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自索客suoking/
三十六计全文请查看suoking/p/28
转载请标明链接否则追究责任。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起源、发展与成书:中国传统兵法书《三十六计》,行文古奥晦涩,一般认为成书年代在明清,也有考证说是南朝檀道济所著,皆误。三十六计》的肇使、雏形在明末清初,真正编辑成书刊刻流传应为民国时期。一种最新的看法认为目前的流行本《三十六计》,应为兵书《秘本兵法》中的第六卷(全书九卷)“六六行·三十六计”的一部分。作者张联甲,成书时间约为1925年至1970年间。
“三十六计”一词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南史•王敬则传》有相同记载,后面还附上一句“盖讥檀道济避魏事也”。三十六,约数。《易经》的说法:六和八是阴的成数,而六更是阴数之极;三十六本为虚数,是阴数之极的平方,因此三十六计意为极多计谋,而非三十六条计。檀公,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史书说檀道济三十六计走为上,其实是揶揄檀公的作战水平,因为檀道济虽是名将,其赖以成名的战例却是逃跑————檀道济唱筹量沙,全身而退。所以,南朝有了三十六计这个说法,并不表示有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檀公三十六策”显然不是书名,而只是形容檀道济的“多智”;“走是上计”也并非其中一策,而是讥讽他最擅长的是逃跑。
《三十六计》最早付梓刊行也是今天能见到的唯一孤本是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兴华印刷厂印制的一个翻印本,小32开,土纸,旁注小字“秘本兵法”,无作者和年代且后三页被撕毁。它根据的是同年在陕西彬县(当时称邠州)发现的一个手抄本,抄本前部“都系养生之谈,而末尾数十篇,附抄三十六计,解释皆用兵法,然后知其果为兵法也。”
1943年叔和先生“在成都的一个冷摊上”偶然得到了这个翻印本,并在1961年9月16日《光明日报》的《东风副刊》上予以介绍,这才引起了世人的关注。1962年8月,叔和将翻印本赠给北京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同年,在政治学院任职的无谷(姚炜)先生又根据此翻印本对《三十六计》进行了译注工作,并在内部出过油印本,到1979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
译注者在《前言》中说:“目前手头尚未到第二种本子。”这个版本流传较广,现今市面上流行的众多《三十六计》出版物皆源于此。其间,武汉军区“为研究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于1973年编印了《三十六计今译》,并说明是“综合几种版本整理而成”,但并未交待这几个版本的来源。对照无谷的《三十六计译注》和武汉军区的《三十六计今译》,原文的按语部分确有很多不同之处,说明《今译》大概另有所本,但该书同样没有作者和年代的记载。
无谷在译注过程中最早提出《三十六计》形成年代“当在晚明或清初”的推断,并认为“与历史上反清运动有关”。主要根据是近人朱琳所著《洪门志》载有“三十六着”的名称,与现行的《三十六计》除个别计名
张敬轩略有不同外,其余都一致。朱琳还在附注中说:“三十六着,又称三十六计,即三十六种计策,用兵处世,无往不利,所谓…神机妙算‟,故称之为洪门哲学。”
联系到《三十六计》在民国前一直以“秘本兵法”在民间传抄,历代兵志均无著录,也不见于私人藏书目录,当与明清之际的秘密反清组织有关联。
洪门(即天地会)成立于康熙初年,是有清一代势力最大的地下反清会党。洪门的内部文献被称为会书,会内暗语称“海底”、“金不换”,包括其起源、宗旨、誓言、门规、切口等多方面内容,是洪门发展组织、联系成员的基本依据,以手抄的方式在严格限制的范围内秘密传播,所谓“三十六着”或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三十六着”与目前流行的《三十六计》还是有部分内容不一样。邓拓先生在1962年写过一篇名为《三十六计》的短文,其中谈到,他所见到的油印本《三十六计》(疑即无谷译注本)与曾经有人向他讲解过的“三十六计”略有不同,“这里头没有增兵减灶、十面埋伏、虚张声势、诱敌深入、拖刀计、疑兵计等名目,而把打草惊蛇、无中声有、树上开花等都开列进去” 。
《南齐书》中的“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到宋代惠洪的《冷斋夜话》中改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元代,这句话已成民间俗语。《元曲选•窦娥怨》中就有“常言说得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而且以成语组成的36个计名在元明戏曲和明清小说中广泛应用,查《辞源》,有13个计名可上溯到元明戏曲,有7个计名初见于明清小说。绝大多数计名都在各种民间说唱艺术中出现过,是当时生活中带有文学
彩的常用语。这所谓的“三十六计”本来只是形容诡计多端,并无固定的具体内容,但这世上就有好事者,借用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俗话,真的从中国历史上丰富多彩的智谋文化中总结出36种计谋,以应“三十六计”之数,再用大众耳熟能详的36个成语来冠名,以便流行。
在这过程中,可能有多种“版本”的“三十六计”在民间口头流传。到清代洪门的“三十六着”则是某一“版本”的文字定型,民国年间现世的这本《三十六计》应是某位喜好谋略又精通《易》理的无名氏在民间原始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和加工而成,可视为其最终的定型,因为它流传最广,为公众所认可。这情况与《三国演义》的成书有些类似。在它之前,已有民间传说和宋代的话本、元代的杂剧讲述各种三国故事,但直到明代才由于罗贯中修饰整理和再创作,定型为《三国演义》。但与此同时,也还有以三国为题材的说唱艺术继续存在,而且在某些细节上与《三国演义》有所不同,但影响就远不及了。
现流行本《三十六计》从何而来?
一种最新的看法认为:现流行本《三十六计》一书仅有2797字,其源自《秘本兵法》的早期草创本,内容也只是《秘本兵法》中的“第六行”,即第六卷一万余字中的一部分。
1937年7月前的几天,《秘本兵法》著者张联甲来到陕西州今彬县地角沟考察地形、地貌,地角沟自古以来为古代的大战场,兵法上称该地为“死地”。张联甲将随身携带的录有“三十六计”提纲的记录本遗失在当地一村民王二牛的院子里。王二牛之后将此记录本卖给来当地收购古画的商人——四川江油人翟瑞琴。
翟瑞琴如获至宝,将本子里的三十六计的内容做了修改,后成书付印了千余本。张联甲闻讯后,亲赴四川将此事告至江油县县长吴某处,吴为黄埔军校毕业,判翟瑞琴“侵权”,罚了翟100元现大洋,将抄来未卖出的1200本《三十六计》交给张联甲。张联甲将书带回陕西,最后如何处理不得而知。
此说不足之处在于秘本兵法的成书时间晚于三十六计,而此种说法惟一可信的重要证据之一是张家仍留有多本瑞琴楼版的《三十六计》,尚有欠缺,不足以完全证明。
《秘本兵法》又名《九行兵法》,民国张联甲所著。手稿本共两种,一种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初草于西安药王洞的初稿本,时日长久,其遭虫蚀、鼠咬,有相当损坏;二是1967年夏作于甘肃平凉道教圣地崆峒山的定稿本。全部采用隶书字体抄写,其中还夹杂有战国时期以前的古文字,所使用的纸张为安徽宣纸,纸质呈黄褐,书稿的封面和文尾都盖有张联甲的朱印。
定稿本《秘本兵法》共有14万字,分为九行(即九卷),其“总目”为:
前辞·从善如流;
一一行·一道而立;
二二行·四德而生;
三三行·九神定容;
四四行·一十六备;
五五行·二十五正;
六六行·三十六计;
七七行·四十九策;
八八行·六十四变;
九九行·八十一知;
验辞·从善可登。
其中的六六行(卷)有1万多字,等于现今《三十六计》流行本字的三倍多。该书的前言即前辞里,作者称,战争可分人与自然、人类之间战争两类,该书省略人与自然的战争,只说人类之间的战争。作者认为,人类社会从来没有离开过生争与兵争,“生争者,健事也”;“兵争者,战争也。”“吾之秘本,遵《易》之理,沿《易》之半,略去生争,只取兵争,而所以成此书者也。”他用中国哲学中的数术易理说明兵法权谋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兵法研究的学术性。
《秘本兵法》的篇题全部用成语定名,内容全部用《易》理解释,数术贯穿于兵理之中,这是《秘本兵法》的三大独有特点。书中留有不少古文字,估计是张联甲先生从古代兵书上记录下来的。令人惊叹的是,《秘本兵法》中部分内容与上世纪70年代汉墓中出土的古代兵法竹简相同。
在《秘本兵法》之“六六行·三十六计”的分类上,亦明显借鉴了西周兵书《军志》的分类法,将三十六计分为六行,即:谋战、胜战,为优势之计;合战、敌战,为均势之计;混战、败战为劣势之计。(“谋战之计,全为上计;战胜之计,准为上计;合战之计,同为上计;敌战之计,奇为上计;混战之计,活为上计;败战之计,走为上计。”)这种分类和传世本大不相同。而张氏的“三十六计”在体系上更合理,分类上更科学,内容上更完整。
《秘本兵法》第六卷称…六六行‟其大意是六六三十六,四井九田竖,纵横相对应,对应有数术,数中玄有术,术中玄有数,数术原一统,一统藏身俞。形指形势、也指情况。…六六行‟行名,包括第一行谋战之计、第二行胜战之计、第三行合战之计、第四行敌战之计、第五行混战之计、第六行败战之计,六行各六计,共三十六计,其大意是在不同形势下运通三十六计的基本原则。
《秘本兵法》的作者在研读诸多古兵书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已失传的古兵法的文字和内容,又总结归类重新布局,并独创性地将每计由“理曰”、“解曰”、“定曰”合成一体,可谓自成一体。
一些古代兵书的研究者认为,
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过于简约,像是一个著作的提纲,而张家手稿本内容丰富,语言生动,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的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张本”则为“困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确。
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
三、张家手稿本在引述中,涉及到先秦时代的《军政》、《军志》、《中平兵典》等若干失传的古代兵书,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参考价值,虽其真伪有待考证,但这些资料值得学术界重视。
《秘本兵法》的作者张联甲先生生于1899年夏历六月初五,病故于1972年7月8日,终年73岁。他生于山西赵城平和书院,长于陕西长安。他7岁进私塾读书,其父张瑞玑为清末光绪癸卯进士,曾在清朝军机处任职,家中藏有大量古兵书。19岁那年,张联甲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保定军官学堂,1920年军校毕业后,又被校方保送至日本东京振武堂深造,1922年,又到日本自卫第11联队实习了一年。
1923年元月,取得硕士学位的张联甲谢绝了校方留校任教的美意,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他的“小谁园之家”——西安药王洞里,开始了他的名理研究生涯。在研读古兵书的基础上,他将兵理、易理合为一体,精心构思、整体编排,于1925年秋完成了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但他没有急于定稿刊印。1967年夏,自感时日不多的张联甲受已出家的原战友之邀,来到甘肃平凉崆峒山中,历时3年,重新对《秘本
兵法》予以校理定稿。至此,共历时42年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夙愿。出于历史原因,《秘本兵法》一书从未刊印过,只是秘藏于家中。为防止书稿被人搜走丢失,张联甲要求其子张敬轩必须用2年背完《秘本兵法》一书,张联甲临去世前叮咛说,将来若书稿付印,不用《九行兵法》书名而叫《秘本兵法》。
最近发现的玉简册版三十六计,应为伪造
2003年山东济宁的郭克义先生在地摊淘到的玉简册版三十六计。“三十六计”铭玉简册共计66片,皆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千克。每件皆阴刻小篆文字,起为“三十六计”,末署“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材质为和田青玉,年代久远,有自然形成的浸和包浆,部分玉简片有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隋代玉简册由权威专家鉴定确认。此玉简册是“继银雀山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之后又一重大发现。”
笑,在发现玉简册三十六计后,又陆续发现清中期的三十六计玉印,以及孙子兵法玉简册,甚至三十六计玉牌。
为什么玉简册三十六计是假的?玉简册三十六计的内容只有题目和原典,没有按语、注释、
探源、故事。署名年代为:“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即公元596年。
《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典故出自唐太宗贞观17(公元643年)年李世民渡海东征高丽一事。
生活在公元596年的何震,何以能把发生在公元643年的《瞒天过海》典故刻在上面呢?
《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载:“北路太宗御驾兵三十万……至海岸下寨。帝观海水汪洋无穷,东望高丽,隔海千里,如何得过?……帝问张士贵曰:…卿有计否?‟士贵曰:…臣当思之。‟……士贵归寨,……请仁贵至帐下……仁贵见问,叉手遂言:………仁贵用一计,教千里海水,只来日不见了半点儿。上至太宗,下至小卒,如登平地,安稳过海,意下如何?‟……士贵大喜。……帝领百官随海边来,见其万户皆一彩幕遮围。其老人东向倒步,引帝入室,皆彩绣幕,地铺茵褥。帝坐,百官进酒,帝喜。但觉风声四面,波响如雷,杯盏倾侧,身居动摇良久。帝不晓,令近臣揭幕视之,但见清清海水无穷。帝急问曰:…此乃何处?‟张士贵起而奏曰:…此乃臣过海之计,得一风势,三十万军乘船过海,到东岸矣。‟”
“瞒天过海”之本意,是“瞒惑天子不知不觉安然过海”。人们通常所说的“瞒天过海”,是指依靠伪装暗中活动,这种解释已经转意。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既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是六计。其计名,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如“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如“以逸待劳”、“声东击西”等;有的来源于古代诗人的诗句,如“李代桃僵”、“擒贼擒王”等;有的借用成语,如“金蝉脱壳”、“指桑骂槐”等;还
有出自其它方面的。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鉴于《三十六计》原书的原解部分的文字过于艰深晦涩,难于理解,按语部分具体例证较少,因此,本《三十六计》版本首先对“原解”中较难理解的词句尽可能地加以注释;接着参照原书“按语”对每计意思作了解析;然后对每一计的计名来源作了介绍;最后每一计还各举一历史上有关的生动故事,以加深印象。
============================================
============================================
三十六计视频讲解:v/schedule/SCHE1198762297986456
新解三十六计(百家讲坛乔良)
============================================
三十六计pdf下载:suoking/download/36ji/36ji.pdf
三十六计word下载:suoking/download/36ji/36ji.pdf
三十六计txt下载:suoking/download/36ji/36ji.pdf
============================================
三十六计|总说+跋|残缺补正、修订别字、重新排版完整版|原典,注释,按语,解析,故事========原文================================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发布评论