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节日意义说法
      立春的节日意义说法
      第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明确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合历。节气是农历的太阳历
      成分,是农历用来标度太阳视运动的,就是一个回来年。农历中称作:岁实。立春总在公历2月4号左右。由于公历属于阳历之一。但是由于公历是平均太阳历,所以只能是基本上和节气日对应,前后有时会波动一两日的。
      立〔春节〕气是根据农历的定气法则计算的,按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立春交节时刻时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所以农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的(天体运行位置)。农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来年了。
      但是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的一个月要符合朔望月(月相圆缺一次)平均历年也要符合回来年。所以农历使用朔望月定历月,平年十二个月,三百五十四天左右,为了让历月吻合月相。这是农历中的朔望月成分。农历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表示四季寒暑,是农历的太阳历成分。这两者是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
      农历使用必要时设置闰月的方式来协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来使农历的日期也可以和四季挂钩,有闰月的年份是农历的闰年,有十三个农历月。三百八十四天左右。这两个数字,农历平年有三百五十四天左右,农历闰年有三百八十四天左右。但是一个岁实是365.24219日。 那么一个农历平年牵强能容下二十四个节气,有时一个平年只有二十三个节气。农历闰年三百八十多天的时间,比一个岁实多了大约二十天,能容下的节气数量确定大于二十四个。根据农历计算的法则〔冬至〕日必需在十一月,从甲年冬至所在月(含)到乙年冬至所在月(不含)看有多少个农历月,假如有十二个农历月则是平年不置闰,假如有十三个农历月则是闰年,需要设置闰月,支配在没有中气之月。
      由于农历闰年有二十五个节气,所以次年就有可能只有二十三个节气了,不过也有次年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状况。这些都是特别正常的现象,肯定和凶吉无关。由于节气是阳历成分,农历是阴阳合历需要协调朔望月和回来年,所以才会产生这种现象了。
      至于说为什么是立春节气,这其实与农历正月的中气有关,农历正月的中气是〔雨水〕,农历腊月的中气是〔大寒〕。所以立春在大寒之后,雨水之前,在农历平年只有一个立春的时候,会在正月或者腊月,在有双立春的农历闰年,就会在正月和腊月各有一个立春节气。由于农历的历年是协调朔望月和回来年的。朔望月和回来年在农历中是一个整体。
      立春的历史
      在“立春”这一天,进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我国3020_年前就有迎“春”仪式。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头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由于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比方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化为社会瞩目、全民参加的重要民俗活动。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清人所着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立春的风俗活动和寓意
      立春的典籍记载
      立春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