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的13个会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激发学生对秋天的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 课件页码 |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交流古诗,激发兴趣。 教师口述: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古诗中作者用最凝练、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的奇特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描写四季景的古诗,请大家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才华。(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总结交流: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枫桥夜泊 (唐代)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展示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秋天有哪些特点? 教师提示:深秋的一天,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枫林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这么美的景,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领略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描写四季的古诗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二、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课件出示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检查交流情况。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石径 倾斜 (重点指导读准前鼻音“径”。) 你认为诗中哪些字词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理解词语: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寒山】 产生,生出。“白云生处”指山的深处。 【石径】 因为。 【生】 深秋时节的山。 【坐】 石子小路。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寒 径 斜 霜 1.学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余+斗=斜”。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霜”和左右结构的字“斜”,学生练写。 寒:上下宽中间窄,中间是三横两竖,下边的撇和捺要舒展。。 径:左窄右宽,左边是彳,右上边第二笔点在撇的下边中间位置、上边不交叉。。 斜:余字第二笔捺变为点,竖钩连接上横,下横稍长,斗字的中竖要长。 霜:整体笔画多、要写紧凑,雨字要写扁一些、下框变为冖。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在会写字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积累的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有效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书写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五、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3.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六、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八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中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看大家是否会有新的发现。 2.理解诗题:“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寒、晚、霜叶”告诉了我们当时的季节是秋季。)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3.交流: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 4.交流: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 5.探究: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7.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和二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教师小结:诗的前两句“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 5.学生边观察课文插图,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6.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7.谈话过渡: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文图片,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9.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的后两句“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①点明写傍晚之景。②傍晚晚霞和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③诗人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表达对红叶喜爱。④停车久,观察细才能悟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深秋的枫叶形象生动,这是全诗的中心句。“红于”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诗人通过描写了一幅秋景图,表达对红叶的喜爱之情,赞美秋天的美丽。 10.学生边观察课文插图,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1.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2.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抓住重点字词,读中感悟,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感悟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和停顿。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2.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再次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6. 《山行》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从哪些地方发现的?(《山行》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物。从“寒山”“霜叶红于二月花”看出来的。)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写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五)诗句积累。 1.谁还了解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诗人杜牧写秋景的诗句还有 天阶夜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秋夕》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寄扬州韩绰判官》 【设计意图:在拓展交流中激发了学生积累古诗句的兴趣。】 七、课文主旨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八、课堂小结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山林秋图。作者主要以秋天为主题,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了解,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 (2) (3) (4) (6) (7) (8) (9) (10—13)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