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竹蜻蜓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竹蜻蜓
【导言】
竹蜻蜓是一种由竹子和纸制成的玩具。它可以在空中飞翔,非常适合用来教导幼儿有关空气和风的原理。通过制作竹蜻蜓,孩子们可以亲身体验到飞行的乐趣,同时也能开拓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本教案将围绕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展开,帮助幼儿探索飞行原理并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目标】
1. 了解竹蜻蜓的结构和原理。
2. 制作竹蜻蜓并亲自体验其飞行。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 竹蜻蜓的制作材料:竹子、纸、剪刀、胶水、彩笔等。
2. 教师提前准备好制作示范。
3. 教室空间整洁,有足够的作业空间。
【教学过程】
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竹蜻蜓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提问。
2. 通过互动提问,引出竹蜻蜓的相关问题,例如:你们见过竹蜻蜓吗?竹蜻蜓能飞吗?为什么竹蜻蜓能飞起来?
3. 引导幼儿思考,并与幼儿一起探讨竹蜻蜓的飞行原理。
二、制作竹蜻蜓(30分钟)
1. 教师向幼儿展示竹蜻蜓制作的步骤,逐步演示。
2. 让幼儿一起参与制作,根据教师的示范,使用剪刀剪纸,用胶水粘贴,将竹蜻蜓逐渐组装完成。
3. 鼓励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创造力,可以在竹蜻蜓的纸制部分进行彩绘,自由发挥。
三、飞行实验(20分钟)
1.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宽敞的场地,每个孩子都可以自己试飞竹蜻蜓。
2. 引导幼儿观察竹蜻蜓的飞行状况,提出问题促使幼儿思考,例如:竹蜻蜓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它在空中是怎么飞行的?
3. 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观察结果,并分享各自的体验和发现。
四、回顾总结(10分钟)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到教室,共同回顾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和飞行实验。
2. 引导幼儿整理相关概念,总结竹蜻蜓飞行的原理,例如:竹蜻蜓借助空气的力量产生升力,进而飞行。
3. 鼓励幼儿分享对科学实验的感受和体验,以及他们在制作竹蜻蜓过程中的启发。
【延伸拓展】
1. 教师鼓励幼儿使用不同形状和材料制作飞行器,比较它们的飞行特性,并观察它们的差异。
2. 指导幼儿通过调整竹蜻蜓的形状和大小,尝试改进其飞行性能。
3. 引导幼儿思考其他飞行器的飞行原理,例如风筝和纸飞机,并鼓励他们进行实践和探索。
【教学反思】
通过制作和实验竹蜻蜓的活动,幼儿不仅加深了对飞行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活动中,教师起到引导和激发幼儿探索兴趣的作用,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思考
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这样的科学教案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