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图乙所示,在百米比赛时,第一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0 s,而最后一名的成绩是
13.5 s,那么这两位运动员相比,谁跑得快些?
提示:(1)相等时间内,汽车行驶的位移大,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2)相等距离内,第一名运动员用的时间少,所以第一名运动员跑得快。
一、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3.定义式:v=.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描述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2)v=.
2.瞬时速度
(1)描述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2)当Δt非常非常小时,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5.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标量。
例题1. [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B.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
C.速度越大,物体的位移越大
D.速度越大,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越大
【答案】AD
【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既与速度大小有关,又与时间长短有关。故A、D正确,B、C错误。
对点训练1. 某汽车内的仪表如图所示,则仪表此时显示了汽车的( )
A.速率约为50 m/s
B.瞬时速度约为50 m/s
C.速率约为50 km/h
D.平均速度约为50 km/h
【答案】C
【解析】汽车内的仪表显示的是汽车的瞬时速度大小,即速率,单位为km/h,由题图可知,汽车速率约为50 km/h,选项C正确。
例题2.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求这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tan 37°=).
【答案】2.5 m/s,方向为东偏北37° 3.5 m/s
【解析】 如图所示,物体先向东由A运动到B,通过的位移x1=4×4 m=16 m,接着又向北行进x2=3×4 m=12 m到达C点,则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0 m.
所以这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
设AB与AC间夹角为θ,则tan θ==
所以θ=37°,所以平均速度方向为东偏北37°
平均速率率==3.5 m/s.
对点训练2. 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1)15 m/s (2)3.33 m/s
【解析】(1)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 m/s=15 m/s.
(2)从A到C的平均速度:v′== m/s≈3.33 m/s.
一、速度—时间(vt)图像
1.图像的建立:以时间t为横轴,速度v为纵轴,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vt)图像。
2.物理意义:速度—时间(vt)图像可直观地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如上图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速度方向不变,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做直线运动。
二、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
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 |
物理意义 |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
大小 | 由v=求出 | 当Δt→0时可由v=求出 |
方向 |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某时刻运动的方向相同 | 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
说明 |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Δx足够小或Δt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 |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
①定义式:平均速度=,即v=.
②意义: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
①定义式:平均速率=,即v=.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
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的简称.
②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
例题3. 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 s向东行驶了30 m经过B点,又向前行驶了5 s前进了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 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 s运动了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 s时间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20 m/s,方向向西
(2)1.5 m/s,方向向西
【解析】
(1)最后6 s时间内质点从C到D的位移大小为Δx3=120 m,则平均速度为v1===20 m/s,方向向西。
(2)全程中质点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D点,其位移是AD,方向向西,大小Δx=Δx最快的汽车3-Δx1-Δx2=120 m-30 m-60 m=30 m,所用时间t总=5 s+5 s+4 s+6 s=20 s。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v2===1.5 m/s,方向向西。
对点训练3.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求这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tan 37°=).
【答案】2.5 m/s,方向为东偏北37° 3.5 m/s
【解析】如图所示,物体先向东由A运动到B,通过的位移x1=4×4 m=16 m,接着又向北行进x2=3×4 m=12 m到达C点,则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20 m.
所以这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5 m/s
设AB与AC间夹角为θ,则tan θ==
所以θ=37°,所以平均速度方向为东偏北37°
平均速率率==3.5 m/s.
例题4. 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先以10 m/s的速度行驶完全程的四分之三,余下的路程以15 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10 m/s B.10.9 m/s
C.12.5 m/s D.11.25 m/s
【答案】B
【解析】选设全程的位移大小为4x,由题得到全程的平均速度=≈10.9 m/s,故B正确。
对点训练4. 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r=20 cm的圆周自A点出发沿逆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在2 s内运动圆周到达B点,π取3.14。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