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种渠道解疑惑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堂伊始,让孩子们独自吟诵、有节奏吟诵、全班齐诵,在声声诵读声中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领悟词意、诗意。显然,若要领悟诗意,仅靠诵读是单薄的,同时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借助同伴,最后借助老师理解诗意。这不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具体指导。在此过程中,相机提问:诗人所到之处见到了哪些景物?有梧叶、秋风、儿童、灯火、篱落、秋江等。继而提问:同学们是否能描绘这些景物是怎样的?飘零在空中泛黄的梧叶、萧瑟的秋风、一缕隐约的灯光,稀疏的篱笆等。如此
再度深入提问:你能这一幅幅画面中感受到些许什么呢?果不其然,班级中有不少孩子感受到了寂寥的氛围,这就为孩子们走进诗歌意境奠定初步的基调。
02
情境渲染悟情感
我试图设计情境,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想象眼前凋零的梧桐树叶在萧瑟的秋风中四处飘落,面对此情此景,客游在外的诗人会想些什么?想象夜深人静,寒意正袭向诗人之时,可他却看见远处的人家闪耀着一缕灯光,篱笆下闪动着儿童玩耍的身影,料想着儿童正在捉蟋蟀,此时客游在外的诗人又会想些什
么?如此一问一答,一来一往,学生顺理成章地被带入情境之中,
而走进诗人的内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这节课,我有几点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古诗教学不仅要渲染情境,还应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备课时要准确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习。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