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古句
一、《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野外林荫道上的所见:一位牧童骑着黄牛缓缓而来,嘹亮的歌声响彻了林荫道,忽然,他看到树上停着一只蝉,就想去抓,便立即闭上嘴,一声不响地站住了。
诗歌内容很简单,把一个活泼好动的牧童描写得十分传神。诗人写到牧童停声站住就戛然而止,没有继续写他是怎样捕蝉的,留下空间让读者自己去想象。
二、《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孩子们起了个大早,从铜盆里挖出冻了一夜的坚冰,用彩丝线穿过,当作银铮来演奏,敲出来的声音就像玉磬一样,穿透了树林。孩子们正敲得起劲,冰块却突然碎了,掉在地上发出像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这首诗写的是早晨孩子玩冰的情景,通过银铮、玉磬、玻璃这三个比喻,以及脱、穿、敲、碎这四个动作,将孩子们从兴奋到失望的心情描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形象。
三、《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天,诗人乘船路过安仁县,看到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收起竹竿,停下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都张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住头顶,而是把伞当成船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画面,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稚气、聪明伶俐,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梅子味道很酸,吃完后酸味还长久地留在口中,仿佛牙齿都要酸软了。芭蕉叶已经长开了,把一片绿映照在纱窗上。白昼很长,午睡起来,无聊得很,闲来无事便看着外面的小孩捉着纷飞的柳絮玩。
这首诗中出现了梅子、芭蕉、柳絮这些景物,又说白昼变长,显然是初夏时节,诗人吃酸梅,看芭蕉,睡午觉,最后看孩子捉柳絮,十分悠闲。其中第二句中的“分”字用得巧妙,芭蕉的绿不是映纱窗,也不是透纱窗,而是主动分给了纱窗,诗人把芭蕉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
五、《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前日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影无踪。堤坝上绿草丛生,鲜花盛开,小溪也涨满了春水。一个牧童在柳荫下酣睡,而牛儿只顾着低头吃草,越走越远,慢慢走到了柳荫西边。
这是一幅童牧图。前两句绘景烘染:宿雨初晴,风和日丽,溪水欢唱,花繁草茂,正是放牧的大好天气。后两句转向画面中心:牧童不耐春乏,竟在柳树阴下呼呼酣睡,而那牛儿却悠闲自在地吃着雨后嫩草,从柳东渐渐吃到了柳西。一童一牛,一卧一立,一静一动,相映生趣。全诗既明丽芬芳,充满生机,又在悠闲静谧的氛围中,洋溢着浓郁的农家生活气息。
六、《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稀稀疏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枝上的花已经落了,叶子却还不够茂密,没有形成树荫。孩童们奔跑着追逐黄蝶,黄蝶却转眼飞进了一片黄的菜花丛中,再也不到了。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的景,动静结合,展现了恬淡自然的乡村生活,充满童真童趣。
七、《村居》【清】高鼎
夜书所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青草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枝随风摆动,轻轻掠过堤岸,水面雾气缭绕,枝条仿佛陶醉了一般。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早早跑回家里,趁着春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物活动。有生机的不仅是草木、鸟儿,连孩子们也充满了朝气,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八、《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向远处望去,青山衔着落日,水中的倒影随着水波闪动。牧童回来了,他横骑在牛背上,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真是自由自在啊!
这首诗围绕“村晚”,描写了江南乡村优美的风景,刻画了天真烂漫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前两句乡村晚景图,以池塘为主体,岸边长满绿草,塘里池水满满。“山衔落日”不仅写出了青山与太阳的位置,“衔”字还将青山写活了,将太阳西沉的动态表现了出来。落日的彩是笼罩于整个画面的红,天上如此,倒映在水中也是如此。后两句牧童晚归图,视角从景物转移到人物的活动上来:牧童天真有趣,“横”字写出了牧童的自由自在。他还信口吹着短笛,也表现出自由自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