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先等人评《水浒传》
明代人批评《水浒传》的文字,现存文献不少,其中李开先的《词谑》中一段为最早:
……崔后渠、熊南沙、唐荆川、王遵严、陈后冈谓:《水浒》委曲详尽,血脉贯通,《史记》而下,便是此书。且古来更无一事而二十册者。倘以奸盗诈伪病之,此不知序事之法,史学之妙者也。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又别署中麓放客,山东章丘人,官至太常寺少卿。后因抨击朝政,得罪权相夏言,被削职为民。以诗文见长,有《闲居集》。性喜藏书,对民间文艺甚重视。所作散曲颇多。传奇有《宝剑记》等较著名。《词谑》一书,本不题作者生名。据书中称:“《市井艳词》百余,予所编集。”乃定为李开先所著。书中评选了一些散曲和杂剧的曲文,也辑录了一些明代戏曲史料。
崔后渠:崔铣,号后渠,字子钟,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
熊南沙:熊过,号南沙,字叔仁,嘉靖八年进士,累官祠祭郎中。
唐荆川:唐顺之,号荆川,字应德,明代著名散文家,博学多闻,著名于时。
谢安琪老公王遵岩:王慎中,初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字道思,嘉靖五年进士,散文与唐顺之齐名,天下称之“王、唐”。
陈后冈:陈束,号后冈,字约之,嘉靖八年进士。
陈束与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当时人称为“嘉靖八才子”。
“以奸盗诈伪病之”:当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里曾咒骂道:“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这种批评代表了当时一般知识分子对《水浒》的看法,对以后也很有影响,如王圻《续文献通考》、天都外臣《水浒传叙》、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章学诚《丙辰札记》都采录或引用了这段话。
其他阅读《水浒传》后发表评论意见的论家为数甚多,比较著名的有徐渭、李贽、袁宏道、袁中道、胡应麟、徐复祚、沈德符、谢肇淛、陈继儒、冯梦龙等,都从不同角度,详略不等地肯定小说的杰出成就。胡应麟似乎不满意李开先等人的说法:
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第此书中间用意,非仓卒可观。世但知其形容曲尽而已。至其排比一百八人,分量轻重,纤毫不爽,而中间抑扬映带,回护咏叹之工,真有超出语言之外者。……(《少室山房笔丛》卷四十一)
袁中道所记的一位读者更其痴心:
常志者,……龙湖悦其善书,……使抄《水浒传》。每见龙湖称说《水浒》诸人为豪杰,且以鲁智深为真修行,而笑不吃狗肉诸长老为迂腐,一一作实法会。初尚恂恂不觉,久之,与其侪伍有小忿,遂欲放火烧屋。龙湖闻之大骇,微数之。即叹曰:“李老子不如五台山智真长老远矣。智真长老能容鲁智深,老子独不能容我乎?”时时欲学智深行径。……乃令往麻城招杨凤里至右辖处,……道中见邮卒牵马少迟,怒目大骂曰:“汝有几颗头?”其可笑如此。后龙湖恶之甚,……北走长安,竟流落不振以死。(《珂雪斋游居柿录》卷九)
袁中道对《水浒传》的评价是不高的,他对小说的看法远不如乃兄宏道积极。他记载这个例子的用意也是不足取的,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法,此其一征也”,比较担心作品的消极影响,以致主张不能推崇《水浒传》,“崇之则诲盗”。然而,袁中道的记载还是有理论参考
价值的。关于常志那种对小说中所崇拜人物的性格、言行“一一作实法会”,简单模仿照搬照用的叙写,实际上无异是对小说所特有的潜移默化作用的形象表述。
现存各种版本《水浒传》中的序,为数甚多,其中以署名天都外臣的《水浒传序》论述最为全面,时间也较早。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五《勋戚》条记载,“天都外臣”是汪道昆(一五二五----一五九三)的托名。汪道昆字伯玉,一字玉卿,号南溟,又号太函。安徽歙县人。官义乌令,教民习武,人人能投石超距,世称“义乌兵”。曾与戚继光合作抵抗倭寇侵扰。官至兵部侍郎,有《太函集》及戏曲集《大雅堂乐府》四种行世。万历十七年(一五八九),他为《水浒传》作序。序文围绕《水浒传》的历史地位和审美价值展开多方面的论证辩驳。文章一开始就从追述小说发展的历史来阐明《水浒传》已达到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
小说之兴,始于宋仁宗。于时天下小康,边衅未动。人主垂衣之暇,令教坊乐部,纂取野记,按以歌词,与秘戏优工,相杂而奏。是后盛行,遍于朝野。盖虽不经,亦太平乐事,含哺击壤之遗也。其书无虑数百十家,而《水浒传》称为行中第一。
宋仁宗(1010---1063):即赵祯,北宋皇帝,1022—1063年在位。
含哺:将嘴里含着的食物哺饲给别人。据《庄子·马蹄》记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含哺而熙,指人民像婴儿一样,以含哺来相互玩笑。这时古人想象中的原始社会的无忧无虑的生活情态。
击壤:中国古代的一种投掷游戏。据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于道。”指一种太平、和谐的社会生活。
《经》曰:‘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若辈俱以匹夫亡命,千里横行,焚杵叫嚣,揭竿响应,此不过窃钩者耳。夷考当时,上有秕政,下有菜。而蔡京、童贯、高俅之徒,壅蔽主聪,操弄神器,卒使宋室之元气索然,厌厌不振,以就夷虏之手。此诚窃国之大盗也。
焚杵:疑即焚(木于)。据《史记·张仪传》记载:“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 君之国。”《索隐》曰:“烧掇谓焚烧而侵掠也。焚 ,音烦乌,谓焚蹂而牵掣也。”
秕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彼不得沾一命为县官出死力,而此则析圭担爵,拖紫纡青。道君为国,一至于此,北辕之辱,固自贻哉!如传所称吴军师善运筹,公孙道人明占候,柴王孙广结纳,三妇能擐甲胄
零点乐队主唱作娘子军,卢俊义以下,俱鸷发枭雄,跳梁跋扈。而江以一人主之,终始如一。夫以一人而能主众人,此一人者,必非庸才(众人)也。使国家募之而起,令当七校之队,受偏师之寄,纵不敢望髯将军、韩忠武、梁夫人、刘岳二武穆,何渠不若李全、杨氏辈乎?
析圭:据《汉书·司马相如传》记载:“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析,中分;圭,玉器。这里指封爵。
拖紫纡青:谓佩印绶,高贵显爵。扬雄《解嘲》:“纡青拖紫,朱丹其毂。”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又刘良注:“青紫,并贵者服饰也。”
道君:即宋徽宗赵佶,好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1100----1125年在位,1127年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北辕之辱:指1127年被俘北去之事。
占候:根据天象的变化来预测吉凶。《后汉书郎 传》:“能望气占候吉凶。”这里指公孙胜很有道术。
擐(音患,又音关):穿,套。
鸷(音至):凶猛的鸟。鸷发,形容凶猛的样子。枭雄:骁悍雄杰的人物。
跳梁:亦作“跳踉”,腾跃跳动,《庄子·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这里用来比喻跋扈的情状。跋扈:专横暴戾。
七校:据《汉书》记载:“武帝平百粤,内增七校。”颜师古注:“《百官表》: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凡八校尉,胡骑不常置,故此言七也。”校尉,汉时军职之称,略次于将军。三九时节
偏师:指全军的一部分,以别于主力。
髯将军:三国时蜀国关羽、美须髯,故称髯将军。
梦见拿刀韩忠武: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谥忠武。
梁夫人:南宋女将梁红玉,韩世忠妻,封安国夫人,后改扬国夫人。
刘岳二武穆:指南宋名将刘锜和岳飞,死后均谥武穆。
李全:金末红袄军领袖。早年曾配合宋军抗金,后与杨妙真所领红袄军会合,并与妙真结为夫妇,成为山东最强的抗金义军。宋嘉定十一年(1218年)归宋,官至招信军节度使。但由于南宋政府猜忌义军,发生裂痕,宋宝庆三年(1227年)降蒙古。绍定四年(1231重阳节祝福老人的健康吉祥话年)攻扬州,为宋后击败而死。
杨氏:即杨妙真,金末红袄军领袖,号“四娘子”,善骑射,后与李全会合,结为夫妇,李全叛宋被杀后数年亦死。
余原其初,不过以小罪犯有司,为庸吏所迫,无以自明。既蒿目君侧之奸,拊膺以愤,而又审华夷之分,不肯右絓辽而左絓金,如郦琼、王性之逆。遂啸聚山林,凭陵郡邑。虽掠金帛,而不虏子女。唯翦婪墨,而不戕良善,诵义负气,百人一心。有侠客之风,无暴客之恶,是亦有足嘉者。
蒿目:极目远望。《庄子骈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故也指对世事的忧虑不安。
絓(音挂):受阻,绊住,这里指屈辱、投降的意思。
郦琼:宋相州临漳(今属河北)人,字国宝。宋金战争初起时,集众数百人从宗泽。南渡后为刘光世部统制。绍兴七年(1137年)光世被黜后叛降伪齐。伪齐废,为金将。
王性:不详,疑为“王德”之误。
婪墨:贪婪的官吏。墨,《左传·昭公十四年》:“贪以败官为墨。”
载观此书,其地则秦、晋、燕、赵、齐、楚、吴、越,名都荒落,绝塞遐方,无所不通;其人则王侯将相,官师士农,工贾方技,吏胥厮养,驵侩舆台,粉黛缁黄,赭衣左衽,无所不有;其事则天地时令,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刑名法律,韬略甲兵,支干风角,图书珍玩,市语方言,无所不解;其情则上下同异,欣戚合离,捭阖纵横,揣摩挥霍,寒喧嚬笑,谑浪排调,行役献酬,歌舞谲怪,以至大乘之偈,《真诰》之文,少年之场,宵人之态,无所不该。纪载有章,烦简有则。发凡起例,不杂易于。如良史善绘,浓淡远近,点染尽工;又如百尺之锦,玄黄经纬,一丝不纰。此可与雅士道,不可与俗士谈也。视之《三国演义》,雅俗相牵,有妨正史,固大不侔。而俗士偏赏之,坐暗无识耳。雅士之赏此书者,甚以为太史公演义。”
绝塞:最远的边疆。
遐方:远方。
厮养:指从事卑贱职业的人。
驵侩:(音zǎng快),牙商的名称。《史记货殖列传》有“节驵会(会即侩)”一句,《史记集解》曰:“驵,马侩也。”驵会就是说合牲畜交易的人。《汉书货殖列传》颜师古注:“侩者,合会二家交易者也;驵者,其首率也。”也称作市侩。
舆台:古代奴隶制中的等级的名称。《左传昭公七年》:“人有十等,……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后泛指地位低贱的人。
粉黛:搽脸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妇女的化妆品。这里借指美女。
缁黄:僧道的代称。和尚穿缁服,道士戴黄冠,故称“缁黄”。
赭衣:古代囚犯所穿的赤褐的衣服,即以此代为罪人的代称。
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某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前襟向左掩,异于中原一带人民的右衽。
当时中原地区的人因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称。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