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清明是中华民族古⽼的节⽇,既是⼀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也是⼈们亲近⾃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清明节⽓⼀般是在公历4⽉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以下是为您整理的《2019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表》,供⼤家赏阅。
2019年清明节时间:2019年04⽉05⽇星期五⼰亥年(猪年)三⽉初⼀
2019清明节放假时间:2019年4⽉5⽇~4⽉7⽇共3天
【历史渊源】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的祭祖⼤节,属于礼敬祖先、弘扬孝道、慎终追远的⼀种⽂化传统节⽇。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明的祭祀⽂化,抒发⼈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历史悠久,源于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祭,古已有之。上古⼲⽀历法的制定为节⽇产⽣提供了前决条件,祖先信仰与祭祀⽂化是清明节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兼具节⽓与节⽇两⼤内涵,清明节⽓在时间和⽓象物候特点上为清明节俗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清明节⽓是⼲⽀历法中表⽰季节变迁的廿四个特定节令之⼀,这⼀时节,吐故纳新、⽣⽓旺盛、⽓温升⾼,万物皆洁齐,⼤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俗丰
富,归纳起来是两⼤节令传统:⼀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是踏青郊游、亲近⾃然。清明既是节⽓⼜是节⽇,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清明节不仅有祭扫、缅怀、追思的主题,也有踏青郊游、愉悦⾝⼼的主题。“天⼈合⼀”传统理念在清明节中得到了⽣动体现。经历史发展演变,清明节融汇了寒⾷节与上巳节的习俗,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体,具有极为丰富的⽂化内涵。
【清明习俗】
•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之⼀。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寒⾷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民因⽽呼之”,宋代宰相⽂彦博诗《寒⾷⽇过龙门》,诗中描写为“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绳⽽迁移。
荡秋千的历史很古⽼,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今为⼈们特别是⼉童所喜爱。
•踏青
中华民族⾃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郊游,也称“踏春”。⼀般指初
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四⽉清明,春回⼤地,⾃然界到处呈现⼀派⽣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踏青习俗由来已久。如《尚书•⼤传》⽈:“春,出也,万物之出也。”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唐宋尤盛。据《旧唐书》记载:“⼤历⼆年⼆⽉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
鞠是⼀种⽪球,球⽪⽤⽪⾰做成,球内⽤⽑塞紧。蹴鞠,就是⽤⾜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北⽅喜爱的⼀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是⽤来训练武⼠。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史•礼志》也记⾦⼈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明代,马球仍流⾏。
《续⽂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观打球的诗:“⽟勒千⾦马,雕⽂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筹。庆云随逸⾜,缭绕殿东头。”北京⽩云观前也有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直流传⾄今。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据说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第⼀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第⼆种传说与介⼦推有关,据说晋⽂公率众⾂登⼭祭奠介⼦推时,发现介⼦推死前曾经靠过的⽼柳树死⽽复活,便赐⽼柳树为“清明柳”。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柳圈,以⽰赐福驱疫。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们不仅⽩天放,夜间也放。夜⾥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
串串彩⾊的⼩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带来好运。
•扫墓祭祀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节的秋祭。清明扫墓,即
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节扫墓祭祖礼俗与信仰、祭祀、历法节⽓等⼈⽂与⾃然⽂化内容有关。中华民族⾃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扫墓祭祖习俗在先秦以前就有了,由于先秦时期南北风俗各异,有些地⽅扫墓不⼀定是在清明之际。先秦时代有些地⽅扫墓主要在寒⾷节与寒⾐节,到唐宋后清明扫墓才开始在全国范围盛⾏。唐代是各地墓祭风俗融合时期,沿袭清明墓祭风俗,并扩⼤到全国各地。从《礼经》的记载看,古代北⽅并没有清明上墓祭扫的例规,到了唐朝时清明上墓祭扫已成风⽓。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参与的事,数⽇内郊野间⼈往来不绝,规模极盛。在宋元时期,清明节已融汇了寒⾷与上巳两个节⽇习俗,并相传⾄今。
作为祭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种⽂化传统节⽇。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节”之名,古时⼈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祖先的节⽇以⿁节称之。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就是墓祭,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式。另⼀种形式是祠堂祭,⼜称庙祭,是⼀个宗族的⼈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的⼀种⽅式。还有⼀种情况是家在外地⼯作的⼈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上或⾼处⾯对家乡的⽅向遥祭。清明节祭祖,按照习俗,⼀般在清明
节上午出发扫墓,扫墓时,⼈们要携带酒⾷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物供祭在亲⼈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折⼏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礼祭拜。
清明祭祀的⽅式或项⽬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有两部分内容组成:⼀是整修坟墓,⼆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扫墓时⾸先整修坟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杂草,培添新⼟。这种⾏为⼀⽅⾯可以表达祭祀者对先⼈的孝敬和关怀,另⼀⽅⾯,在古⼈的信仰⾥,祖先的坟墓和⼦孙后代的兴衰福祸有莫⼤的关系,所以培墓是不可轻忽的⼀项祭奠内容。《清通礼》把修整坟墓解释为“扫墓”名称的来由:“岁,寒⾷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旧时中原⼀带由于寒⾷禁⽕的影响,纸钱不焚烧,⽽是挂在墓地的⼩树上、⽵竿上,或⽤⽯块、坷垃压在坟墓边。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上冢,亦不设⾹⽕。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者,皆登⼭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没有纸钱者,⼀般就是缺少后嗣的孤坟了。后来,⼀般不再讲究禁⽕,就把纸钱烧掉。所供奉祭品主要是⾷品,品种各地不同,都是当地⼈认为的并且按祭祀者的经济能⼒能拿得出来的美味佳肴,或合于时令的特⾊⾷品。
•插柳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
有专家认为,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的。有的地⽅,⼈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古谚有“柳条青,⾬蒙蒙;柳条⼲,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的⽣命⼒,俗话说:“有⼼栽花花不发,⽆⼼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就活,插到哪⾥,活到哪⾥,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种说法:我国北⽅⼀些地⽅将清明节、中元节、寒⾐节,合称为“三⼤⿁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持柳枝蘸⽔普度众⽣,许多⼈便认为柳条有驱⿁辟邪的作⽤,把柳枝称为“⿁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著户上,百⿁不⼊家。”清明既然是⿁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还有⼀种说法是,此俗是为了纪念介⼦推。介⼦推为明志守节⽽焚⾝于⼤柳树下,让晋⽂公和⾂百姓痛⼼不已。第⼆年,晋⽂公亲率⾂爬上⼭来祭拜介⼦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柳树居然死⽽复⽣。晋⽂公当下便将⽼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枝柳条戴在头上,以⽰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推的⼀种象征。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它发明于春秋后期,开始盛⾏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规模的拔河⽐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部分。
风筝的做法 •射柳
射柳是⼀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的记载,就是将鸽⼦放在葫芦⾥,然后将葫芦⾼挂于柳树上,弯⼸射中葫芦,鸽⼦飞出,以飞鸽飞的⾼度来判定胜负。
•⽃鸡
古代清明盛⾏⽃鸡游戏,⽃鸡由清明开始,⽃到夏⾄为⽌。中国最早的⽃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鸡成风,
不仅是民间⽃鸡,连皇上也参加⽃鸡。如唐⽞宗最喜⽃鸡。
•蚕花会
“蚕花会”是蚕乡⼀种特有的民俗⽂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称,每年蚕花会⼈⼭⼈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凳、打拳、龙灯、翘⾼竿、唱戏⽂等⼗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绝⼤多数在船上进⾏,极具⽔乡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