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如磐石》大结局是什么?观众能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
《坚如磐石》大结局是什么
  《坚如磐石》大结局是光明的结局,恶人一一被扳倒,金江市的扫黑除恶取得重大成果,但它仍然给现实重大警示。如果没有权力牢牢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如果没有对权力形成全面、严密且高效的监督和制约,那么权力就有失控的可能,士农工商的思维下依然就会催生出权钱的交易和勾结。电影之外,我们必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权力从一开始就“不敢腐”,这也许是最有力的反腐。
 
《坚如磐石》打的是明牌
  《坚如磐石》有些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等到了它。无论期间电影经历了什么,是否影响了它的质感,都令人不得不感慨的是张艺谋澎湃不息的创造力。在张艺谋的创作图谱中,《坚如磐石》是类型与题材上的一次突破。这是张艺谋首次挑战当代都市犯罪题材。
  《坚如磐石》与以往的扫黑除恶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譬如全民热剧《狂飙》,也有官商勾结的部分,但很多时候,贪官与奸商在立场上是一致的;但《坚如磐石》中,贪官与奸商的冲突是主线,贪官与奸商的“狗咬狗”制造出强大的戏剧张力。
 
《坚如磐石》中观众能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
  雷佳音饰演的警察苏见明,是推动整个主线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编剧陈宇看来,这种主人公在早期警匪片中,往往是具有功能性、符号化的人物,但随着警匪片这一类型的发展,主人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变成一种复合的人,具有复杂的背景。
  在陈宇的剧本中,苏见明不是简单功能意义上的一个警察,他同时还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他有公域的空间,也有私域的空间。在这种张力下,观众能看见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概念上的、符号化的警察。他除了警察身份外,还是副市长郑刚(张国立饰)的养子,给他在身份上进行多重复合。
 
《坚如磐石》用硬核叙事展现人性和情感
  回头看5年前写的这个故事,编剧陈宇觉得《坚如磐石》是一个古典主义的东西,但又没那么工整,“当时有一种澎湃的创作欲望和动力,甚至有某种不修边幅的生猛力量”,这种东西还蛮可贵的。
  陈宇一直很期待,观众对于《坚如磐石》会有怎样的反馈。它和之后创作的《狙击手》《满江红》在表现风格和样貌上差别很大,但没有变的是电影的硬核叙事、类型片与主流价值观的嫁接,以及影片中展现出的人性和情感力量。
  最近几年,在与张艺谋的几次合作中,陈宇逐渐摸索出一种硬核叙事加主流商业大片的创作倾向和目标。在陈宇看来,这是他创作的一种本能。创作《坚如磐石》的时候,他的本能就是要让故事结实,“有一个内在可咀嚼的核,同时应该是一个好看的类型片,又是一个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坚如磐石》是陈宇和张艺谋导演合作的第一部作品,是在一个成熟的、系统化的工序流程中做出来的,这种流程非常有价值,也能够保障一个作品的基本质量。
  做完《坚如磐石》后,陈宇更加清晰地沿着这条路去创作,和张艺谋导演在创作上更加契合。陈宇一直说,他是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他和张艺谋一起创作故事还没有结束。
 
电影《坚如磐石》解读
  张艺谋坦言,自己在早期的电影创作中,比较强调视觉语言,但到了中后期,开始有意补上另外一门课,“除了视觉效果,还要故事强,人物强,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他认为,《坚如磐石》中的视觉风格很独特,有浓郁的都市感和时尚的现代气息,“但同时它的故事也很强,人物塑造很复杂,总结起来就是视觉是基础,人物是情怀。”
  于和伟在片中饰演富商黎志田,这是一个白手起家的人,生命中除了女儿外,对于一切阻碍自己生存的东西都会冷酷地痛下杀手。这也是张艺谋和于和伟第一次合作。在于和伟看来,一个好的剧本既要符合戏剧逻辑,也要符合生活逻辑。作为演员,不管是反面还是正面角都要演,但最重要的是要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比如片中的黎志田,影片把握住了他性格中的两点:一是对女儿无条件的爱,这是人之常情;另一个是他的畸形人生和事业。“当
他的生存受到威胁时,他性格中的两面开始了极端的拉扯,从而形成一个特别大的戏剧张力和戏剧矛盾。他的内心情感越纠结,越撕裂,越拧巴,可能就越好看。”
  有观众向张艺谋提出还有没有“第三条腿”时,他笑着回答:“‘两条腿’总结起来就是形式和内容,仅仅两条腿能走好了就不容易,能把商业片艺术片做结合,更是少之又少,还想长第三条腿?我们毕生都是要去学习两条腿走路,走出最强壮最大的步伐。”张健 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