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神话传说中的萨满教思想
要:历史上达斡尔族民间信仰萨满教。它有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是达斡尔先民在长期探索宇宙、自然和人类自身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信仰萨满教的达斡尔族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及其仪式等独特的方式,形成了萨满教的朴素的和谐观。
关键词:萨满教 达斡尔 神话传说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意即“开拓者”。达斡尔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达呼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打呼里、达乌尔等不同音译名称。达斡尔族约94000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达斡尔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因此,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传统叙事文学主要通过口耳相传,日常对话、唱歌等形式传播。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能够深刻的反应出达斡尔族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以及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寄托。在宗教信仰方面,达斡尔族主要信奉古老的萨满教。
一、动物崇拜
大自然万物竟生,从荒原时代起,人类始终与周围的动物共同拥有着自然界,并结下了不解之缘。萨满教是达斡尔族的原始宗教,动物崇拜、图腾崇拜占有着较为突出的地位,而这些崇拜观念是建立在达斡尔族对动物不断探索和认识的基础之上,尽管这些认识充满了神秘的彩,但它毕竟是达斡尔人在狩猎生产实践和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逐渐摸索和探索的结果。在萨满教世界中,神化了的动物,都被赋予了各不相同的神性、神格,这往往与每一种动物的习性和特征有关。
在萨满教的神系中,兽类神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猛兽,另外一种是灵兽。对猛兽的崇拜,一方面由于猛兽是达斡尔人的重要衣食之源,另一方面野兽所具有的的非凡性能、人无法企及的本领,使人恐惧,又使人向往。例如熊凶残、力大、勇猛,在森林中无所畏惧。熊能够直立而行,吃食物时用熊掌直接送入口中,这些习性与人极为相似。熊的生殖器也与人相似,这些恰是熊图腾崇拜的重要依据。达斡尔人称熊为鄂提热肯,在祭祀中它被奉为大力神,是太阳神的开路先锋。熊性冬眠,猎人常利用这一规律,进行猎熊,但熊的报复心理极强,如果猎人一未打死熊,熊即使受了重伤,也要向猎人反扑,常使猎人丧命,故猎人不轻易地猎熊,如果打死了熊,要为其举行隆重的风葬仪式,以开脱罪责,防止熊灵复仇。
在萨满教神系中,还有一些温驯型动物和弱小的动物,多惠人惠世,有助于人类,故被奉为神。鹿聪明机敏,跑得快,能识别毒草,鹿皮用途广泛,可制皮、皮鞋、皮鞭等,鹿多被奉为善良的女神。鹿是达斡尔族的动物图腾,在《敖鲁古雅的咒语》女主人公索兰身后跟着一温顺的驯鹿,“她把夏季收集的苔藓从兽皮袋里倒出来,让她的二十头驯鹿饱餐一顿。现状她要把它们放归深山老林,放归神灵仁慈的怀抱里”。它们是充满智慧和富有美的精灵,这些动物形象,会让那些损人利己、忘恩负义的恶人无地自容,表现了达斡尔人尊崇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及近乎于原始的环保理念。
达斡尔先民的神鹰崇拜是有其历史渊源,猛禽中的鹰是萨满教动物神的首神。鹰鹫目锐若神,搏击长空,叱咤风云,千米外的狐、兔、蛇均难逃其利爪,它威武勇猛,敢于同比自己强大的猛兽搏击,随着达斡尔人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鹰被捕捉驯化,成为狩猎的重要工具,达斡尔人敬鹰、养鹰、训鹰,由此形成了鹰猎文化。达斡尔人称鹰为海东青,表达了达斡尔先民早期的鹰图腾崇拜和神鹰崇拜的习俗。达斡尔神化、故事和传说中鹰是天神派给人间的神鹰,救助过众多莫日根的传说。有的传说雅德根就是神鹰的化身,与鹰有着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进而形成鹰的图腾崇拜。鹰由此也成为了力量与威武的象征,也是达斡尔人英勇与无畏的象征。
达斡尔神话传说中有着丰富的动物形象,它们有着极强的善恶分辨能力、助人为乐和知恩图报的品质精神。动物常常成为神话的主人公,这种神话母题的出现与达斡尔族长期以渔猎经济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萨满教动物崇拜观念密不可分,也表达了达斡尔人崇拜大自然、敬畏大自然及近乎于原始的环保理念。
二、山神崇拜
在萨满教自然观众的自然崇拜有着一定的伦理基础和道德逻辑,主要通过神格化、人格化和伦理化三种方式赋予自然某种宗教意义。例如“白那查”是一位山神,他来保护山林,决定猎人收获的多少。因此,凡是上山打猎者和采集者,必须拜祭“白那查”,以乞求神灵的保佑。
“白那查”是达斡族的山神。达斡尔人认为,“白那查”神灵主宰着广阔的山林,林中的飞禽走兽都是山神养育的,狩猎者和采集者的丰歉,都靠“白那查”的喜怒决定。他们还认为“白那查”是善神,不会无端地加害于人,因而人们有时把善良的人比喻为“白那查”,在他们的心目中,“白那查”便是隐居深山绝壁、银须数丈、助人为乐的“恩神”。因此,人们每当野外营地就餐饮酒,必须先行中指蘸酒向天三弹和把食物向上捧举之礼,以表示向白那查供献酒食之心,求其多加赏赐和保佑其安全。
萨顶顶资料
在达斡尔族民间有关于“白那查”的传说。
从前,有几个达斡尔族猎人组成临时的“阿纳格”进山狩猎,他们走了好几天才来到茂密的大兴安岭深处。有一天天快黑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条小河边,他们感到这里的景很好,就在树木旁扎下营寨准备过夜。这时突然走过来一位白胡子老人,他看了营地后对猎人们说:“孩子们,这个地方不能过夜,有危险,还是过了小河到对岸去过夜吧,记住,千万要过河去宿营。”说完老人走进了树木里不见了。
猎人们在深山中转悠了好多天,实在觉得又困又累,对老人的话根本就没有在意,很快吃过饭都钻进狍皮被囊中睡着了。在这些猎人中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小猎人,他躺在狍皮被囊里怎么也睡不着,翻来覆去地琢磨着老人临走时说的话,又想起了父亲在他临出猎时对自己的嘱咐:“孩子,你第一次进山狩猎没有经验,要多听老人们的话,否则是要吃亏的。”想到这里小猎人说什么也睡不下去了,爬出狍皮被囊坐了起来,东张西望之后端起猎走出了“阿纳格”宿营地,他不知不觉地按照老人说的话渡过了小河,爬到一棵松树的粗壮枝杈上,双眼向“阿纳格”宿营地上瞭望。
快到半夜时分,从树木里忽然蹿出了一个长着长长胳膊、小脑瓜、短身材的黑家伙,身上还
背着在月光下发着银光似的网具,双眼在小脑瓜顶上转来转去冒着寒光,晃晃悠悠地走到了猎人们熟睡的营地边上,左看看右看看,围着猎人们晃来晃去,只见它把背上的银网拿下来,向猎人们抛撒过去,几个猎人连同他们的狍皮被囊都被收进了网里。小猎人坐在大树上看得清清楚楚,心里不知如何是好。正在这时,只见一道蓝光闪了一下,接着一声巨响,震得小猎人差点从树上掉下来,简直把小猎人吓晕了。只见巨响之后,从猎人们的营地中冒出了一股黑烟雾。小猎人急忙过了河回到了营地,看见有一只勒勒车车轮大小的黑蜘蛛倒在营地边,恶臭发黑的污血流了一大片。这时白胡子老人也走到了小猎人身旁,对小猎人说:“怎么样,他们不听我的话,受了一场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