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的生物学特性
红树林是我国保护物种,共有 20科 37种。红树林是热带、
亚热带滨海泥滩上特有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的植物落, 其大部分 树种属于红树科, 生态学上统称为红树林。 “红树”的名称主要 来源于红树科植物, 由于这些植物多富含丹宁, 树皮韧皮部和木 材显红褐而得名。
成分以红树科为主,主要有红树属、木榄属、秋茄属、角果 属。此外还有紫金牛科的桐花树,马鞭草科的白骨壤,在靠近 落边沿生长着刺桐树种。 落树种因其树枝和皮含有红染料的
单宁酸物质, 而称呼红树林。 可净化海水、 御风消浪、 护堤护岸、 保护农田村庄、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创造良好的近海环境, 在御风消浪、 护堤护岸、 变侵蚀型海岸为稳定型海岸这方面发挥 着重大作用。
二、红树林的几个重要的环境生态功能
1、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牢地扎根于滩涂上, 并且盘根错节地形成严密的栅栏, 滩面的摩擦力,能减缓水体流速,起到防风消浪的作用。
林覆盖度大于0.4、林带宽度在100m 以上时,其消波系数可达 85%,能把 10级大风刮起的巨浪化为平波。 根据专家评估法, 1km 特别是 红树林发达的根系, 形成稳固的网络支持系统,
使植物体牢
增加了海 当红树
红树林分布海岸线每年可提供约8 万元的台风灾害防护效益。
2、维护C02的平衡功能
红树植物属于阔叶林,据估计阔叶林在生长季节1d可消耗
H2S的C02 1 000kg/hm2,释放02 730 kg/hm2。红树林沼泽中
含量很高,泥滩中大量的厌氧菌在光照条件下能利用H2S为还原剂,使C02还原为有机物,这是陆地森林所没有的机制。因此,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红树植物从环境中大量吸收C02并释放出02这对净化大气,减少产生温室效应的根源,维护C02的平衡,
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保护生物多样性
红树林湿地为海洋生物如底栖动物、鱼类、水鸟等的理想生活居所,红树林生产力高,林业凋落物为海洋近海湿地内生活的底栖生物、鸟类与鱼类等提供了丰富饵料,因而红树林垢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种类相当丰富,林下也为虾、鱼、贝、蟹类主要的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实现了生物多?有缘谋;?间接性地达
到了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之效果。
4、净化水源、保护环境
红树植物抗污染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其体内富含丹宁,使得红树林在较严重污染的环境下仍能生存。当红树吸收重金属离子后,体内大量的丹宁分子能与其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失去毒性。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个红树林- 细菌- 藻类-浮游动物-鱼类等生物落构成的兼有厌氧-需氧的多级净
化系统,红树林通过吸附沉降、植物的吸收等作用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使水体质量得到改善;而林下的多种微生物能分解林内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吸收有毒的重金属,释放出来的营养物质可供给红树林生态
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三、实现红树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几个有效策略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应结合当地湿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保持滩涂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开展退堤还滩工作,修复自然生态环境,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红树林生境萎缩,给予红树林适宜的后退之路。
2、科学种植,加强保护管理
1)科学种植
一是造林地必须选择较为隐蔽的海岸、有屏障的港湾口及平坦的海滩江涂;二是种苗采集应选择本地和福建省福鼎抗寒能力强的秋茄为母树;三是推广容器苗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四是适当密植,早日郁闭;五是加强幼林管护,确保保存率;六是开展红树林不同立地条件、配置方式、互花米草分布地带造林、与水产养殖结合、红树林新品种引种等科研活动。
2)加强保护
一是将现有红树林纳入沿海基干林带的保护范围;是林业主管部门将积极与海洋渔业、环保及当地政府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红树林保护小区;三是在有大面积人工红树林分布的地
段,通过吸收当地众参与,加强管理;四是杜绝毁林围塘的情况发生,对违反规定的,将依照林业、海洋、环保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五是严格依照《海域使用法》有关规定,审批各项围填海工程,妥善处理围垦工程和红树林用地之间的矛盾。
3)做好人工种植修复红树林生态
在现存红树林基础上,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地引种、
进行人工培育,再在红树林受破坏的地方补种人工红树林,逐步
恢复红树林面积,修复红树林生态系统,扩大珍稀鸟类及其它生
物的生存空间,防止海岸侵蚀和水土流失,从而减轻自然灾害方
红树林属于什么生态系统面的作用。
3、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
对区域性的红树林虫害进行实地定位,调查掌握其发生和消
长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控制虫害的措施;加强虫害的系统观
察和监测技术的研究,积极探索利用高新技术与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系统,建立跨地区跨行业的红树林病虫害监测队伍,在虫害多发的季节能够及时的发现受害落,在小范围内扑灭害虫,将害虫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由被动救灾转变为主动减灾。曹庆先等针对广西北部湾沿海红树林虫害生态监测与管理的需要,以
ArcView 为平台,设计开发基于GIS 的广西红树林虫害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基础数据库维护、信息录入、虫害发生时空查
询、空间分析、害虫特征查询、害虫种类检索、系统管理等7 个子系统,为红树林害虫的防治、研究和管理提供科技手段。
4、加强对红树林生态系统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机理研
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要大力依靠科学技术,准确的科学研究成果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重要的科技支撑。结合全球气候变暖带给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特点,可以运用数学模型、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室内分析测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红树林生态系统从生态系统、落、种、个体、细
胞、分子等水平进行适应机理的研究。
5、立足教育,广泛宣传
通过教育宣传,提高社会民众的环保意识,获得更多的支持参与,实现红树林保护的可持续性。政府主导,众人参与。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呼吁社会关注;发挥专家学者的带头力量,鼓励民间团体参与,吸引志愿者服务,成立相关的红树林保护协会;深入社区进行宣传,引导退休职工参与到志愿者体中来,积极进行志愿者培训,形成以专家学者为先导、各类协会为纽带、普通民众为主体的民间保护力量。合理解决红树林保护与居民生活的冲突,改变管理机构和居民的对立状态,使双方站在“同一战线”,共同担负起保护红树林的责任,实现生态环境的长久稳定。
四、结语
综上,红树林作为一类特殊的资源,实际工作中要进步引
导居民参与红树林保护,加快人工林培育,提高红树林适应性,通过引种、栽培、扩种,逐步恢复红树林,进而实现对生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