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枝头美人魂——汤显祖的南粤之途与“临川四梦”
该怎样定义“风流”?请与本号一起来诠释。长按掷铁饼者,识别二维码即可加关注:
汤显祖
作者:陈均(笔名罗孚)
来源:《海南日报》
2016年是汤显祖、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逝世四百周年。世界史上有一个轴心时代,即孔子、释迦摩尼、苏格拉底、耶稣生活的时代。那么,汤、莎、塞生活的十七世纪,或许也可算作是一个文学的“轴心时代”吧。
但是,长期以来,汤显祖其名不显,一般只能在古代文学史、曲谱、戏场偶闻,与莎翁、塞翁在本国及世界文学里的位置及影响不可同日而语。究其因,大约是大家都把汤显祖当做是一位“戏剧家”,而戏曲小说,直至近代以来,才在文学史上有了一席之地。
翻读新出版的《汤显祖集全编》,读到汤显祖因上疏,被贬到广东徐闻作典史,从家乡江西临
川一路而来。在汤显祖的名作《牡丹亭》里,柳梦梅从广州城跋涉至江西南安,花了三年的功夫,千辛万苦。汤显祖则只用了数月时间,中途还至罗浮山一游,作诗甚多。其中有一首云:
夜酒朱明馆,参星倚户开。
梅花须放蚤,欲梦美人来。
汤显祖应是知晓“罗浮美人”之典故:一名书生,游罗浮时遇见一位美人,饮酒交谈,不觉大醉,醒来只空余一株梅树。怅惘之情可见。在《牡丹亭》里,书生梦见一位美人(即杜丽娘)立在梅树下,于是易名为柳梦梅,从此历经梦中情、人鬼情、人间情,成就三生因缘。或许《牡丹亭》里的意象、氛围也能从此次罗浮山之游出若干源头?
明刊《牡丹亭》插图
汤显祖之所以被贬官徐闻,而有南粤之行,实是因为向明神宗上疏弹劾首辅申时行等大臣营邓太阿和徐凤年什么关系
私舞弊。汤显祖此时虽只是南京的一个冷职闲官,但上疏之后便是天下惊,在《明史》的汤显祖小传里也录有这篇疏文。
世人往往将汤显祖视作一位“戏剧家”,写有“临川四梦”四部传奇,而以《牡丹亭》流传最广。其实不然,汤显祖首先是一位典型的明代中后期的文人,一位素有天下之志但无所用,最后寄情于戏曲传奇之“小道”的士大夫。
汤显祖的仕途生涯挫折重重,虽则少年成名,诗文播于世间,他写的文章还成为当时为科举考试而刊行的八股文范文,但他本人的科举之路颇为不顺。多次应试,及至中状元后,先是在南京当了多年的闲官,又一贬再贬,到徐闻当典吏,到遂昌作县令,最后挂冠,不告而去,被朝廷免职……人生看起来就是在抛物线式的下滑,从起点回到终点,在家乡筑园自娱(据说所居玉茗堂很简陋)。
汤显祖这一命运,大半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汤显祖传里称其“小锐”,这既是对他外貌的描绘,也可作为他性格的素描。换言之,汤显祖志向高远,性格较为激烈,因此当他进京赶考,和朋友们诗酒往还时,首辅张居正为使其子中举,邀请名士入府接纳,以为其子获取名声。汤显祖拒绝了,因此便有了一次次的落选。
在一次次赴京赶考路途上,不知汤显祖是否有《邯郸梦》里卢生行于邯郸道的梦幻之感?
在南粤之行途径肇庆时,汤显祖曾遇到两位天主教徒,见到”画屏天主绛纱笼“,教徒则“自言天竺原无佛”。后来汤显祖又绕道去过澳门。因此在《香嶴逢贾胡》一诗里,就有“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之句。香嶴即香山嶴,明时泛指澳门一带。这一段经历,也就留下了汤显祖是否曾见过利玛窦的公案。其时,利玛窦居于澳门,在广东传教已有二十余年,汤显祖所遇就算不是利玛窦,也应是利玛窦的弟子。算起来,汤显祖算是中国最早接触天主教的一批文人了。
在《牡丹亭》里,柳梦梅从广州出发,在路途中遇困,于是到香山嶴里的多宝寺向前来祭宝的钦差求助,大约正是取自汤显祖的澳门之游历。汤显祖描绘赛宝会的耀目,想必外国商人及其贸易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国思想里的儒道佛,自东汉以来,经过碰撞、冲击和互相渗透,到明代,已成“三教合一”之局面,从而成为彼时文人的基本知识世界。汤显祖亦是如此。江西本来道教盛行,他的
祖父信奉道教。汤显祖自己也受到泰州学派的影响,曾跟从罗汝芳学习,罗汝芳在各地讲学,开设书院,宣扬王学,而反对彼时正统的程朱理学。而与达观的交往,更是对汤显祖有着直接的影响。达观即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紫柏尊者,他曾见汤显祖题壁诗,认为有佛缘,后来相见,便一直想度化汤显祖,并给汤显祖起法名寸虚。因之,汤显祖之思想,渐由儒道转为禅宗。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虽都是取自传奇小说,但恰好对应了汤显祖以及明代文人的三个世界。《紫钗记》、《牡丹亭》是儒之世界,《紫钗记》说的是霍小玉和李益的悲欢离合,因为黄衫客的侠义行为,最终团圆;而《牡丹亭》则是柳梦梅和杜丽娘的天上地下的三生情,历经地府人间,终得团聚。正如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题记里所说“情感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他以“情”与“理”相对,而自称是“情教”。这又和同时代的徐渭、李贽等诸狂狷之士精神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