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2021年第2期
—
雷茜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21)02-151-08
传承人介绍①:薛宏权,生于1968年,陕西省华县人。14岁学习皮影雕刻技艺。现为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国家级非遗项目“华县皮影戏”技艺非遗传承人,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渭南市民协、皮影协会副主席等。2004年创建“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皮影制作、皮影工艺品的设计开发及销售、皮影戏演出、传承人培训等。公司被先后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陕西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单位”等。作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及非遗技艺大赛屡获金奖。因其技艺精湛,被上海戏剧学院聘请为专业课主教老师,西安美术学院、渭南师范学院莫斯科艺术学院客座教授;被市、区两级政府分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2018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全省非遗保护先进个人。皮影团先后多次参加央视、东方卫视等主流媒体策划的大型文化传承类
综艺节目,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18年参加上合组织峰会上合之夜国际电影节演出,受到与会各国领导及国际电影界同仁的一致好评。
在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文简称“非遗”)保护运动的影响下,进入21世纪,中国也展开了积极的非遗保护与实践,并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形成了独具特的中国非遗保护体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为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转化指明了方向。文化部也提出了非遗发展的“在提高中保护”“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见人见物见生活”等理念。②随着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与理念的不断演进,以及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高速发展,社会矛盾的转变加速了文化消费市场转型升级,非遗资源作为国家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资源而被广泛认知,已成为满足人们新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在这一背景下,华县皮影戏作为我国重要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国内外频繁的交流演出、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项目、媒体报道的井喷式推广,使其不仅在陕西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大幅提高,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种认知度的提高,既得益于国家在文化发展战略层面的重视,也得益于新媒体、新科技手段的发展,但同时更离不开一直致力于华县皮影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众多传承人的坚守与努力。薛宏权就是华县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与市场开拓的典型人物,其做法与贡献值得总结、推广与借鉴。
[作者简介]雷茜(1988-),女,陕西渭南人,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艺术晶市场、艺术金融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5)
①传承人简介由薛宏权本人提供。
②参见中国文化报《开创非遗当代传承发展的生动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综述》,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nl/2017/1018/cl013-29593981.html,访问日期:2020年3月15日。
151
一、民间瑰宝:华县皮影戏
华县皮影戏,俗称“傀儡戏”“灯影戏”,关于影戏起源的记载可见于北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九:“故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夫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帷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盖不得就视之。由是世间有影戏。”①其独特的“碗碗腔”②唱法与精细优美的影人雕刻极具艺术感染力,是民间工艺美术与传统戏曲的维妙结合,不仅在我国戏剧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中华戏曲之父”,同时也被称为“现代电影、电视之祖”,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③。
雷茜(以下简称雷):薛老师好。今天特意来拜访您,主要是想了解您的从艺经历及近年来在皮影艺术传承创新与市场推广方面所做的尝试。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④请您先讲讲华县皮影和它与其他
省市皮影相比有哪些独特价值吧。
薛宏权(以下简称薛):好的。首先,从历史来看,皮影被誉为“世界戏曲之父”,因为在其他戏曲还没有时,皮影就已经出现了。大家比较了解的是它起源于西汉,对汉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可能都知道一些。从史料来看,最早的皮影起源于华州⑤,唐代时,史料记载:“贵妃啖荔枝,令奏碗碗以增味,击碗拨弦者皆出自华州”,说明在唐代“碗碗腔”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曲种,当时杨贵妃边吃荔枝边欣赏“碗碗腔”,给她演奏的人都来自古华州。另外,唐明皇时期创办梨园,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所以,“皮影”在戏剧史上是非常有代表性的。皮影向外发展主要在宋徽宗时期,金兵入侵中原时掠走了许多皮影班社,包括杂耍艺人等150余人。因为金兵过去的都城在哈尔滨一带,所以皮影就此传到东北,后又流传到朝鲜一带。后来在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皮影戏也随之不断向外扩展。第二,从唱腔来看,皮影戏的“碗碗腔”非常有代表性,“碗碗腔”在郑国时已经产生,称之为“郑声”。“郑声”与江南丝竹音乐比较接近,唱腔轻柔、委婉,拖腔比较细腻,可以说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轻音乐”。第三,皮影的造型设计相当有代表性。比如表现戏曲舞台上女人结婚戴“红盖头”和新郎官“揭盖头”等动作时,处理的非常恰当。皮影艺术家给皮影戴了一个“盖头”,而且把皮影脸上的“帘子”设计成“活”的,表演中艺人通过一些操作把这个“帘子”掀起来,就能看到皮影的五官。“帘子”放下后,五官就若隐若现,这种朦朦胧胧的神秘感反而有独到的味道。不管是从美学来看,还是从表演角度看,这些设计都相当漂亮。皮影造型最神奇的一点还在于皮影人物表情的“模糊化处理”,这是迄今为止其他傀儡戏无法办到的。因为皮影的面部是固定的造型,
不能因剧情喜怒哀乐而变化,所以皮影艺术家们把它的面部表情设计成一种模糊化的表情,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皮影表情能随剧情起伏而变化。第四,从演出内容来看,我们一直讲“小皮影能演绎大故事”,在大戏舞台上许多办不到的东西,皮影都能办到。比如骑马、坐轿、上天入地等,所以皮影能呈现的表演方式甚至比大戏舞台上还要多,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与其他省市的皮影相比,陕西皮影⑥的特点是造型小巧玲珑,最主要在于雕刻得非常精细,力度感非常好。在全国来说,没有一个省份的皮影在雕工上能和陕西皮影媲美。这也是河北师大教
①(宋)高承:《事物纪原》,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495页。
②华县皮影戏音乐演奏以击打小铜碗为主节拍,故称为“碗碗腔”。
③华县皮影戏2006年被列入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华县皮影产业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月,华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皮影)”,2011年华县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子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④访谈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县宏权皮影有限公司;访谈时间:2019年3月19日。
⑤华州区隶属陕西省渭南市,古称郑县、咸林、武乡,1913年改名为华县,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华县撤县设区,2016年1月,渭南市华州区正式揭牌。
⑥俗语有:“中国皮影看陕西,陕西皮影看华县”的说法,华县皮影是陕西皮影的代表,这里说的陕西皮影主要是指华县皮影。
152
授,皮影研究专家魏力①老师说的。他说“陕西皮影的雕工在全国来看可谓鬼斧神工,没有一个省的皮影在雕工上敢与陕西皮影媲美,而且陕西皮影的雕工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其他省的皮影让陕西的艺人去模仿可能很快就能上手,但让他们来学陕西的雕工,没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我觉得这与它雕刻的手法有相当大的关系。它独特的雕刻刀法叫“推皮走刀”,刀扎透牛皮,定在板子上以后刀不动,用手转皮子,刻过去的劲非常匀,刻出的东西非常精细。
雷:您最初开始接触皮影是什么时候,能谈谈您的学艺经历吗?
薛:我记事起就接触皮影了,是看着皮影戏长大的。当时皮影戏很红火,婚丧嫁娶、孩子满月、农村盖房都演皮影戏。而且在那个大集体时代②,每年夏收③告一段落后,就一个生产队接一个生产队的演皮影戏,一是庆祝丰收,二是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作为孩子,我们那时候就是看热闹、看稀奇,真正接触皮影雕刻是1983年,我14岁从初中毕业后。那时我夫汪天喜④在家里做皮影。因为小时候就好奇,再加上夫在家做,能近距离接触和看到,由此我就产生了兴趣,开始跟着夫学。那时候学皮影不是为了挣钱,也挣不来钱,纯粹就是个人爱好。
二、艺术市场:传统皮影新空间
从小时候对皮影看热闹、看稀奇,到后来走上皮影雕刻之路,成为项目传承人。37年来,薛宏权不仅在工艺上打磨自己,更心系传统皮影的创新发展,一步步摸索寻着皮影的生存发展空间,推动皮影艺术的虞续传承。事实上,薛宏权的传承创新之路走得并不轻松,摆在他面前最为棘手的问题,就是要打破传统皮影不受关注认可、后继无人的困境。因此,在90年代初期,薛宏权就打开思路,将“市场”瞄准为传统皮影新的发展空间,成为最早推动华县皮影走向市场的开拓者。通过主动“走出去”与积极寻客户和代销渠道,他逐步打开了华县皮影的全国市场。又通过从旅游市场的推销到装饰品消费市场的拓展;从产品包装的设计完善到品种的多样丰富;从普通消费产品的打造到装饰定制产品的推出;从皮影艺术品的创作到皮影衍生品的持续开发等一系列尝试。薛宏权以开拓精神与创新思维为传统皮影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华县皮影不仅迈过了生存的坎,还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今后的发展,薛宏权还有许多新的想法,如以皮影衍生品开发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等等。
雷:您学艺的时候皮影在市场上有销路吗?
薛:我20岁的时候,正赶上改革开放⑤初期,虽然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很“热”,但皮影还不被大家认可,根本卖不出去,可以说就没有“市场”,这也是我学会皮影雕刻以后遇到的最大困难。那时的经济非常困难,我记得结婚时家里唯一的家电就是烧火的“风葫芦”。当时干的最多的活就是帮戏班子⑥给皮影修修
补补。刻皮影在当时是不能养家糊口的,很多比我学皮影早,资历比我老的艺人都因此放弃了。而且当时外出打工的潮流已经有了,同龄的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我因为舍不下皮影就没去,日子过得很艰难。记得有一年过年我们只有50块钱,连给娃买奶粉都买不起。
雷:我看到一些报道说您曾在北京琉璃厂等地卖过皮影?是怎样的契机促使您有了把皮影推向市场的想法的?
薛:1993年,有了开拓皮影市场的想法,我
①魏力,1949年8月出生,河北昌黎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②这里说的大集体时代指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
③夏季收割农作物。
④汪天喜,男,1959年生,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梁堡村人,七十年代初因家境贫寒辍学随兄汪天稳学习皮影雕刻,后拜全国著名皮影雕刻艺术大师李占文先生(第一批国家授予十大艺术大师之一)为师。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华县皮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⑤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
⑥旧称戏曲剧团,也叫“戏班子”,指以表演戏剧为目的组成的团体,是戏剧盛行时期出现的一个名词。
153
从农村搬到了县城。因为我在临潼兵马俑①门口看到当地有些人在卖刺绣、剪纸、兵马俑的泥娃娃等,很受老外欢迎,但是没有人卖咱华州皮影,没人把它当做商品在市场上推销,所以我就想去试试。但因为我不会外语,皮影卖的不好。但是通过这次试探我就看到了商机,然后我老婆就到兵马俑、西安城墙②等地推销皮影。记得当时一个皮影批发价是三十五元,而剪纸一个只要几块钱,所以开始推销的时候很难,毕竟成本高,有些想卖咱皮影的人也很担心,我们就让人家先代销,卖出去以后再给我们钱,就这样慢慢在市场中有了销路。
雷:可以说您是最早推动华县皮影走向市场的人,能详细谈一下您的做法吗?
薛:从农村搬到县城,我一开始的就是火车站底下的房子,搬去后先装了个电话。选择这个地理位置主要是因为交通方便,从西安来的人下了火车,坐个三轮几分钟就能到我家门口,装电话也是为了跟外界联系方便。然后就慢慢开始了皮影的市场推销。1995、1996年,华县皮影走入陕西旅游市场以后,很多同行看到皮影能卖就都往市场中涌,我就感觉光在陕西还不够,应该要再往出推。于是我媳妇就拉了一箱皮影去了北京,一开始不到卖皮影的地方,天坛、故宫、颐和园、长城都跑了一圈,效果不怎么样。后来有人建议去琉璃厂③试试。她到那后有个叫姜亚楠(音)的女的开着门面在卖唐山皮影,看到
我们的皮影觉得好的很,就留了一部分,还介绍给了她的邻居,一个美籍华人。第二天这个美籍华人看了皮影后直接就把一箱子全买了。我记得那时一个皮影50块钱左右,价不高但也没有什么包装。因为去北京的目的是寻市场,当时人家把皮影都买走了,我们就没办法再地方卖了,所以我老婆就在北京待了一个礼拜,我在家把家里的半成品赶快加工了二三十件寄过去,由此才在潘家园④、琉璃厂的一些其他门店这放几件、那放几件开始试卖,这才慢慢打开了北京市场。
雷:从1993年您开始把皮影推向市场,至今也有二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您觉得有哪些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后您对皮影的推广还有什么计划?
薛:皮影市场的发展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一是1993年左右,我们主要把皮影作为旅游纪念品在旅游市场上进行推销。后来觉得这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要让国人都能够喜欢这个东西,把它作为装饰品欣赏并且购买,我认为这个市场要比旅游市场大的多。第二个是1999年、2000年,那时我们经常会去市场上看看,比如到西安轻工⑤、书院门⑥,我们看到有些剪纸和书法作品经过装裱⑦后很好看,这给了我们启发,觉得皮影也可以用漂亮的镜框装起来。经过精心包装之后,皮影的整体效果就不一样了。因为我开始的做镜框的地方非常贵,后来就千方百计厂家把成本降下来。镜框的规格从一开始的一个规格,也慢慢结合皮影造型和大小做成不同规格,又根据框的宽窄、高度开始黄金分割,调整皮影和卡纸的颜,不断开发,最后形成大大小小一整套镜框,效果非常好。当时政府看了甚至觉得可以作为礼品,但又提出一个缺点——没有包装盒,所以我们又尝试做包装盒,从最早的锦缎盒到后来的PVC盒、
彩印盒、木盒等。盒子的问题解决后,又开始思考袋子等配套东西,一步步的摸索,从简单的手袋到现在的彩印袋子。一系列包装都慢慢设计了出来。2000年后,我们开始逐年推新的、多样化的皮影作品,比如为家庭、大酒店、会议厅进行装饰定制。近几年我们还在陆续开发皮影的衍生品⑧。
①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②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③琉璃厂是北京一条著名的文化街,起源于清代,大街位于北京和平门外。
④潘家园是北京大型古玩艺术晶市场,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潘家园桥西南。
⑤西安西北轻工批发市场,是西安市重点、保护项目之一,位于西安市最繁华的商晶批发集散地长乐西路38号。
怎么制作空间⑥西安市从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文化旅游步行街。
⑦装裱是装饰书画、碑帖等的一门特殊技艺。
⑧指由皮影作晶衍生而来的皮影与商晶的结合体,具备一定的艺术附加值。
154
今后我还有很多新的想法。目前在做皮影戏演出,我们还会把中国传统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做成小的剧目进行开发,从而形成一整套衍生品。比如一个小的亮子,带上剧本和教材,家长买回家后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就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式,类似于现在小孩的启智玩具。这也是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推广,一方面使家长增进了亲子交流,另一方面又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了中国的成语、寓言等故事,有助于他们心智的成熟和发展。现在习总书记也在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三、融入生活:皮影发展新方向
进入新时期,与市场的融合是非遗发展的重要路径,而到与当代生活的契合点,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拓宽传播推广渠道,使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则是其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华县皮影艺术亦是如此。对于非遗的“活”态传承,薛宏权有着独到的认识,并以自己的行动推动着华县皮影的“活”态传承。如果说早期艰辛的市场开拓是他在保护传承中迈出的重要一步,那么“华州宏权影艺文化传承发展有限公司”的成立,则是他在顺应新时期非遗发展方向,积极探寻华县皮影艺术传承发展道路上的里程碑。公司成立后,薛宏权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和开放的心态推进华县皮影艺术的传承
、传播。他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以皮影产品和衍生品开发及创新剧目的打造为核心,以集设计、雕刻、传习、展示、销售、演出、培训、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企业运营为平台,以新技术运用与合作流量明星等方式为手段,以“皮影”消费、演艺、研学、体验、讲座等活动为载体,以企业、媒体、学校、政府、互联网等平台为阵地,从多种维度推动华县皮影艺术融入并赋能大众生活。
雷:从您的讲述可以看出,一开始是您主动寻市场,后来则是市场在反推着您思考怎样去贴合市场、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的。
薛:是的。包括皮影镜框颜我们都是根据家装的特点在不断选择和调整。最早的家装是以红木等比较沉稳、传统的风格为主,所以当时的镜框也是比较沉稳的颜。现在大家都追求简约,所以镜框颜也开始向着现代、简约的方向逐步更换。这就是在市场的导向和推动下进行产品改进。还有现在做的很多皮影衍生品,也是市场导向的,比如我们用皮影元素做的首饰、挂件、摆件、折扇等。衍生品可以为皮影带来一定的实用性,把皮影融入到生活中,也就是一种活态化的传承。
雷:说到非遗的“活”态传承,您是怎么理解的?
薛:前几年一些非遗专家说“非遗是啥,就是坚决不能动的”,他们认为不能把它放到市场中,一旦放到市场就是俗气和不高雅,但我觉得这是对非遗传承保护的误区。我觉得对非遗保护要认真去想、去分析。要知道过去的非遗都是艺人们用来养家糊口的手艺,所以它才有市场。去年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①
在一次会议讲话中说“好多非遗专家说非遗是不能动的,动了就不是非遗,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这样的话,很多非遗项目可能就会被保护’死'了”,项部长认为非遗是“历史有遗存,现在有空间”。我感觉项部长说的就是我多年以来经常和人争执的观点。前些年我和省里一些专家争论过,甚至也被打压和排斥过,因为我做了很多的创新,包括皮影和工笔画的结合,以及在传统皮影造型上进行的很多加工,过去很多专家对此不理解。但近几年,过去很多有看法的专家、领导都说要重新审视我原来的观点。我一直认为,作为一种技艺,必须要把它融到现在的生活里面,否则就没有市场,一旦没有市场,那么从事这门技艺的人都无法养家糊口,又怎么会有传承和保护的动力呢。比如长安的泥叫叫②项目,是用泥巴捏的小狗、小猫造型的口哨,过去孩子们把这个作为玩具,但是现在谁还会让孩子吹泥叫叫?那么这门技艺如何传承发展?就需要到另外的新的切入点。我们把它转
①项兆伦,男,汉族,1959年1月生,江苏无锡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②“泥叫叫”又称“泥哨儿”,是一种传统的民俗玩具。西安“泥叫叫制作技艺”2013年被列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5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