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左传》的写作特点
晋代范宁说它“艳而富”(《春秋谷梁传序》),唐代刘知几称“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史通·六家》),清代刘大櫆则称赞它“情韵并美,文采照耀”(《论文偶记》)。概而言之,《左传》的文章细密详赡,富于文采,给人以具体生动之感;同时又微婉蕴藉意味深长,使人寻绎不倦。
一、精彩细密的叙事
《左传》向以叙事精彩见称。书中出现了今年母亲节是几号引人入胜的情节、生动逼真的细节和场面,大大增强了故事性。作者通过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铺垫、照应、追溯、插叙等手法,把有关事实巧妙地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而严谨的篇章。
鲁宣公二年,晋灵公被赵穿所杀。《春秋》仅用“晋赵盾弑其君夷皋”一句话来叙述此事,不仅语焉不详,而且把弑君者说成赵盾。《左传》则详细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讲述了一篇具体而完整的故事。文中先叙述晋灵公“不君”的种种暴行,再述赵盾“骤谏”,晋灵公想除掉他,第一次派鉏麑去行刺,鉏麑被赵盾的恭敬所感动,不从君命,触槐而死;第二次想在酒
宴上杀他,又被赵盾的卫士提弥明发觉,提弥明舍身卫主,格斗而死。就在这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掉转笔锋,插入当年赵盾在桑翳救灵辄的往事,然后写灵辄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保护赵盾脱身;接着又叙赵穿杀灵公,赵盾因出奔未越境而被史官书为“弑君”,并引孔子的话表示惋惜。
又如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也是通过完整曲折的故事,生动再现了统治者家庭内部为争夺全力和财产而骨肉相残的斗争。
1.《左传》的叙事成就更突出体现在战争描写方面
A早安心语简单一句话、在描写战争时,作者不仅写出纷纭复杂的战争过程,而且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前后历时三年,卷入者达十一国之多。作者围绕晋楚争霸的主要矛盾和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优劣得失展开叙述,先交代了楚国向北扩张,侵扰中原小国,晋国抗拒楚师,企图建立霸业的背景。又详述晋文公如何“教民”如何任帅,如何展开外交活动,孤立楚国;而楚国一方其主帅子玉如何“刚而无礼”,君臣间如何意见不一;
在此基础上又写了晋国在交战前的反复磋商准备,以及王子玉的请战和晋侯的回答;最后,以极简略的笔墨叙述了晋国的战术措施和战斗过程。
两台电脑如何共享文件
如庄公十年叙齐鲁长勺之战,竟用几乎一半的篇幅详述战前准备,表现鲁国采纳曹刿的建议,取信于民;至于战斗过程,则着墨不多,只是交代鲁国一方的正确战术;最后又让曹刿对胜利原因作了总结。
B、书中也不乏生动逼真的战争场面
例如成公二年的齐晋鞌之战,在交战的前一天,齐国高固单车闯入晋军挑战,“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其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战斗开始前,齐侯又狂妄地宣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竟然未给马披上护甲就开始冲锋。晋军奋力迎战,郤克被箭射伤,血流至足,仍击鼓不停,但终因伤势过重,大叫:“余病矣!”张侯手臂中箭,鲜血染红车轮,他斩断箭杆,继续驾车,在这关键时刻,他一面与郑丘缓一齐鼓励郤克,一面又用左手执辔,腾出右手帮助击鼓,战马狂奔不止,晋军紧紧跟随。于是“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三国志12技法
二、个性鲜明的人物
《左传》在叙事中注重描写有关的各类人物的活动,在刻划这些人物时,又往往着眼于政治的兴衰,努力表现他们与之相关的思想、品质和性格
1、运用随事写人的方法,在历史事件的发展中,通过主人公的所作所为,逐步展示其个性特征,使其形象渐渐鲜明和丰满起来。
例如郑国子产,通过子产在各种内政、外交事务中的表现,书中刻划了一个开明有为,受人爱戴的政治家形象。如果把有关子产的描写放在一起,就很像一篇人物传记。
2、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写重耳出亡,表现了他由一个胸无大志、性格暴躁的贵公子,最终成长为成熟老练的大国之君的过程。
3、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场面和对话,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情和心理。人物之间互相映衬烘托,在动态中凸现了各自的个性特征。
例如僖公三十三年: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请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雠,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三、微婉巧妙的辞令
1.《左传》中便记载了很多文采斐然的辞令。这些辞令的共同特点是委婉巧妙,典雅从容,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
藤泽美羽作品
例如齐晋鞌之战前夕齐侯与晋人的这段对话:
齐侯使请战,曰:“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对曰:“晋与鲁、卫,兄弟也。来告曰:‘大国朝夕释憾于敝邑之地’。寡君不忍,使臣请于大国,无令舆师淹于君地,能进不能退,君无所辱命。”齐侯曰:“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许,亦将见也。”
晋国子产多次凭借辞令之妙,使大国不敢对郑非礼。襄公二十五年,郑伐陈,子产向晋献捷,晋人三次责难郑国,都被子产巧妙地顶了回去,就连晋国赵文子也说:“其辞顺,犯顺,不祥。”对郑国给予礼遇。书中记孔子对此发表评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左传》辞令的普遍特点。
2.在论辩方式上,《左传》中的辞令又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人折服。
例如僖公二十六年,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太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鄙夷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展喜抬出先王之命,表示鲁国有恃无恐,实为指责齐国“弃命废职”,违背礼义。其辞令优游婉顺,不卑不亢,而又绵里藏针,内含讽刺。这番辞令所以产生这番效果,主要还在于道义的力量。
3.《左传》中也有些辞令直率有力,以鞭辟入里的分析见长。
例如,僖公三十年,秦晋两国围郑,郑大夫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便讲得坦率而深入,有力地打动了秦伯。它如桓公二年的臧哀伯谏纳郜鼎、僖公五年的宫之奇谏假道,也都有严谨细密,娓娓动人的特点。
4.《左传》的语言简洁精练,准确生动,韵味悠深,这也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