剧烈、残酷的形式。在战争的硝烟中,个人情感往往被忽视、碾轧和摧残。而《三八线》
却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志愿军官兵间的战友情。如栓子在急行军中掉队,李长顺和杨班长返回接应,在完全丧失体力的情况下硬是匍匐着准时归队;运输班老班长在日常生活中用严格甚至严苛的方式“调教”张金旺,但也如父一般牵挂、照顾着张金旺,在运输弹药的汽车着火爆炸的紧要关头将张金旺踢下汽车;为保护营救医疗队的小分队安全撤退,排长线才臣挡在美军和小分队之间,最后壮烈牺牲……与此同时,该剧也细腻而含蓄地表现了青年人的爱情,如李长顺和王常芳之间灼热的爱恋:李长顺参军后怕耽误王常芳而故意疏远,双方约定为了胜利暂时将个人情感置于一边,还有指导员陈平与护士长张秋萍、张金旺和朝
鲜姑娘李珍英等,都是将个人的爱情压在心底。而
李长顺、陈平和张金旺的相继牺牲,也让这三段爱情被终止于胜利前夕,这就更加突出了该剧的悲剧彩。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三段爱情的终止,反映出幸福的不易和军人的献身精神。而韩军军人朴弘哲的家庭悲剧,同样具有亲情的普遍性,朴弘哲幻想着维护韩军的尊严,希望将部下平安地带回家,却被美军和长官所抛弃,甚至连自己的妻女也无法保护,最后只能寄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与亲人团聚。电视剧是诉诸人们情感的艺术。作为战争题材影视剧,更应在“理、事、情”的审美追求下唤起美感共鸣,培养艺术趣味,激荡社会精神。电视剧《三八线》
虽然在一些艺术表现、个别细节上存在瑕疵,但创作得“很有感情”。
注释:
① 蒋孔阳:《形象与典型》,百花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31-32页
②[德]•赫斯:《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
宗白华译,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③ Chatman Seymour ,Story and Discourse:
Narrative Structure in Fiction and Film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78,32.
④[德]歌德:《论文学艺术》,范大灿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4页。
⑤ 郑林:《艺术圣经:巨匠眼中的缪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年版,第141页。
⑥ 于润洋:《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音乐研究》,
1981年第4期。⑦[美]E•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傅志强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导言。
⑧ 廖国伟:《艺术哲学初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4-145页。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
(责编 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